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21

1951年,我从43129385团选拔到海军后,被送到青岛的快艇学校。

我是在快艇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的,并从此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成了我一生唯一的癖好。凡是上街,总要抽点时间去书店转转。在家里有闲空就是读书,有的书甚至会看三遍、五遍都不厌。我一生从不玩牌、也不爱串门扯闲话。有人说我不食人间烟火,我对此从来是我行我素,从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读书,我也有自己的体会。读书这事不同于考试,也不同于答卷。考试或答卷,对与错立见分晓。因有分数、有答卷为证。但读书不同,读书如同吃补药,有的可立见成功,有的则需要时日,慢慢地补,日久天长才能看出成功。读书这事又各有各的读法,各有各的目的,不可同一要求、同一尺码。我读书则属于慢补那一类,不求急功近利。我读书又很杂,什么都想看,都想知道。有用则是补,无用则当消遣,微微一笑,过去了事。我也看名人传记,别人谈传记,想知道书中的主人公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大的成就?可我就不这样,我就是想知道书中主人公是怎样做出这些成就的?读书一定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绝不轻信,也绝不轻易给予否定。既有客观分析研究,又能批判吸收。一句话,能提高自己才是读书目的。

我读二战诸多实例究竟接受了什么?有哪些裨益呢?不妨在此叙述一些要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条,指挥员使用无线电通讯一定要有节制,一定要两手准备。

“二战”时,空中的无线电波还没有今天这么繁杂与紊乱,但也是够频繁的了。无线电波使用是个好东西,红军时代,能有一部电台,大家会欢呼雀跃,并加以庆祝。由此可见无线电台对红军取得胜利的重要。有了电台,红军的每一块根据地便可以连成一片。有了电台,便可以有效、及时调动人马,能打更大的胜仗。但是,当指挥员必须懂得一条道理:无线电虽有好的一面,也必然会有坏的一面,即亦可被敌人所利用。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毙命,该是“二战”中最该接受的重大教训之一。死因非常简单又非常明了,就是无线电泄密。又可称之为双层泄密,既有无线电波被抄录,又有密码被破译。说日本海军因此一蹶不振,亦不为过。

作为指挥员该怎样接受这一重大教训呢?我的态度是:既相信无线电波的功能,该持相信的态度,但又得时刻保持警惕。信号被截获,密码被破译,信号被干扰等,比比皆是不可完全信赖。另一方面,对无线电通信应严加节制。使用对象、时间、范围、地域等均应有明白无误的规定,要严格纪律,违者必须处理。这还不够,对极重要的事项,宁可晚一点,宁可使用原始工具,也绝不轻易发无线电。不论谁,对无线电波的放纵,就是对军队的犯罪。山本五十六之被美军击毙,对日本海军可谓是一次斩首行动,又是一次灭顶之灾。这个教训,我们必须吸取。

从此,我牢记于胸,绝不含糊。后来,我任鱼雷艇1大队长时,无线电和雷达使用都管得非常严格,平素出海训练,中队以上只能收听,而不得轻易使用。我进出港时,只在电台上讲1、2句话而已。即便有演习我也讲话非常少。

1958年8月24日海战和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东海战中,作为指挥员在整个战斗中我都讲话极少。就因为我海战中使用无线电准确和有节制而受到总参通信部的专门表扬。指挥员都该从我做起,将开口该讲的东西,要在出海前讲掉。有些要当作要求提出,必须这么做,否则回来讲评时批评。长此以往,便形成风气,形成了习惯,无线电里讲话自然会少了。我还认为,无线电里少讲话,是指挥员的一种美德而非特权。大家都该有这种新形象。如果是作战,一出港就没完没了的讲,岂不等于是告诉敌人,我来了吗?这等于是送去挨打嘛。

第二条,珍珠港战役给海军军人的重要启迪。

珍珠港偷袭事件,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的拂晓,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连续突袭珍珠港,震惊了全世界。而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偷袭战例,可称之为是世界海战史上的千古绝唱。我对此役学习,不仅极为重视,而且为了弄清楚许多细节,我既看了日本版的一线指挥员的回忆文章,也读了美国版的现场当事者的回忆文章。可以说,战役、战斗的全过程中的大情节,基本一致。小的情节虽有不同,那是因为看法不同而有小的不同而已。虽说大的情节相同,但对此役结果的评价,却有很大的不同。我想,这种大相径庭之见,可以说争得脸红脖子粗不算,又泾渭分明,直到“二战”结束,此役争论还在继续。

