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日裔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他认为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的到来,可能是人类社会演化的终点,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

因此,福山的论点也被称为“历史终结论”。

当时冷战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宣告结束,资本主义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压倒性胜利,唯有中国等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硕果仅存。

然而,历史真的终结了吗?

当人类迎来第二个千禧年之后,不到10年的时间,福山就开始不停的给“历史终结论”打补丁。

在法治民主两大要素之外,福山新增第三个变量,将国家治理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成败的依据。

这背后打破“历史终结论”的正是崛起的中国。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家公司,他是央企,却把总部设在香港,他经历150年的神州巨变,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招商局,一个中国崛起的最好见证。


01 诞生

近代以来,工商业逐渐成为国力兴衰的关键。

西方列强无不致力于培育和发展本国工商业,通过刺激政策和关税壁垒,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赚取越来越多的贸易顺差,积蓄国力。

然后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进行全球殖民扩张,通过抢占资源、劳动力和市场,进一步滋养本国工商业,增厚国家资本与社会财富,最后将利润投入到新一轮的工商业发展中,可以把这个循环总结为国力增长飞轮模型。

西方列强崛起走的就是重商主义之下的扩张型发展道路,一旦成功启动了这个正向循环,国力增长的飞轮将越转越快。

然而,中国长期奉行的不是商本位,而是农本位,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出现转机。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夺取了中国江海的自由航运权。与当时中国沿用的漕运相比,外资航运公司竞争优势是碾压级的。


他们不仅采用性能优越的机械化船舶,而且有外国军事力量保护,一路畅通。

很快形成了对中国沿海与长江内河航运的垄断,哄抬运价,不仅让中国商人遭受盘剥,而且导致清政府漕运获利锐减,更严重的是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和经济安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873年,招商局在上海南永安街正式对外开局营业,同年开设天津、汉口、长崎、香港等19个分局。

招商局不仅是中国第一家自办自营航运企业,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打通中国沿海南北航线,更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起点。

19世纪中叶以来,两次鸦片战争洞破国门,也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农本位社会,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站在轮船招商局幕后的策划者,正是晚清鼎鼎大名的李鸿章与他的代理人盛宣怀,两人联手支撑了大半洋务运动。

盛宣怀与胡雪岩、张謇并称晚清三大商人。有趣的是,他们虽然涉身商海,但却都有政治靠山。


“红顶商人”胡雪岩身后是左宗棠,“官商教父”盛宣怀身后是李鸿章,“状元实业家”张謇拜翁同龢为恩师。

商人,将自己的命运跟政治人物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借助权力收割超级红利,这不是晚清的特例,甚至也不是中国的特例。

自由竞争从来都是相对的,招商局名义上主要开展航运业务,但实际上承担了李鸿章和晚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诉求。

招商局和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试图点开国力增长飞轮,寻求民族自救与富国强兵的开端。

国运及相应的齿轮转动将启动招商局跨越三个世纪的运航。

李鸿章对招商局寄予的期望之高,非同一番,而招商局实际取得的成就也非同一般。


首先,招商局开创了官督商办的公司治理形态。在当时民族资本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招商局创办必须依赖国家资本和政策支持。

但如果纯粹由官员负责,企业经营,又非常容易陷入到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

因此,李鸿章和盛宣怀确立了招商局官督商办的模式,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监督管理,这在当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选择。

第二,招商局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在铁路铺开以前,航运是经济命脉,不仅利润丰厚,更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

1877年,招商局凭借国家资本背书,吞并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收购外资企业,打破了以外资为主导的价格垄断格局。

第三,招商局将获利用于支持中国近代化建设。李鸿章把招商局视作洋务中枢,通过招商局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创建投资一大批民族工商企业,开创了中国经济领域里的许多个第一。

招商局投资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中国近代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02 转折

国运即商运,招商局企业发展一直与国家命运深度绑定。在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国同运。

经历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变革,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招商局虽然有过辉煌,但由于国家动荡,战乱频仍,企业发展长期处于缓慢或停滞状态,甚至曾经濒临破产边缘。

1949年在招商局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奇特景观,招商局一分为二,国民党当局对招商局全面实行军管,董事会决定在台湾成立招商局总管理处,招商局董事长离沪赴台。


