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集了王志文、劉佩琦、嶽秀清、何冰、孔琳、李冰冰、李丁、吳軍、張少華等衆多知名實力派演員的一部電視劇,理應不會受到觀衆們的冷落,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在第一次播出之後就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擱淺,人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樣一部堪稱經典的劇作。

當這部電視劇在多年以後再次重新被人所提及,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在諜戰電視劇大行其道之時,這部25年前的《無悔追蹤》很有可能是改革開放之後內地諜戰電視劇的“前輩”。

儘管作爲最早的諜戰劇雛形,它卻不能作爲中國內地諜戰劇的模板,因爲它可能是中國電視劇史上最不像“諜戰劇”的“諜戰劇”。

以我們固有的認知,諜戰劇的題材一般會設定在一個戰爭狀態下的大時代背景中,而《無悔追蹤》卻將故事放在瞭解放以後的和平年間。並且,沒有那些租界裏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也沒有那些穿着皮衣,戴着墨鏡,踩着長靴,抹着頭油的型男靚女。更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血肉橫飛的戰場硝煙。

取而代之的是衚衕裏的街坊見面那一聲熟悉的問候:“喫了嗎您內”。

在二十五年前,一部反映北京胡同老百姓的影視題材是可以做到原汁原味的,因爲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不需要修飾自己的語言,生活中該怎麼說就怎麼說;也不需要去搭景,你生活在哪條衚衕,咱們就到哪條衚衕去拍。

今天我們評價一部京味電視劇,劇情、故事發展都先不提,首要標準是看它夠不夠京味,看它京味是不是正宗,看它北京話說的標準不標準,看它的道具是不是符合那個年代的特徵。可老北京那種狀態是不容易能夠演出來的,它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東西,是已經深入到骨髓的一種狀態。

也許我們可以從今年上線的電視劇《什剎海》當中看出一些端倪,儘管導演已經很努力的在營造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城的那種氛圍,但似乎總是缺少些什麼,就像老城牆被拆掉了,再重新一比一復原,外表是一模一樣,但缺少的是那種歷史積澱和多年來醞釀出來的底蘊。一個脫離了“北京魂”的北京城它就將不再像北京。

如今看起來這部電視劇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畫質有些“感人”,有人曾提出對這部電視劇進行翻拍,但筆者認爲它重拍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了,對於一個日新月異的北京城來說,大到一城一池,小到一個方便麪的包裝,一個沙發巾的樣式,它都只屬於1995年。

我們可以看到劇中所有的演員那種鬆弛自然的表演,完全是對北京人那種真實生活的一種展示,哪怕今天北京籍的年輕演員們他們也不會經歷那樣一種生活狀態。他們不會從內心當中感受到下雨天搬兩把馬札坐在門洞裏喫着五香花生米,喝着紅星二鍋頭,搖着大蒲扇和街坊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的胡侃是怎樣的一種愜意。

這樣一部諜戰劇大概會讓你感到樂不思蜀,你不想到誰纔是真正的幕後黑手,誰纔是被冤枉的好人,對於沉浸在慢節奏中的老北京人來說,沒有一碗滷煮,半斤二鍋頭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喚來夥計加點菜底兒,再倒上一杯。

那種恬適的生活,讓人們想要淡化那些所有的仇恨與恩怨,如果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慾望與敵對的意識形態,有的只是啤酒、炒肝、糖油餅。有的只是衚衕口下棋,公園裏遛鳥的老頭,以及北海的柳樹下搞對象的姑娘與小夥,那這個世界該多美好啊。

關於北京題材的電視劇,以後還會再拍,而熱門的諜戰題材劇也不會少,但《無悔追蹤》只有一個,它只屬於北京人們記憶中的90年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