我细读后发觉,争论之所以延续,是与压力有关,但挨打与美国最早改变趋于一致:重视航母、重视舰载航空兵巨大能量,进而加强了航空母舰的建设,重视舰载航空兵的突击威力。正由于有了这种思想上根本性的大转弯,美军为太平洋战争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军事能力的基础。

此役爆发后,敌对双方各执一词,各自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而谴责对方,但对战役本身的价值,评说甚少。依我看,此役的进攻一方,即日本侵略者,因偷袭成功并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执迷于歼敌大量火炮战舰而过高高估了此役胜利的价值,绝对相信自己从此就成了太平洋的新主人。

而在美国方面,珍珠港战役结束后,海军领导高层中,几乎个个都战战兢兢,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但也有少数高层领导,在忙于防止日本舰载航空兵的再次袭击中获得启发:哎哟,没想到舰载航空兵竟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谢天谢地呀,美国航母竟然一艘都未受损,战力能够迅速恢复。这一发现,即增加了美军胜利的信心,又增加了对航母战力的信心。而日本则一直相信舰队的主力就是舰队主力战列舰的决战。由于认识上有了天上地下的区别,成功与失败主动权已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了。

这大概就是珍珠港战役作战双方认识的根本区别所在。整个太平洋战争进程,验证了美国高层的认识是符合战争规律的,是正确的。并由此将航空母舰与舰载航空兵奉为美国海军灵魂所在。航空母舰独霸海洋已有百年之久,似乎还得继续延续下去。然而航天事业巨大进步与进展,尤其像航天飞机的出现,航空母舰的命运,开始正在逐步进入衰落的周期,尽管衰落会很漫长,我似乎预感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我从珍珠港战役中,在海军航空兵受到全世界海军的尊崇中,我的思想还受到了一次新的启迪:我们军人的战略思维,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与现实环境、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新水平相适应。

老红军留下的宝贵的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要继承,但这些东西又必须与新的现实与技术相结合,才会产生新的成就。头脑不更新,还是要坚持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抛我的手榴弹,那肯定是要被动挨打的。所以,军人的头脑必须更新问题、更新速度、更新观念,这可是关系我军强大的重大问题。我认为,未来主宰海洋战场的将是导弹和激光武器。说实话,老百姓都关注着海军的建设和发展,选择什么发展方向、发展什么武器那将是关系到未来取得战场主动权的大事啊。

未来战争是啥模样?局部战争形式绝对代表不了世界大战级的战争形式,但局部战争有威慑作用,也有一定的战力,但它不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形式。未来海战,说白了,就是中、远程的导弹战。未来海战的主力,将不再是航母和舰载航空兵,而是装有大量各型导弹和装有远程激光武器的新型快速巡洋舰。而航母将成辅助攻击的舰种。同时,潜艇将在未来海战中有大显身手的机会,或有可能成为第二大主力。

“二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频率很高。表象上看也很激烈,但有个根本点,就是作战双方实力不成比例,有些局部战争,美国海军没受到任何威胁。因此,局部战争和世界性大战,那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条,管人、管物同等重要。

忽视人的管理是要打败仗的,同样,忽视物的管理也是会出败绩的,两者都忽视不得,甚至管装备要占去指挥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这是“二战”后的基本经验之一。说白了,“二战”和“一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部队装备有了急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意味着不仅单兵身上的负担增加了,装备的保养量也增大了。这变化不只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更有所不同。以快艇的轮机部门来说,艇上的动力与照明,全是轮机的任务,只有三个人,要管二部主机,一部副机,再加上整个轴泵。其实并非轮机特别累,而是全艇都累。

在我任艇长的五年中,从来没过个像样的星期天,几乎天天在艇上忙碌。我常想,如此这般以艇为家这也只有人民军队能做到。“二战”初期,法国有个最富名气现代化军团,其军团长又是法国最年轻有为的将军。当国难当头时,当初这位将军是何等趾高气扬啊,简直是法国唯一的救世主了。但是,当马其诺防线有被德军突破危急时刻,最高当局下令让这个军团出战迎敌时,连德国军队的影子都没见到,自己已经被自己打败了。这一路行军,一路掉队,又一路扒窝,敌人尚未见到,军团已经溃不成军了。这是何等惨烈的结局啊!