紧接着上海解放,招商局上海总公司立刻被军事接管,招商局出现了台湾大陆分治局面。

这时,招商局香港分支,成为两方面争夺的焦点。

1950年,香港招商局全体员工和留港的13艘海轮宣告起义,归入中国大陆管辖。

所以,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招商局的厂牌在内地不复存在。只有香港招商局和台湾招商局仍然保留招商局的名称,继续发展。

直到1995年,台湾招商局与阳明海运合并。百年招商局,最终以香港一脉延续经营。


03 新生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1949年国家放弃占领香港,而是将香港作为一扇窗,以便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当时,美国执行对华封锁政策,香港是中国土地上仅存的国际贸易和外汇创收渠道。

为了充分利用香港的独特优势,中国大陆派出一批驻港中资企业,其中4家企业最具有代表性:招商局、华润、港中旅、中银香港。

他们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队,分属交通系统、外贸系统、侨务系统和银行系统。


2019年在港中资企业数量超过了4200家,在港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港币,在岗雇佣员工超过8万人,在港上市企业数量占全港上市公司的一半,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约三分之二,经营遍布各个领域,已经成为香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分别扮演重要角色。

其中,招商局资历最老、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称得上是驻港中资企业里的老大哥。

2019年,招商局集团实现营收超过71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600亿元,总资产9.1万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总资产在央企中均排名第一。

2019年发布的《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中,招商局和旗下的招商银行再次入围,成为拥有两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

时间回到1978年,国运即商运,招商局命运齿轮再次转动。


那一年,香港人均GDP是大陆的25倍,旧有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迫切需要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恰好这两项大陆都具备。

招商局作为资历深厚的驻港企业龙头,便于吸引港商、港资,协调统筹入港资源。

时年61岁的袁庚受命赴港,以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身份主持工作。

袁庚曾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联络处处长,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第一任主任,这个办事处就是后来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前身,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香港的官方代表机构。


2000年新华社香港分社重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香港中联办。

1978年,交通部部长曾生兼任招商局董事长,就曾是东江纵队司令,正好是袁庚的老领导。因此,袁庚与香港和招商局都渊源很深。

刚刚走马上任,袁庚就把目光投向毗邻香港的蛇口。蛇口与香港新界西北部隔海相望,适合建港口码头。

经过两个月的调研,袁庚起草了《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提出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的发展方针。

这份文件被送到最高层批示和审阅,正是这一份文件将招商局再次推到了时代的浪潮之巅,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先锋。

招商局创办蛇口工业区,不仅开启了企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拉开了中国本世纪末一个伟大经济时代的大幕——改革开放。


蛇口工业区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的公开招聘,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个企业自办的对外开放港。1987年,招商局创办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

1988年,招商局创办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

1994年,招商局投资组建中国大型邮电企业中国联通。

更重要的是,招商局以蛇口工业区为样板,打破了内地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入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启发了一大批国有企业改革。

央企是直属于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国有企业,影响着国际民生,在他们身上最能够看清国运以及商业的发展定律。

之前也提过,西方国家崛起,实际上是在商本位下的扩张型发展道路,一旦成功启动了正循环,国力增长的飞轮就会越转越快。

对中国而言,怎样从延续千年的农本位切换到商本位,以正确的姿势点开国力增长飞轮模型,还需要方法论。


首先,以国有资本培育民族工商业。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个追赶型国家,在初期私人资本弱小,不足以启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展开全球化竞争。

因此,国有资本以及国家意志往往参与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国家发展都是这个思路。

第二,以政商结合的方式跨越发展。招商局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政府,从首创官督商办模式到引入现代股份制,政治和商业始终交织。

一方面,招商局的成长离不开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和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招商局这样的企业带头实践国家战略。

正是这种颇具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赋予了中国强大的社会动员和国家治理能力,打破了“历史终结论”,是中国作为追赶型国家的选择。

如今,中国已经启动国力增长飞轮,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招商局作为中国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跨越三个世纪,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再到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都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

招商局好像是中国商业的拓荒牛,又是百年中国从低谷走向山峰的最好见证。

招商局用150年的历史诉说国运即商运,又引人思考国有企业的现代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