“你是什麼行業的?”

“電影行業。”

“有這個行業嗎?”

“以前有。”

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足以反映2020年電影行業的冰冷,。

本以爲在凜冬之下,一體共生的關係會讓片商和電影院同生共死,但是在現金流的壓力下,片商們卻紛紛自尋生路,背離電影院,投奔新的發行渠道。比如迪士尼近日就宣佈《花木蘭》將跳過院線,於9月4日直接在流媒體上線。

有意思的是,另一部與《花木蘭》同樣具有話題性的諾蘭新片《信條》卻依然選擇在電影院上映。不過《信條》頻繁跳檔以及選擇“多地區不同時間上映”的方式,其實也從側面昭示了片商對疫情下影院的信心有着嚴重的不足。

雖然粗看起來年度兩大話題影片一左一右在兩個方向上繼續角力,但是當我們從宏觀角度考察整個電影市場就能發現,其實《花木蘭》和《信條》的對壘不過意味着百年好萊塢發行模式的逐漸崩塌。

另外,由於沒有太多連鎖影院這般“頑固勢力”的阻力,中國電影的發行模式在渠道和模式上比好萊塢其實要來得更加靈活自由。

迪士尼華納殊途同歸

儘管迪士尼和華納在電影的發行上選擇了不同的路線,但是歸根結底,這兩條路線並沒有什麼信仰區分,他們的訴求其實都只是指向利潤更高的渠道而已。

不同於傳統的電影公司,由於迪士尼擁有景區、度假村等龐雜的業務,因此疫情對迪士尼的影響比傳統電影公司要大得多。2020年Q3,迪士尼營收僅爲117.79億美元,同比下跌41.87%,淨虧損47.2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則達到了17.6億美元。

此外,考慮到2019年3月份,迪士尼舉債480億美元,總斥資710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還沒等福克斯升溫,一場疫情就澆滅了迪士尼的熱情,這更增加了迪士尼現金流的壓力。

再加上2019年,迪士尼的影片全球票房達到了90億美元。因此,在財報和現金流的雙重壓力下,迪士尼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讓以《花木蘭》爲代表的“資產”實現正向循環。

在疫情期間,由於迪士尼頻頻在Disney+流媒體業務上發力,並且《漢密爾頓》、《黑人爲王》等影片品質也足夠過硬,2020年8月,Disney+的總訂閱用戶數就突破了6000萬,這就爲《花木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轉化平臺。

《花木蘭》總投資爲2億美元,Disney+的用戶需要付費29.99美元才能觀看,也就是說,只要Disney+現有用戶的10%,也就是700萬人買單,《花木蘭》即可回本。

考慮到《魔發精靈2》上線一週就收穫了500萬用戶,視效更出色、話題性更高的《花木蘭》走網絡渠道,想要回本想必並不是很難。

與迪士尼正相反,華納母公司AT&T在財報會議上表示,《信條》絕對不會“走網絡渠道”。

之所以華納堅持讓《信條》走傳統渠道,有一個根本原因和兩個次要原因。

從根本上來看,走網絡渠道一定要有強有力的網絡宣發平臺,但是華納官方數據顯示,由於上線較晚,HBO Max在2020年7月份僅僅收穫了410萬訂閱用戶,考慮到《信條》的總投資也達到了2.05億美元,因此,HBO Max並不具備類似Disney+回籠資金的底層流量。

其次,不同於《花木蘭》的閤家歡氛圍,《信條》使用IMAX和70mm膠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拍攝,因此唯有在大銀幕上才能獲得最佳觀影體驗。並且作爲華納的“搖錢樹”,對影院有執着追求的克里斯托弗·諾蘭也始終堅持《信條》應該“幫助電影院”度過難關。

因此,從最實際的角度出發,不論是爲了穩定諾蘭的情緒也好,還是考慮到自家的流媒體平臺不利也罷,走影院都是華納最理性的選擇。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走傳統發行渠道,《信條》的票房至少要達到約40億人民幣才能保證不虧錢,考慮到目前全球電影市場最大的票倉僅有中國一地,並且還有30%上座率、一個月的上映期、《八佰》同檔、排片場次縮減50%等因素限制,因此,《信條》在中國市場能拿到10億票房其實都已經是極爲理想的市場表現。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來對比迪士尼和華納的方向,與其說是兩條路線之爭,倒不如說是華納因爲上不了正確路線的車,而走了一着無可奈何的棋。

