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重大論斷,即“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後,他又多次重申這個論斷。


“大變局”變在哪裏?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我們不妨瞭解一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王文是怎麼說的。



首先,“大變局”是對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遷的重大判斷。


西方出現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一次全面頹勢,老牌強國雲集的歐洲已陷入老齡化深淵,社會結構受到多子化的穆斯林與中東涌入的數百萬難民的衝擊,經濟增長長期乏力,領人類啓蒙運動與工業現代化之先的歐洲日益成爲暮氣之地,甚至被稱爲人類“博物館”。美國也不再是18世紀末《獨立宣言》發表時的那個“美國”,盎格魯-撒克遜傳統在美國出現式微之勢。



在移民融合中,白人可能會2035年前後在人口比例中降到50%以下。力挺保護主義、民粹主義與孤立主義的特朗普以“退羣”“砌牆”“貿易戰”等方式,試圖力挽美國霸權之頹勢。


同時,新興國家集體崛起,全球政治出現大覺醒,西方發展經驗在非西方世界出現“水土不服”,各國根據國情走自己道路之風日盛。國際社會的行爲體現出“新中世紀主義”浪潮,非國家行爲體如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意見領袖,還有“獨狼”式恐怖主義者、極端力量甚至智能機器等或好或壞的因素都日趨成爲與國家平行的國際形勢影響因子。


其次,“大變局”也是對國內治理出現綜合難度的重大判斷。


互聯網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似的使社會出現了扁平化的治理困境與即時化的管理挑戰。中國數千年來一以貫之、自上而下式的垂直社會結構面臨衝擊,數字化時代的信息擁有人與流量佔有者逐漸取代職別高低、財富多少、地位貴賤等傳統標準,成爲社會權勢與運行規則的一個新標尺。


互聯網使得均衡發展的迫切性急劇增加,但發展主義的陷阱在資源消耗、生態壓力面前卻暴露無遺,節約型社會的創建與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對政策的平衡感要求極高,甚至是對數百年來發展哲學理念的突破。



中國目前面對着頗大的貧富差距,全面消除貧困成爲人類社會發展前所未有過的“奇蹟般”任務。與此同時,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是否能夠持續保持從冷戰結束以來“從未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大國”紀錄,是一種相當嚴峻的考驗。


最後,從全球權力重心的角度看,當下也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領導力繼20世紀初之後再次出現洲際式轉移。


一戰後,全球權力重心從歐洲西移至北美,現在,隨着亞洲崛起,全球權力重心正在逐漸向亞洲轉移,這反映在亞洲國家的市場活躍度、創新研發投入、工業製造規模、電子商務普及度、移動支付普惠性、基礎設施便捷化等方面,甚至還包括時尚、旅遊、電影、小說等消費文化行業,亞洲的全球號召力與軟實力越來越多地使西方相形見絀,以至於出現了集體性的西方焦慮。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