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古氏宗祠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古氏宗祠位于五桂山南桥槟榔山村,展厅陈列了中山人民抗日史迹展览,是我市重要的红色资源。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祠,是抗战时期中区纵队成立旧址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见证,也是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近日,记者来到古氏宗祠,看见三三两两的工人拿着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装更换消防设施。南桥村党支部书记甘少光表示,近年来,他们通过修缮、派专人管理等措施,加强保护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旧址,以鼓舞年轻一代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珠江纵队在此成立

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

从五桂山槟榔山路驱车前行,一进入槟榔山村,看见一座两边有偏殿,天井两边有回廊的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古氏宗祠。

古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这里曾经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之地,也是共产党领导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走进宗祠便能看见,四周墙壁上展示的抗日战争期间的图文资料。

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迁入五桂山区。1944年10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及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军政委员会的决定,“槟榔山会议”在古氏宗祠召开,中区纵队宣布成立。1945年1月15日,经中共中央批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并以古氏宗祠作为司令部举行各种会议的会场。

解放战争期间,古氏宗祠仍为五桂山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驻地之一。珠江纵队及其前身建立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队伍也从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并成功地粉碎了日伪的“十路围攻”、日军的四路围攻和“五九大扫荡”,战绩辉煌。此外,珠江纵队依靠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游击战略战术,前期战斗在珠江三角洲平原,后期扩展至粤中、西江和粤北地区,这支队伍坚持游击战争,对敌作战200多次,歼敌33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半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这里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当年珠三角抗日游击战的指挥中心,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来参观。”甘少光说,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仍有2万多人次前来宗祠参观。

而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古氏宗祠也积极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甘少光表示,中山市委党校也在此开设了流动课堂,以往每年都会组织20多场入队、入党宣誓活动。

据悉,目前五桂山区还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在古氏宗祠附近,还有当时的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卫生站、中区纵队政治部等活动旧址。从古氏宗祠往城桂路方向还有十六烈士英雄纪念碑,在石莹桥村委会旁还有中山县行政督导处遗址、练兵场、反“十路围攻”主战场遗址等红色资源。

甘少光介绍,近年来,他们除了加强对古祠进行修缮、管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之外,2017年,五桂山党工委、办事处还以岐澳古道开发为契机,将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片区纳入其开发范围,同时融合周边红色资源,打造主题教育红色阵地平台和红色旅游示范带,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精神发扬好。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实习生 张安琪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