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宿遷女孩小玉(化名)因患強直性脊柱炎10餘年,上半身逐漸彎曲摺疊,弓向大腿,髖關節也日益僵硬,雙腿嚴重屈曲攣縮,行走時“只見地,不見天”,睡覺時也只能側蜷。近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團隊成功爲小玉實施脊柱截骨矯形手術和髖關節置換手術等4次手術,終於使其重新挺直腰桿,抬頭見天。

花季少女,命運多舛。小玉今年23歲,小時候的她與常人無異,但13歲時,卻經常早晨起牀時感到腰骶部痠痛,起初家人沒在意,但兩三年後病情逐漸加重,她被診斷爲強直性脊柱炎。一直未接受規範治療,小玉的病情不斷惡化,脊柱越來越僵,背也越來越駝,不僅直立行走困難,而且無法平視、平躺,喫飯、上廁所都需人照料。家人四處求醫,被告知疾病已發展到晚期,手術矯治難度極大,風險極高,一家人一度陷入絕望之中。

△入院時的小玉,軀幹與下肢貼近呈“折刀狀”,脊柱後凸畸形嚴重,雙髖關節屈曲攣縮。平時難以直立、平視、平躺,運動、生活面臨極大障礙。 

今年4月,小玉的父親經過多方諮詢,得知鼓樓醫院骨科在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合併髖關節僵直方面的診療經驗非常豐富,慕名前來就診。骨科主任、國際著名脊柱畸形診療專家邱勇教授在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審讀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後,確診爲強直性脊柱炎晚期、重度脊柱後凸畸形合併雙髖關節強直,是臨牀上罕見的“折刀人”,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出於對治癒疾病的強烈期望及對邱勇教授的充分信任,小玉的父親隨即辦理了入院手續。

入院後,邱勇教授首先組織了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麻醉手術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臨牀輸血科、營養科、重症醫學科、護理多個學科專家進行會診,評估風險,討論確定麻醉、手術及其它各項圍術期管理方案。

綜合近年來的最新文獻研究成果以及臨牀經驗,結合患者的病情和營養狀況極差、體質虛弱等基礎條件,邱勇教授團隊決定首先進行脊柱截骨矯形手術,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而且脊柱矯形手術和髖關節置換手術分別分兩次完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創傷應激,利於患者術後快速康復。

△術前小玉脊柱X線側位片可見脊柱強直,後凸畸形嚴重

小玉矯形手術中的體位擺放和麻醉也極具挑戰。對於“折刀人”,常規的俯臥位是難以做到的,且術中容易導致脊髓損傷。經與麻醉科主任馬正良教授反覆溝通討論,最終決定採用側臥位進行後凸畸形矯治手術。然而,側臥位行脊柱截骨矯形的手術難度也極高,國內外臨牀應用極少。該體位下手術視野明顯受限,操作不便,尤其是下方顯露及置釘困難,對術者的技巧、經驗與耐心都是嚴峻的挑戰與考驗。

△術後小玉的站立位全身X線正側位片

5月12日與6月1日,脊柱外科邱勇教授、朱澤章教授、劉臻副教授等脊柱外科團隊分兩期對小玉先後實施了“脊柱後路L3經椎弓根椎體截骨+腰骶椎融合術”與“脊柱後路T12經椎弓根椎體截骨+胸腰椎融合術”。6月15日與7月17日,關節外科翁文傑教授、王渭君副教授及其關節外科團隊對小玉分別實施了“左全髖人工關節置換+左大腿內收肌鬆解術”與“右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由於充分的術前準備,團隊的通力協作,四次手術均取得成功,小玉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恢復良好。

△術後小玉扶助行器下地直立行走

術後的小玉後凸畸形改善顯著,身高明顯增加,雙髖關節各向活動度也極大改善,可實現平躺、坐起與直立等動作,經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及康復鍛鍊後,小玉在第四次手術後3天即可扶助行器下地站立。經過一週下肢肌力的鍛鍊,如今的小玉已經可以扶助行器下牀行走活動。

△術後小玉與邱勇教授團隊合影

“我沒敢想小玉能有一天挺胸抬頭,活動自如,接近正常人那樣生活。感謝邱教授、翁教授、朱教授和所有醫護人員,感謝鼓樓醫院,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沒有你們就沒有小玉的今天!”小玉的父親激動地望着脫胎換骨一般的女兒,臉上洋溢着久違的笑容,如釋重負。小玉也笑了,是煥發新生自信的笑,是心懷敬意和感激的笑,是讓每一位醫護人員欣慰的笑。

通訊員 孫明輝 柳輝豔 史本龍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劉峻

(通訊員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