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报·新福建客户端讯(福建卫生报记者 林颖)最近一段时间,78 岁的郑大爷因反复出现心悸、黑矇、晕厥,到省立医院心内一科就诊。经检查,他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另外还存在忽快忽慢的心律失常。

“要解决郑大爷的问题,只能手术治疗,先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预防心脏停搏,再通过冷冻导管消融手术治疗房颤。”接诊的本报健康大使、省立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陈林说。

不过,像这样的手术,正常得分两次进行,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二次手术无疑会加剧心理压力和心脏停搏风险。

在深入病情评估后,陈林决定创新手术方案,将原本需要分开的两个手术合二为一,变为一站式的房颤冷冻导管消融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近日,2 小时无缝衔接的两场手术顺利完成,郑大爷术后休息 12 小时即下床活动,两天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房颤未再发作,起搏器工作正常。

据陈林介绍,此次开展的一站式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一站式手术治疗既减少了多次治疗对身体的损伤,又降低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射线暴露量,更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

应尽早在阵发性房颤阶段就实施手术

据了解,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过 1000 万,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新发患者不断增多。得房颤的风险在于它的多种并发症,其中风险最大的是引发血栓栓塞事件。如果血栓流入脑动脉,则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房颤导致的卒中数量每年约有52.5万,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

若要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陈林建议大家应尽早在阵发性房颤阶段就要实施手术。如果发病时间超过5年,病情发展到持续性房颤,心脏就可能会发生器质性改变,此时再手术治疗,根治率就会降低许多。

房颤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

尽管房颤危害大,可它的早期诊断率和知晓率依然很低,约有1/3的房颤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而即便知晓自己患病,治疗过程服用抗凝药的应用率仅30%,以至于不少房颤患者的控制并不达标。

房颤的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时没有症状。其余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甚至导致昏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陈林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很多房颤患者的首诊并不是在心内科,而是因突发脑卒中到神经内科就诊。此时,患者的治疗成本会大大提高,预后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对房颤患者的筛查非常重要。”陈林说。

来源: 新福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