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部分指标站上“零界点”。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进入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以5.7%与6月持平,国内不同群体就业数据出现短时结构性分化。消费、投资数据中,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例如,商品零售额以及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同比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总体保持平稳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并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较多。

发布会现场截图

调查失业率与6月持平青年群体压力仍大

“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下半年最大的挑战仍是稳就业。”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其中,要重点瞄准两个就业群体是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

据宁吉喆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就业形势已有明显改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进入7月,毕业生集中进入市场,这也意味着当月就业率数据因规律性上探再次面临挑战。

不过上半年各地稳就业措施逐步落地生效,7月全国城镇失业率较6月持平。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96万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6月份持平。

据了解,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从前两季度数据对比看,二季度外出农民工比一季度增长5500多万人;7月当月,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农民工的调查失业率是5.7%,整体上比4月份6.4%有所回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据总体未出现明显异动,但从具体分项看出,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下降0.2个百分点;但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与6月份持平。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与6月份持平。

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仍大。7月27日学慧网发布的《202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直至7月份,仍有接近50%的应届生正在寻求工作机会,仅有33%应届求职者顺利就职。

“7月份随着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0至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在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付凌晖指出,对于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要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一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要落实好相关的援企稳岗政策,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带动整体就业岗位的增加。

“数据反映出国内就业形势存在一些结构性分化。”财信宏观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稳就业和经济加快恢复叠加影响下,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改善为失业率保持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二季度末国内外出农民工达到1.8亿人,已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3%;同时,直播带货、移动出行、网络零售等增加了一些新型就业、灵活就业,对稳就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受疫情因素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但随着经济持续修复、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新增就业岗位陆续投放,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加快好转。

7月29日,国常会明确,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促进稳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帮扶力度,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实就业创业服务等八方面26项举措。

消费降幅连续5月收窄 商品零售额首次转正

上半年国民消费降幅虽有明显收窄,但业内坦言数据修复仍待时日。进入7月,国内部分地区消费受到汛期干扰,但多项“解禁”政策正在逐步打开下半年扩大内需的闸门。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再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894亿元,下降2.4%。

值得一提的是,从消费类型来看,7月份,商品零售28920亿元,同比增长0.2%,同比涨幅转正,6月份该数据同比下降0.2%。其中,餐饮收入3282亿元,下降11.0%,降幅比6月收窄4.2个百分点。

进入7月,政策层面放宽,线下消费复苏强劲。日前,国家电影局发文明确,7月20日起,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从地方来看,北京低风险地区影院7月24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同期有序恢复的还有剧院等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等。

7月当月,旅游出行量环比增速明显加快,根据航班管家发布的《2020年7月中国民航运行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民航运输旅客量3699.56万人次,环比增长20.35%;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经营已恢复到疫情前的70%-80%。

日前,在接受央视访谈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下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下半年,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适当补贴。

“下半年扩大内需可重点关注三方面: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类消费有望加快修复。如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较6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服务业改善势头强劲;汽车等大宗消费依旧是扩内需重点,预计下半年更多刺激政策将加快推出、落地;受益经济修复、就业形势好转,叠加国家政策扶持效果显现,低收入群体收入回升可期,或带动其可选消费需求边际改善。”伍超明说。

不过,汛期带来的影响依旧不可小觑。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指出,短期看,汛情对消费复苏造成干扰,7月强降水波及29省,外出意愿下降拖累线下消费,而局部地区遭遇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相关流域沿线城市的住宿餐饮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消费增速恢复到疫前水平仍需要一定耐心。

第三产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基建、地产拉动明显

经过连续5月修复,前7月固投数据虽未能如机构预期转正,但同比降幅已调至年内低点,一、三产业同比增速均已转正。数据显示,1-7月份,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7.7%、-7.4%和0.8%。

基建投资继续强势发力,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已由负转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0%,降幅比1—6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9%,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4%和5.7%,增速分别提高1.6个和3.1个百分点。

“在城乡公共设施、水利、节能环保以及交通运输等基建行业,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9成甚至9成以上,地方财政在基建中起主导作用;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则由中央财政主导。”中泰宏观研报指出。

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据了解,截至7月底,专项债已发行2.2万亿元。财政部表示,力争在10月底前将专项债发行完毕。

“据我们测算,今年基建投资将比去年增加1.9万亿元,推升全年增速回升至10.6%,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达到18.8左右。如果考虑抗疫特别国债的话,基建投资增速或再提升2-4个百分点。按照10.6%的基建投资增速来考察,全年基建投资将拉动名义GDP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传统基建仍是主力。”前述机构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重要收入来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在疫情期发挥了重要力量。前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325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在今年前5个月持续为负的情况下,6月首次转正,7月份增速继续提高,进一步说明开发投资较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对于开发投资的增速,一方面和各地积极供地、企业积极开工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其也在稳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后续预计有望进入到5%-10%的区间,成为今年楼市率先复苏的指标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