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官兵集中堆放余土。曹先训 摄

□ 抗洪抢险一线特别报道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 通讯员 曹先训 戚广辉 叶杉

“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闻“汛”而动,迅速出动千余名兵力,驰援鄱阳湖地区抗洪一线。

截至目前,这个支队已累计搜救转移群众246人,巡诊慰问群众300余户,加固堤坝14.4公里,填堵管涌、泡泉158处,保障了80余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大堤”。

7月11日凌晨,鄱阳县双丰村南圩出现决堤。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200余名官兵立即赶到决堤口附近的博士湖水库大坝,构筑第二道防线。

漫堤的洪水吞没8000多亩农田后,又向博士湖水库袭来。这意味着在3小时内,必须在200余米的大堤上筑起1.3米高的子堤。

眼看堆沙袋来不及了,机动五中队班长万时武冲到队伍前,带着战友加快速度盖土、铺油布,小腿被石头擦伤也全然不顾。

万时武的家在不远处的柘港乡,也是受灾地区之一。这些天来,他的父亲和哥哥也奋战在抗洪一线。

战士邱钊培原本是一名特战队员,因患病先后3次接受开颅手术。术后为延续军旅梦,他选择来到炊事班继续为大家服务。7月9日,中队接到命令前往鄱阳湖地区抗洪抢险。得知消息后,邱钊培连夜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

在抗洪前线,邱钊培从早忙到晚,和战友们一起张罗数百名官兵的伙食。

“顺着梯子往下爬,我们会托住您。”

“这是我们准备好的雨衣和救生衣,请大家穿戴好。”

7月9日晚,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昌洲乡15个行政村3万多人受灾,肆虐的洪水淹没到3米多高。接到命令后,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紧急出动100余名官兵,前往昌洲乡受灾一线转移群众。

“爷爷,您别怕,我们救您过来。”年过七旬的老人吴克江受伤被困在阳台上,此时洪水即将淹没阳台。由于水域杂物太多、空间狭窄,船只难以进入,情急之下,中队长刘斌和班长盘应榕跳入3米多深的水中。接近老人后,他们用急救包第一时间为老人包扎伤口,之后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经过12小时鏖战,官兵共转移246名被困群众。

道路泥泞不堪、窄小湿滑,开进异常艰难,带队增援余干县枫富联圩堤的支队政工处主任张春茂,带领官兵下车徒步行军。

枫富联圩堤内外落差十余米,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大堤外侧出现大面积塌方滑坡。支队官兵迅速在坝顶挖宽纵沟进行导流,对塌方断面进行固脚防滑、沙石填充。

经过28小时奋战,支队官兵挖宽纵沟排水400余米,加固垮塌堤坝150余米,装填沙石6000余袋。

与此同时,在昌江圩大堤,江水自7月8日以来高出堤坝1米多。由于水位持续上涨,加固的堤坝出现多处松动渗漏,鄱阳县城区面临被淹危险,20多万居民生命受到威胁。

参战官兵连续奋战、星夜坚守,垒起一道宽3米、高1. 5米、长1. 5公里的生命之堤,把奔涌的洪水挡在堤外。江西省鄱阳县水利局原副局长程建议称赞官兵:“你们创造了奇迹,不愧是98抗洪‘一等功支队’。”

图为武警官兵将余土装车运走。曹先训 摄

“前方出现泡泉群。”7月12日7时许,在昌江圩堤江家岭段传来一阵喊声,支队政委于胜平立即扔下手里的汛情图赶过去。

于胜平发现,堤坝外侧有一组长约12米、宽约3米的泡泉群,大小泡泉共12个,伴随出现滑坡塌方迹象,堤坝随时有溃堤风险。

于胜平一边召集有防汛经验的村干部和技术专家,与江西省水利专家进行视频远程会诊,商量应对措施,一边迅速投入160余名兵力进行全面排查,并装填沙土做好处置准备。

在专家意见基础上,支队官兵联合守堤地方干部,制定了“一层过滤、二层加压、三层围堵”的处置方案。最终,历时5个小时,搬运土袋5000余袋、铺填沙石等反滤料28立方米,军民协力将险情排除。

子弟兵在前方昼夜奋战,群众也纷纷加入抗洪队伍,各尽其力抗击洪水。

“自从入驻以来,‘阿姨团’一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并肩作战,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提起“阿姨团”,官兵们连连称赞。

图为村民将煮好的米粉送给正在堤坝上休息的武警官兵。曹先训 摄

在鄱阳县江家岭村,官兵们口中的“阿姨团”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干不了重活,她们就帮忙装沙袋;修不了圩堤,就协助巡堤查险;天热了,就熬绿豆汤给官兵们解暑。

“官兵们保卫家园、守护圩堤,我们也要力所能及做点事。”每天晚上10点左右,阿姨们都会带着热馒头、鸡蛋给官兵们送夜宵。

日夜奋战的逆行勇士感动着群众,各界群众自发购买矿泉水、西瓜、泡面等各类物品慰问官兵,也让官兵们深受感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