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可以称得上傅作义手下第一猛将,他战功卓著,解放战争时期,在傅作义的影响下,率4万军政人员起义,在抗美援朝阶段,他又立下战功,1955年授衔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伟人,认为自己应该评中将,伟人答复不可不授上将军衔。

董其武

他就是董其武,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北街董家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在舅舅的私塾读书,17岁的董其武到河津县读高小,19岁考入阎锡山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斌业中学,毕业后保送进入斌业专门学校。27岁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因为战功卓著,晋升到了中校副团长。

“宁汉合流”后,蒋介石将北方军队编遣,并命令编遣的军官一律到南京军事教导团集中受训,然后另行安排工作,不是嫡系的他被裁撤,只好转投傅作义麾下。因为他为人踏实,任劳任怨,很快就被提升为少校参谋、联络参谋等职。

董其武

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中原大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率两个团的兵力深入日军腹地,攻克被日伪军占据的商都城。继而参加忻口战役和太原战役。参加由傅作义组织指挥的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因屡建战功,晋升为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国民党绥远(今属内蒙古)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在战争后期,在傅作义将军的帮助下,他率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和平解放,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副国级)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董其武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授衔,他得知自己授予上将军衔后,认为自己授衔过高,写信反映认为授中将合适,可是上级部门没有批准,认为他授予上将军衔才是更合适的。将军在抗战时期,战功卓著,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起义,在抗美援朝时期,率领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冒着生命危险加紧修建工程,出色完成了任务。而对他自己却没有任何要求,值得我们尊敬和永远缅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