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若曦老八,若曦老四的感情放到现代依然非常有指导意义,是值得反复思考的。

若曦和老八的恋情看似美好,实际上这里面回避了很多很多问题,只能够存在于类似于“真空”的草原环境下,一等到回京,现实的压力袭来,若曦被迫去面对老八的身份与野心之后,才看清眼前的这个人并不真的理解或信任她。若曦内心对自由的执着,在老八看来不过是一种情趣,是锦上添花之物,她若真嫁了老八,就该收起这些心思,做个“明事理”的侧福晋。(这个论调是不是很熟悉,即使是现代大部分女子结婚之后,是不是也是被如此要求的,做一个持家的贤惠妻子?)

若曦当时未必全都明白,(她真的彻底理解要等到还了手镯之后),但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不是她要的生活。所以她借着“皇位”这件事来考验老八,这个“要我还是要皇位”的问题,其实本质上不是个单选题,而是个简答题(23333)若曦从头至尾都清楚,老八不可能要美人不要江山,她问的是她在老八心中的位置(你想要什么?你又愿意为此牺牲什么?我们的爱在利益面前是不是无足轻重的?)老八此时比较恰当的回答应该是坦诚皇位对他的意义,再说清楚若曦之于他的意义(然而他自己其实也弄不清楚他对若曦的情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给一些虚妄的承诺。倘若老八对若曦当真是一片诚心,我认为若曦是可以奋不顾身的,那句“我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不值得挽留”只是借口罢了。

我觉得很多人耿耿于怀的是若曦在与老八的感情中懦弱逃避,可为什么在与老四的感情中就可以掏心掏肺,“将心生死以之”,甚至不惜抗旨不嫁在外人看来什么都好的十四,忍受浣衣局十年的清苦生活。其实很简单,因为若曦老四的关系是建立在真实且相知的基础上的。若曦在对老四动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解并且欣赏老四的处世态度,所以有了两人泛舟荷塘,有了若曦主动关心老四在贪污一事上的处境。太子求亲一事,不过是逼着若曦立刻做个决断,她没办法再逃避自己的婚事了。若曦选了老四那一番心理活动,看着全都是理性的计较,本质上说明的是若曦一旦碰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感到无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求老四,因为她潜意识里一直觉得老四是“救命稻草”,是“唯一有办法的人”。当然若曦和老四定了口头婚约的时候,仍然是现实的算计大过于真情的。

而真正

地彻底交出了心,是在老四坦诚“想要”皇位的时候。老四先是主动答应了若曦永远不和她说假话,若曦神思恍惚,于是想到了那个她想问的问题。我觉得若曦此时应该觉得老四会选择不回答,毕竟她自己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康熙身边人,八阿哥侧福晋的亲妹妹),老八对她都没那么信任,更何况一向城府森严的老四?但我猜以若曦对老四个性的了解,她心里恐怕觉得老四不会对她说谎,若是此时说谎,老四在她心中也不过是个不把她当回事的伪君子罢了。但她想都没想到,老四竟然说了实话。这句“想要”背后的深意非常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一是老四对若曦个性的了解,知道她不可能对别人说,这是无与伦比彻彻底底的信任(还是来自于老四这个城府颇深,疑心颇重的人,若曦的震撼可想而知),二是对若曦的重视,老四没有把她当作随便可以糊弄的小姑娘,也知道她问这个问题是极其认真的,是一场赌博,而她与他之间是平等的,是被尊重的,这是核心。

如果说那句轻描淡写的“想要”拿走了若曦的心,那之后的雨中罚跪是坚定了两个人相守的心。老四扔掉了伞,陪若曦在雨中淋雨,老八和十四是为若曦撑伞,这其中微妙的差别和深意,对其他人而言可能懵懂,若曦却立刻就明白了。前者是“我与你同甘共苦,共患难”,“你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你即是我”,后者是“只要我有能力,我会尽力保护你”,这两者之间的感情的深度已是差了很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