我读完这篇战例后,深感机械化装备的使用、管理、保养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不论是我任鱼雷艇艇长、大队参谋长或是大队长期间,都把这个军团当作一面镜子,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只有用最大的努力把人和装备的工作抓好,部队的战斗力才能落到实处。

我从实战或读“二战”战例中,深深感悟到,现代海战,是一场对垒双方均以人艇合一、人舰合一相拼杀的战斗形式。孰强孰弱,只能在关键时刻见真功。我任大队长时,强调政治工作不仅要上艇,还要上战位。只蹲在营房里单纯上课、动员是远远不够的。人与战位不可分,人与艇亦不可分。打仗时,人的勇敢是通过快艇在海上的冲锋陷阵来体现的。快艇在海战中,那种不可阻挡、不可抑制的冲杀劲头,是通过人掌握快艇而表现出来的。而快艇又如此善解人意,挥洒自如,靠的则是管理得法,合理使用保养有方才可能实现的。人与艇的高度结合,人与艇又互为表里,人给艇以灵魂,艇给人以气势,则是人艇共同为胜利作出了的贡献。我始终认定,人艇合一就是人民海军革命化、现代化的最高范例。

现代的武器装备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机动性。极高的机动性,说白了,就是快嘛。快艇如以经济航速计为36节。36节就是每分钟6链。这6链就是1111米。在大海中,如再遇上风浪时,这就是玩命的速度了。那不是航行,而是强烈颠簸,强烈震动了。一旦进入浪窝,则是穿浪航行,一头扎进浪里,驾驶台有过腰深的水流从前甲板扑向驾驶台。甲板上不能有人,驾驶台内也得用绳索将人绑好。不绑好,随时有可能被浪头卷入大海。而保证快艇不间断动力的核心就是两台发动机。所以,对主机的管理、使用、保养太重要了。

一般来说,越是速度极快的东西,结构必然很复杂。而在高速运转时,又需靠许多附件支撑。许多情况下,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螺丝钉的脱落可能使整台机器崩塌。正因为很娇嫩,就更离不开人的维护。要一丝不苟细心检查保养,要有高度责任心。真的,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去爱那些武器装备。

我常想,满清、北洋和蒋军,都曾出过大钱,为海军购置军舰。有些军舰在当时可谓世界领先。而这些崭新军舰到手后,没有精心爱护保养,没有精心护理,在短短数年或不到十年中,就已经破旧不堪。我曾经想到,甲午海战,一些参战的战舰,大多是满身疮疾,带着沉重的脚步去参战的。这样的战舰能经得起战火的考验吗?若是再没有堪用的炮弹,战舰还有战力吗?岂有不败之理?

张逸民与战友探讨海战战术(1960年代)

第四条,敌我双方在炮火威胁之下,及时抢占有利的鱼雷射击阵位,这是攻防双方的生死之战。

海战与陆战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双方均无地形、地物可以利用。说海战是在一马平川中厮杀,亦无不可。于是一个最现实、最实际的事实摆在海战者面前:何处是作战双方都来争夺的问题?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各自武器的命中率。如作战双方都是火炮对火炮,则最大限度的发挥火炮威力这处便是争夺的焦点。如果攻方为鱼雷艇部队,防方为大型舰船,于是争夺的焦点就是抢占最好的鱼雷发射位,而这里往往又是敌炮火最集中、最惨烈的海域。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从距敌30链起,到鱼雷艇最后发射鱼雷为止,这是鱼雷艇进攻的核心地段。指挥员具有的刚毅果断和勇敢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在此刻必须充分表现出来。艇员的那种坚守战位,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就在此时顽强地表现出来。艇长的高超技术、战术、密切配合、近战射雷的拼命和牺牲精神此刻是展现的关键时刻。

这一阶段,可以比作是鱼雷艇攻击时刻的命门,就像是陆地的冲锋出发地到短兵相接。这里才是成败的关键海域。当我们知道此处是核心后,调动一切力量把这一海域的一切事情全办好,那才能有更大的胜数把握而不走弯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