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封建社会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等级制度森严,不仅在官场和社会上,即使皇宫内部也离不开“等级”的束缚。皇宫里,下至宫女太监杂役上至宫嫔后妃都被纳入了明确的等级行列。

如今,以“后宫争斗”为题材的电视剧目不少,观众们大多沉溺于剧中很多虚构的情节,却没搞清楚后宫里真实的等级之分有多残酷。

其实,后宫中的规章制度把皇帝的妻子们划分为三六九等,从高到低依次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夫人、昭仪、昭媛、昭容,妃位,贵嫔,嫔位,贵人,才人,黛人,秀女。虽然每个朝代在称呼和排序上略有不同,但总体的形制却是不变的。

一般皇后居中宫,只有一人;皇贵妃为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是六人,接下来后面就是贵人,常在以及答应,而这些人的数目是不受限定的。

因此对于古代嫔妃来说,贵人答应及常在就是最微贱最低下的位份了,若是能从贵人升为嫔,是再荣耀不过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晋升和皇帝宠爱的证明,更是从一个行列跨入另一个行列的标志。

拿做一个比喻你就明白了,假如把皇帝的家庭比喻成普通的富贵人家,皇后就相当于“正妻”, 皇贵妃、妃、嫔等就相当于“妾室”,而剩下不计数量的贵人常在答应就相当于通房丫头了。丫头怎么能和妻妾相提并论,低位嫔妃不仅在皇帝的家族里没地位,而且在整个宫室里也是不受尊重的。

她们不仅没有正规的封号,得不到皇室的认可,更不能参加皇室重大活动,例如祭天祭祖时都没有资格。所以,贵人到妃嫔虽然表明看来也只有一个等级的差距,但从一个名分到另一个名分带来的却是翻天覆地的区别,这意味着能正式成为皇室中的一员,这种晋升更令人欣喜若狂。

另外,升为嫔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能获得以下几项特权。

第一、成为一宫主位。根据《清史稿·后妃列传》的记载,除了中宫的皇后,“贵妃二,妃四,嫔六”这等高等妃嫔“分居东、西十二宫”。也就是说,只有嫔以上的后妃才能成为一宫主位,而所谓的贵人、常在、答应她们只能依附主位而住,严格意义上就是官奴婢。

不得拥有单独的宫殿,只能驻扎东西六宫的偏殿里,她们要服侍主位,任期差遣。同样都是皇帝的女人,有的人就是主人,有的是侍女,一个 的级别的差别就有主仆之分,想想心里当然会不平衡。

另外,成为嫔,也就拥有了抚养子嗣的权力。根据史料的记载,“皇子生,无论嫡庶,甫堕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媪手”,也就是说身份低微的 即后妃使生下了孩子,如果身份没有发生变化,是不能亲自抚养孩子的。清代的皇室子嗣并不一定要在生身母亲身边长大,只有那些位份高的妃嫔才有拥有子嗣的权力。

位份低,就会被迫与孩子分离,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那些被抱走的孩子,由于和生母的长期分离,长大也很难再想起自己亲生母亲。而有没有抚养权,这条界限就是“嫔”,这也说明了为何升嫔如此重要。

最后,升嫔位后等于被承认了皇室成员的身份,在老皇帝驾崩后,只有拥有皇室身份的后宫妃嫔才会得到尊奉,而只有有了尊奉,老年生活才会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清代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先朝嫔御退居別宫者,每月分例银至薄,不足自给,往往做针黹,令內监鬻於市肆 ”就是说到一些贵人常在以及答应在成为前朝后妃后,生活凄惨,每个月只能得到很少的例银。

为了生计,她们通常不得不做一些针线活,让宫内太监帮忙出售。所以啊,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宫廷就是她们的“战争”,明确森严的等级决定了她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为了获得一线生机,明争暗斗也就在所难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