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场景,这句话不仅是历代明朝皇帝的骨气的铁证,也是这个时代武将的荣耀。不过,大明王朝历时300年,可不仅仅只拥有一些名将、明君,还有不少璀璨的人物在这一时代涌现,比如一位被当时公认的“神童”—唐寅(罪过罪过,小编一直以为唐寅是唐朝人)。

提及唐寅可能你会觉得陌生,如果换一个称谓你便会恍然大悟了,即唐伯虎。还记得周星驰当时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将唐伯虎的才华、风流刻画的淋漓尽致,为了得到秋香,唐伯虎用到了武功、对联、作诗、画画,尤其是画画,盏茶便可做一副‘春树秋霜图’,其专业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中的唐伯虎是怎样的?远不如电影中的唐伯虎潇洒。

少年的唐伯虎很聪明,读书这么难的事,而唐伯虎似乎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读通,周围的人都称呼他为“神童”,渐渐的唐伯虎也自认为是这样。直到好友祝枝山前来点醒他,这才醒悟,没有寒窗十年,照样要名落孙山的!于是,唐伯虎发愤图强,日夜攻读,并在酒宴中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唐寅确实有这样的实力,第一轮乡试中考了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当然,唐伯虎并不会止步于此,在他的信念里,不玩则已,要玩就玩最大的。唐伯虎要挑战的是终极难关:三元(状元)。可惜的是,在第二轮中,唐伯虎就落榜了,落榜原因是答对了一道题(你没有看错)。

1499年,唐伯虎此时已经成为名人,也是众望所期的状元之才,很显然,凭借唐伯虎的本事,连中三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不出意外,唐伯虎必定成为读书人的楷模,朝廷的栋梁之才。悲剧的是,生活绝不会因为你是神童、状元之才就会对你网开一面,在第二轮中的会元,唐伯虎因一特别难的题答上来了,落榜了,不仅如此,而且还免费享受到了牢狱之灾。

这道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压轴题,是一道特别特别难的题,在考官眼里,这道题根本不会有人答上来,如果有,就是串通了考官,泄了题。这个逻辑没什么毛病,不过,他们忘了一件事,神童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同于常人,可惜的是,这一点在很久之后才被证明,证明大脑有很大开发空间的一位伟人—爱因斯坦,是他告诉人们,真的有智商160以上的怪人存在,即便不知道压轴题的答案,他们也能凭借自己所学知识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甚至比出题者设定的答案还要完美。

然而,在当时,无人相信唐伯虎有这个本事,要怪就怪唐伯虎没有当状元的命吧!是这个时代毁了唐伯虎,从众星拱月的存在,一举沦为阶下囚,从此,曾经的神童抑郁不得志,游离四方,一身抱负最终沦为一个酒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