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过清朝京师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今天,我们进行总结。按照影视剧《雍正王朝》的说法,在清朝京城的周围,驻扎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其实在清朝历史上,京师的周围部署了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那么,两个大营各种拥有多少兵力?在雍正皇帝顺利登基的过程中,如何成为雍正皇帝的王牌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影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在影视剧中,清朝京城的防卫有3层,分别是郊区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建营,城内的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以及皇宫里的侍卫部队。在历朝历代,为了防止自己的统治被中间开花,几乎每个政权的首都周围,都会部署大量的驻军。唐朝统治时期,长安城周围部署了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宋朝统治时期,东京城周围部署了最精锐的上四军。到了明朝统治时期,京城周围又部署了赫赫有名的京师三大营。

清朝统治时期,情况自然也不例外。按照影视剧的说法,在丰台地区,驻扎了清朝的野战机动部队,清一色的满蒙八旗,总兵力有好几万。此外,还有西山锐建营,虽然兵力少,但非常精锐,战斗力很强。在雍正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十三弟胤祥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成功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从而保障了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为了表彰胤祥的功劳,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册封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此外,胤祥的次子被加封为郡王。

除了京城郊区的部队之外,还有京城内的部队。清朝的京城内,驻扎了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八旗步军营属于准军事力量,也是机动力量,总兵力有2万多人。至于巡捕五营,则是京城内的治安部队,总兵力有1万余人。两大武装力量合计3万多人,按照清朝的规定,两支部队由九门提督负责管理。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各个皇子都在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隆科多投靠谁,谁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经过慎重考虑以后,隆科多倒向了雍正皇帝。

在雍正皇帝登基过程中,隆科多保障了京城内的安全。因此,在雍正皇帝上台以后,鉴于隆科多的出色表现,对隆科多不断加官进爵。雍正皇帝甚至不喊隆科多的名字,而是称呼隆科多为“舅舅。”至于皇宫里的侍卫部队,总计有1000多人。虽然兵力少,但位置重要。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就已经是领侍卫内大臣之一,不需要担心皇宫侍卫部队的问题。依靠内外三层武装力量,雍正皇帝底气十足,根本不畏惧任何对手。与之相比,老八胤祀集团的势力虽然很大,毕竟没有“枪杆子撑腰。”

老八、老九、老十最多拼凑能拼凑出几百亲兵,还不够八旗步军营塞牙缝的。上述属影视剧的说法,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上,京城内的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是确实存在的,兵力也确实有3万余人。雍正皇帝登基之前,确实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管理皇宫的侍卫部队。但是,京城外驻扎的部队差异很大。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丰台大营。清朝在丰台仅仅设立了一个哨所,驻扎了几十名官兵而已。至于西山锐建营,则是虚构的。清朝一直没有西山锐建营这个部队,只有健锐营,但成立于乾隆时代。

当年,乾隆皇帝针对大小金川的地形,专门建立了健锐营,由于驻扎在西山,因此被称为西山健锐营。健锐营的兵力,只有2000多人,与影视剧中的出入非常大。那么,清朝周围的驻军,都驻扎在什么地方呢?认真的说,清朝京城的驻军,分别驻扎在密云和通州两个地区,分别负责京城各个方向的安全。由于两支部队非常重要,一般由皇帝委派掌印总统大臣负责管理。在清朝历史上,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皇帝的铁杆心腹。

我们顺便聊聊掌印总统大臣,一般来说,这个官职由皇帝的心腹兼任。所以,驻军的日常管理由左、右两个参领负责。具体看以下两个地区的驻军情况,密云地区驻扎了2万余官兵,战斗力比较强。基本上由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当年,太子胤礽差点控制这支部队。至于驻扎在通州的部队,则是由绿营军和八旗军共同组成的,总兵力有38000多人。两个地区的驻军,总计接近6万人。十三弟胤祥当年就是控制了这两支部队,和雍正皇帝遥相呼应。这两支部队堪称是雍正皇帝的王牌,毕竟有将近6万人马,而且以野战部队居多。不过,到了清朝统治的中后期,清朝军队吃空额的情况严重。

例如驻扎在通州的军队,实际兵力只有1万多人。在战斗力方面,已经大大下降。按照当时一些文人的记录,即便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也基本上荒废了。火器营打靶的时候,连续5铳,全部脱靶。健锐营攻城演练,甚至有官兵坠落,再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末期,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白莲教起义。

当时,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甚至根本无法镇压,连福康安这样的名将都没办法。最后,只能依靠各地官员组建的团练武装进行镇压。不得不说,白莲教起义和依靠团练武装,仅仅是预演而已。几十年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各种地方武装开始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宣告了八旗军和绿营军的彻底荒废。关于清朝驻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