那些“頑固勢力”

儘管好萊塢已經走過了百年的崢嶸歲月,但是正是由於歷史慣性太大,“頑固勢力”一直在阻礙行業的發展。

2020年4月10日,環球影業的《魔發精靈2》走網絡渠道後,48小時內就獲得了1億美元的收入直接盈利。隨後派拉蒙、迪士尼紛紛開啓了“院轉網”。

不過,這種直接跳過電影院的發行模式倒是激怒了好萊塢的影院商們,《魔發精靈2》剛剛上線不久,北美最大的連鎖影院AMC就公開表示,“未來不會再上映任何一部環球影業的電影。”

爲了安撫AMC,環球影業不得不與AMC協議,在原定的90天窗口期和無窗口期之間選擇一個17天的窗口期,並且AMC在票房分賬上還能再多獲得2%的收入,以及窗口期後數字影片淨利潤的20%。

但是環球影業和AMC的協議卻引得北美電影市場兩頭唾棄。

從院線的角度來看,僅次於AMC 的Regal公開表示,AMC背離了影院的初心,Regal永遠不會支持縮短院線窗口期。而從片商的角度來看,以迪士尼爲首的製片廠認爲有17天的窗口期會傷害流媒體票房的增長空間。

總之,受制於疫情的影響,目前北美電影行業的片商和電影院一直在爲了各自的利益進行拉鋸戰,絲毫沒有顧及到行業發展的宏偉勢頭。

有意思的是,爲了安撫北美院線,針對《花木蘭》成爲“網大”,迪士尼CEO包正博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僅此一次,並不會成爲長久的發行方式”。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疫情的長久性也決定了在可期的未來,電影院都只能在匍匐中前進,如果《花木蘭》讓迪士尼賺的盆滿鉢滿,迪士尼還會顧忌電影院的利益嗎?

流媒體廣闊天地,OTT大有作爲

與北美片商畏懼影院勢力有所不同,早在2020年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囧媽》就宣佈放棄影院,直接走“網大”模式,這一方面使《囧媽》片方獲得了6.9億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幫助字節跳動在3天時間內,收穫了超6億的流量,堪稱雙贏。

隨後,《肥龍過江》、《大贏家》、《灰燼重生》等影片紛紛開始效仿《囧媽》,轉移到流媒體播放,並且均獲得了超億元的收入。

當然了,這種侵害影院利益的行爲也必然會引得國內院線的反對,但是由於中國的影院勢力碎片化嚴重,並無太多的巨頭,因此並沒有對整個電影行業的徐徐前進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共有1.62萬家影視、影院類企業註銷,更增加了影院勢力的無力感。

雖然從整體來看,由於沒有太多資本層面的顧忌,中國的電影行業在渠道的靈活性方面已經超越北美,但是依然有“諾蘭派”的人認爲,特效大片只能在電影院播放。

而正當這種言論甚囂塵上之時,一個特效大片的上映,身體力行的昭示了,“大片”和電影院沒有必然的聯繫。7月中旬,國家電影局宣佈,自7月20日,中國電影院可以陸續開放,但是《征途》的片商依然決定走流媒體渠道。

這主要是因爲總投資超3億元的《征途》看到了與我們上文討論《花木蘭》和《信條》的相對性下,流媒體流量層面的優勢以及在目前的電影環境下,大製作的電影很難收回成本的客觀現實。

針對特效與流媒體兩難的問題,《征途》重點宣佈在以酷開網絡爲代表的OTT渠道進行放映,考慮到目前OTT設備的屏幕越來越大、畫質越來越清晰,因此,理想狀態下,OTT渠道也可以爲用戶帶來沉浸的觀影體驗。

正是由於走了一條符合客觀現實的道路,《征途》僅上線72小時,就獲得4262萬的收入,創下了網播電影的新記錄。愛奇藝後臺數據顯示,《征途》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最火熱的網絡電影。

此外,從OTT本身考慮,目前有兩個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增速高,2018、2019連續兩年OTT的用戶規模同比增長在50%左右,二是市場規模正在急速擴張,Research數據顯示,預計截止2026年,全球視頻流媒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493.4億美元。

以《征途》基點,結合OTT的兩個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在短期內電影院沒有崛起希望的背景下,OTT兼顧流媒體方便以及電影院沉浸感兩方面優勢,必將在未來成爲電影行業全新的強有力渠道。

電影院的喪鐘被OTT敲響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