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运20作为国产三种大飞机之一,和C919以及鲲鹏AG600并称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当然,在定位上运20是军用平台,C919负责民用,而AG600则是特种机。不过老军迷都知道,这一刻实际晚来了40年,因为1980年9月,运-10二号机就已经试飞成功了。

虽然运-10的下马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是经费不足,二是为和麦道联合生产的MD-82让路。虽然通过联合生产,我们也见识到了当时国际化的飞机生产技术和工艺,但是如何设计大飞机,这是图纸上永远不会写的,美国人也是永远不可能相授的。

而因为运-10的下马,大飞机设计团队天各一方,国产大飞机设计能力至少中断了20年。当然如今C919和运20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不过如何避免C919成为另一个运10,其实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因为C919今天面对的很多东西和运-10当年何其相似。

目前C919已经进入了适航阶段,但是获得美国的适航证却困难重重,不断拖延。还记得MD-82在1987年7月2日实现首飞,同月26日就获得适航证,这速度简直是天差地别。这足以证明,美国就是想把C919扼杀在襁褓之中,就像当年用MD-82对运10做的一样。

2020年初还一度传出美国想要禁售LEAP-X1C发动机,这正是C919客机的发动机,此举或是想打击国内出生的民用科客机工业。当然这也是影响了美国GE的利润,由于GE正陷于财务困境之中,这个提议最后不了了之。但是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美国始终是卡住了C919的脖子,关键时刻如果出现禁售,这个打击将不亚于当初用MD-82挤掉运10。

虽然C919也有一款国产发动机,也就是CJ1000A,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发动机的首批刚进入原型机试制阶段,还没有试航试飞。按照一般航发的开发规律,一般是先研究核心机三大件,包括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核心机完成点火后达标后,在研发搭配的涡扇和低压涡轮,然后组合成技术验证发动机,确定总体设计、工艺、气动结构等等。

所以CJ1000A短期还不能真正满足C919的用途,保守估计试飞顺利也要等2025年才能投入,这还要保证在油耗和全寿命的关键参数上一切顺利。

而且和军用航发不同,CJ1000作为民航航发,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鸿沟,例如风扇叶片还未采用复合材料,仅使用单一钛合金,导致结构重量偏重。而发动机重量减少1公斤,飞行器的载荷就能增加2-3公斤,这对于商载而言就意味着经济效益。不过国产军用复合叶片技术是已经成功了,看何时能用到CJ1000上面吧。

而且C919的其他方面也面临着卡脖子,比如通用电气提供了航空电子系统;霍尼韦尔提供了飞控和电传;柯林斯负责通信导航系统以及数据链;美国铝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材料。虽然说商用客机技术是可以开放的,全球资源配置可以让制造成本更低,毕竟是要追求利润的。但是这些技术如果一味依靠国外企业,在如今的局势下,也不用多说,如果他们一起断供,那么C919的命运不见得会比运-10更好。搞全球采购可以,但是每种技术至少要有国内备份,这样一旦出事才能心中不慌,方能让C919茁壮成长。

之前也曾有军迷朋友提到,相比以运20这种运输机做载体,学习美方经验,使用客机做预警机载体更为合适,言下之意就是可以考虑C919。固然客机做特种机载体优点很多,如P-8A等等,有着油耗低滞空时间长,还有空间宽敞,执行任务舒适度更高等优势。但是看看C919的国产化程度,这种全球采购,国产化严重不足的状态下,用C919做预警机载体,那么设备全部要重新换,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也是影响其成为预警机载体的重要原因。

毕竟美国用客机做载体,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是一体的,而波音早已垄断了半壁江山。我们还是实实在在的用运20吧,也别管什么空间和舒适了,至少是绝对放心的。

而就C919本身来说,本着一款商用客机来说,国产化程度也要加强,如今的情况大家应该都懂,卡脖子的事情可不是狼来了。如要避免运-10的命运,自主技术和国际采购两条腿走路方不失为万全之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