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上我那尊白玉送子观音,那是我娘三步一叩首从枫霞山上求来的。你说要就要;还说否则就不嫁,我还得笑着双手奉上。谢天谢地,我后来还是有了佑哥儿。可是,自那日起,我心底真恨极了你。”

王舅母恨毒了康姨妈!

王舅母出身大族,家中虽同辈孩子众多,但只有兄弟并无姐妹,出嫁前她听说未来夫家有两位妹妹,便总想着将这二人当成亲姐妹对待,一家人和乐美满。

可偏偏这两个小姑子一个蛮横鲁直,一个阴险毒辣。

小妹王若弗虽然蛮横但内心仁善不曾找过她任何麻烦,王若与却一而再再而三践踏她的尊严!

王舅母一嫁进王家,王若与便大肆在母亲与兄长面前搬弄是非,想尽办法让她站规矩,此时的王舅母只是新妇,无法与她抗衡,只得忍气吞声变着法的讨好她,甚至还得讨好她的下人!

那年王舅母刚生下女儿,王若与便又极力游说母亲为兄长纳二房,还未出月子的王舅母又惊又怕,夜不能寐,幸好婆婆明理相公敦厚,并未听她多言,但正因为这次害人失败,王若与气愤不已,终在出阁前又狠狠伤害她一次!

王若与出阁前看中王舅母的一尊白玉送子观音,这尊观音是王舅母的亲娘三跪九拜为她求来的,可王若与却不管这么多,直说不给她她就不嫁人,王舅母只能妥协,但想起母亲为求送子观音磕头下跪弄得满身是伤,便恨毒了这个恶毒的小姑子。

王若与把王舅母伤得体无完肤,可她却有恃无恐,认为人人都该拜倒在她的手下,将她捧在头顶!

王若与何其糊涂!

越是温顺的人越容易将怨恨攒到一起爆发

温顺且识大体的人是可以忍受许多委屈,但凡事都有度,一旦超过那个界限,纵使再温顺的绵羊也会化身豺狼扑向敌人!

王若与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得到的都是包容与溺爱,她也许没想到这个在她面前忍气吞声的嫂子,会在关键时刻给她致命一击!

王若与终日欺负嫂子为的是彰显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用计毒害盛老太太,为的是日后轻松拿捏妹妹掌握更大权力,她打杀姨娘苛待庶子女为的是巩固自己嫡妻地位,她这一生极度自私利己,看不惯比她过得好的人更瞧不上比她弱小的人,但凡她能触及的人和事必要算计一番捞些好处。

现实中把自己放在高处的人总会摔得更惨

她一开始认为无论自己犯了什么错母亲和哥哥都会保护她,她自幼就是被偏爱的那个,所以一直有恃无恐,她不怕与盛家为敌,不怕与夫家为敌、更不怕与嫂子为敌,可物极必反,她这次犯的错事关重大母亲也救不了她,嫂子更找准机会落井下石。

其实王舅母一开始没想过赶尽杀绝,但王若与步步紧逼,人到中年还要娘家时时贴补银子、疏通关系,甚至还叫女儿杀了她这个婆婆,纵使娘家多年来处处护着她,她却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只一味索取。

当王若与被盛家倾举家之力关进慎戒司,王舅母为她准备了一份大礼,彻底扫平了她的自尊!

那日王若与被抬进慎戒司还毫无悔意,只咒骂母亲兄长无情无义,不肯救她出去,王老太太被气得吐血,王舅舅背着老母拂袖而去,只留下王舅母送她最后一程。

王舅母将这些年的苦楚一一道尽,最后才施施然的说:“我告诉你,你的元儿是决计不能生育的!我使人去青楼寻了一味上好汤药,给元儿服了,她这辈子休想生儿育女!”

王若与想尖叫着向她扑去,却被一把推开,瘫在地上的王若与生平第一次讲道理:

她哭喊着说:“那都是我的主意!你若不忿,大可朝母亲告状,狠狠罚我们母女便是,何必朝个孩子下手!”王舅母冷冷一笑说道:“告了又如何?娘素来偏心你,这回盛氏倾全家之力,才把你送进来,姑姑本事大,我可不敢轻忽。”

王舅母随后告知王若与王老太太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且全家马上要去江南赴任,恐怕王老太太都撑不过七八年任期,她这骄傲一世的王家嫡长女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见亲人。

随后王舅母便不再理会已经癫狂的王若与,施施然走出慎戒司,还特地关照负责看守的女官“好好照顾她。”多年委屈尽在今日洗雪干净,王舅母真是说不出的开心。

人人都恨王若与,人人心中又都住着王若与

人性本善,我坚信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只是人在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时,便会做出许多荒唐事,看朋友升职加薪有人默默羡慕,有人愤愤不平,看朋友落魄,有人拔刀相助,有人暗暗得意,只是有人能及时抽身止步,有人则越陷越深。

嫉妒心能泯灭人性,也能激人奋进,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分寸,看问题时先想想自身原因,再看看外界因素,一味要强拔尖不择手段只会惹人厌弃,适时自省才能长久立足,但凡王若与明白一点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