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前两天听同事抱怨,说周末在家比上班都累,不仅要收拾家务,还要带孩子穿梭在各种兴趣班中。孩子在里面学,自己也不能闲着,得在外面盯,有时想出去逛逛街都没时间。

这还不算,孩子要是学还好,关键最近还不爱去,怎么劝都不听,她开始也想过理解、包容、规劝,但孩子却越来越叛逆,好像跟她杠上了一样。

同事平时也是个热衷学习的人,各种育儿书、网站没少看,可还是头疼:“道理我都懂,实施起来可真难。”她有时候也想,完全遵循书上的育儿方法真的有效吗?委屈了自己不说,孩子也逆反。

这种感觉想必很多父母都有,看了那么多育儿知识,生活中仍旧是老样子,这中间到底差了什么环节?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

事实上,单从同事孩子的表现来看,逆反心理的出现是行为受限导致的,周末兴趣班太多,本应放松的时光变成了精神紧张的任务,心情焦躁是必然的。

不过这也正常,孩子从他律到自律需要一个过程,缺乏内在的行动力,就算家长学的育儿理论再多,根本问题没解决,一样是无济于事。

而且有时过分共情、照本宣科,也缺乏了那么些真情流露,让孩子感觉虚假。说到底,就是家长们注重理论和自己的内心建设,却没有具体的方式指导孩子,教他付诸行动。

01首先,要找到让孩子自发行动的助力工具

家长也有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自己和环境的评估不准,怕自己掌握不好,缺少做事动力,也不乏这件事本身无聊的原因。

孩子也一样,对事情掌握能力不足,自我认知不准确,或者存在抵触情绪,就会缺少行动力。

比如周末不愿意去兴趣班,磨磨蹭蹭,就是因为想好好放松;也有可能是,因为淘气被老师批评了,不小心弄丢了铅笔,把朋友的玩具弄坏了……这些在孩子眼里都是大事,他们处理不好冲突,才会在家长面前发火失控。

只是在经历丰富的家长看来,这些都是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没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自然也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和孩子要产生共鸣,才能打开交流的通道,行动也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可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挑错,成为孩子的监督者。

要求越多孩子越是听不进去,而且,家长的语言刺激过多过强、时间久,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超限效应”。

父母多次重复对一件事给出同样的提醒或批评,孩子会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是反感,对家长来说既浪费口舌,又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说:我知道了,就是理解孩子,找到原因,多等孩子一会,立好规矩再开始……可尝试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照旧甚至变本加厉,也许应该把这个理论再上升一个层次。

02让孩子主动行动的三部曲

可分为描述、表达、提示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1、简单描述问题

如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问题上,也更愿意对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总不听劝阻,想尝试做某事,家长就应该少说一些,这是避免矛盾的最好方法。有的小错孩子现在不犯,迟早都会犯的,何不让他在可控的范围内自己尝试一遍呢?

推荐家长一个描述公式:事实+期望+行动,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变成启发式提问,很好用。

比如你希望孩子快点出门,不要磨磨蹭蹭,别说:“你再不快点,就别去了。”换成:“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呢?”或者“抓紧时间,你要快点喽!哪里需要我帮忙?”

事实就是家长准备好了,时间紧急,期望就是快一点,行动是我可以帮你。

这样孩子就会在正向的帮助下,节省时间。

2、及时表达真实感受

以前看过一个视频,有次管教孩子居然动手打了妈妈,尽管委屈,但她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很激动,刚才的行为让我很疼,我不喜欢,但妈妈仍然爱你。”

孩子很快也哭了,跟妈妈道歉,问题迎刃而解。

有一件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有次语气重了些把孩子说哭了,他勇敢地告诉我:“我不喜欢你说我,我很不开心,你坐回去。”

当时一下就气消了,而且还有点开心,我知道这是种力量的体现,孩子愿意跟我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让我管教起来更有分寸。

3、遵守规则,反复给提示

提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用简单词语或手势提示,另一种是陈述性提示。

这个技巧非常适合听觉型的孩子,比如当孩子总把书弄得到处都是,若能严肃地说上三次“书、书、书”,孩子就知道此时他应该做什么。

这一招刚开始用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整体教育做到位了,孩子会配合的。

他能从家长的话语中找到重要信息,就算缺少动力,也容易被一个简单的词或手势促使操作,并思考下次应该做点什么。

第二种方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就是当孩子犯错时,平静地说“你看见的”就可以。

譬如孩子在屋里使劲乱蹦,你可以提醒他“你现在蹦得很开心,但尽量轻一点,会打扰到楼下的叔叔阿姨”,而不是凶巴巴的“你在干什么?一点都不能闲着?“

否则,孩子还以为家长只是在宣泄愤怒呢~

或者想让孩子静下来,直接用手表示嘘,想让孩子停止,就把手放在胸前打叉,或者写便签。

03举个现实中的例子

比如孩子情绪失控,就是不想写作业,家长说什么都不管用了。这时不要再讲大道理了,只会让孩子感觉到你不理解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一个目前不想学习的孩子来说,就是和尚念经。

你可以试着这么做:

第一步:询问孩子发生什么了,是否有不开心的事,如果有就先把这件事解决。

第二步:引起孩子的兴趣,询问:那你想在这个时间做点什么?如果孩子说玩,家长也要耐心接着问:“需要妈妈陪着吗?”

第三步:给出选择,会让孩子更有意愿遵守。

比如“那我陪你玩一会吧,我会提示你三次,时间差不多了,你就要开始学习了。”或者“你是先学习,还是按这个方式玩一会?”即便孩子先玩,也是做好明确约定的,且由孩子主动做出的选择,执行起来遭受的阻力会小很多。

而且,在整个沟通中,孩子的急躁的情绪被家长看见了,他感觉自己可以掌控时间、空间,玩耍后就集中时间学习。

但家长一定要心态平和,按照规范说,根据孩子的反应决定具体处理方式。

如果孩子的情绪还是失控的,那就积极暂停吧,不要担心暂停是浪费时间,释放完了才会留出更多时间做接下来的事情,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要揪着孩子哭闹失控时讲大道理,这样只是抱着育儿经说给自己听,尊重孩子做的有限选择,问题会简单很多。

不要迷茫焦虑,好好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亲子关系好了,教育自然就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