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秋之前会强调,要跟遇秋学中医,不要把中医和佛教等相掺杂讨论,并不是说遇秋要否定宗教的作用,也不是排斥宗教。

而是遇秋认为,中医是医学,主要解决生理上的疾病,佛教道教等宗教,解决的是心理上的问题。

生理和心理,虽然不能完全分离,但是,术业有专攻,作为中医,还是要专门提升治疗生理疾病的水平。

曾经碰到一个病人,她说起治病的经历,说有个中医开方无效,跟她解释说,你这八字太偏,不好调!

在遇秋看来,把玄学掺入到医学里来为无效辨解,就是忽悠。

这也是遇秋反对将玄学和医学相掺杂的原因。

遇秋目前没有信仰任何宗教,但是,对于宗教的看法,比较中庸。

大学时,课程有基督教史,对圣经有所涉猎,课程有阿拉伯史,对古兰经也有所涉猎。对佛教道教就更不用说了,已经融入中国文化的两个宗教,时不时都能碰到。

大学时,遇秋还兼修心理学专业,拿到了全日制学位证的。虽不敢说精通心理学,但基本的专业知识比一般人要丰厚。对于心理咨询、辅导,也算是行内人了。

从知识结构来讲,遇秋肯定不会去否定心理疏通的价值。问题就在于,遇秋认为,心理有问题的,应该专门看心理医生,或寻求宗教帮助。

医生有必要作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但不可能做专业的心理疏导,一是知识太多,二是看病时和病人交流时间很短,不可能聊出什么心结根源,三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可能会适得其反呢?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排斥佛教和道教,这两个宗教,是融入了核心文化里的。但是,中国还有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要是病人信基督教,你却用佛教的理论来给病人心理疏导,结果可能比较尴尬,甚至有反作用。

当然,非要做一站士服务,生理、心理问题一站解决,也是一种方案,有能力就搞搞也行。但我相信,大多数医生没有这么厉害,能把生理上的病看好,已经很难了。

所以,遇秋的看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医生,除了必要的沟通,还是专心治疗生理上的疾病为先,病人心理上的问题,建议去找心理咨询或宗教慰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