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国企改革 打造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集群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不少专家认为,国有企业依然会成为整个框架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国企改革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一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形成了“1+N”政策体系,实施经验也都已具备,接下来应该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同时,培育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国企改革进入新时期

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日出席“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时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

“本次新格局的构建中,国有企业依然会成为整个框架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三年行动方案将带领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做优、提速”新时期。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和实质进展的新时期。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看来,当前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建立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实施经验都已具备,需要全面切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国企改革应切实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通过推进公益性企业回归公益定位实现国有经济战略功能,通过推进商业类企业回归企业属性实现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久。

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

疫情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不断创新高,2019年的研发支出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但也需要看到,中央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升级上寻求新的更大突破,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破产业发展梗阻。去年底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科改示范行动”吹响了科技型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冲锋号。

黄奇帆建议,要集中优势资源补短板、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在未来五年内将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的水平,并在以后年份继续逐步提高。

叶凡预期,未来三年,国有企业将进一步集中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装备制造、化工、海外油气等垄断行业将迎来专业化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战略新兴领域将形成行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带动各类企业融合发展

公平竞争是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规则。无论是《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还是《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都提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国企改革也愈加重视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资新设、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100亿元。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与各类企业合作,积极稳妥深化混改,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加强与各类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年中视频会议要求,下半年要突出抓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重要抓手,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主业实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重组整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

叶凡预计,深化改革的方向包括: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战略性投资、经营机制、垄断环节放开、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等。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安全稳定的同时,加强战略新兴领域的布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军工、电力、能源等是改革加速突破的领域。

据了解,截至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意见,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的“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都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年内出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