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開始,《八佰》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始了超前點映。

以皮哥所在的杭州爲例,提前4天買票只買到一張後排靠角落的票,真是一票難求。

147分鐘觀影結束後,我情緒複雜。當我回到家,打開豆瓣,《八佰》的評分已經出來了——8.3分,參評人數也逐漸向2萬邁進。

皮哥也將個人真實觀影感受陳述於此,給還沒有觀看影片的影迷一些參考,全文共分爲4部分。

01、影片的故事設定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揚言三月亡華。

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歷時三月,中國軍隊以80萬人去抵抗日本30萬人,雖然最終付出了傷亡30萬人的慘重代價,但日本“三月亡華”的野心落空,中國在二戰的亞洲戰場上成功拖住了日本。

本片故事講的就是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一條蘇州河,將上海切割成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蘇州河南岸是租界區,被英國人佔領,攻打這裏就意味着對英國宣戰,所以日本人在進攻上海時默契地避開了這個敏感區,這裏成了最佳的觀戰平臺,租界裏住着達官貴人、影視明星、賭場老闆、大學教授和外國商人,他們最開始就是魯迅筆下的看客。

而蘇州河北岸就是四行倉庫,這裏就是人間煉獄,88師524團謝晉元率領420餘名兄弟用鮮血保衛這裏,對外號稱“八百壯士”,這就是電影《八佰》片名的由來。

就這樣,被稱爲“戰爭絞肉機”的淞滬會戰被壓縮到了方圓幾公里的土地上,時間被壓縮到了短短几天,一個繁華,一個毀滅,一個身臨其境,一個隔岸觀火,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在蘇州河中間不停撞擊,其中碰撞出的人性的美醜、道德的審判都極具衝擊力。

天堂裏有好人和壞人。

有人看着同胞受難,冒着槍林彈雨,充當“人肉快遞”去送物資。

有人則把死難的同胞當做賭博的籌碼,去賭“日本人能不能三小時拿下四行倉庫”(這其實也是日本“三月亡華”的一個縮小版)。

地獄裏也有勇士和瓜慫。

勇士充當人體炸藥義無反顧跳向日軍。

瓜慫看着戰友受難,卻想着苟且偷生。

在片中,天堂地獄會發生交換,有人爲了信仰從天堂奔向了地獄,拿起了手槍。有人爲了活着從地獄遊向天堂,飄向遠方。

在片中,壞人會變成好人,瓜慫會變成勇士。漢奸記者冒着生死守護了士兵的家書,貪生怕死的老鐵在一次掛彩後看淡了生死。

這樣特色鮮明的人物羣像設定即使放在世界戰爭片之林都是獨樹一幟的。

02、影片的故事內核

電影是衝突的藝術,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就沒有好電影。

《八佰》的精神內核是什麼?或者說,這400多個壯士,他們保衛這個倉庫的意義是什麼?

這裏矛盾點就來了。

從政治的角度看,小到四行倉庫保衛戰,大到淞滬會戰,其實就是一場秀,江對岸站着外國記者,站着喫瓜羣衆,這些勇士所有悲慘的抵抗都能被相機記錄下來,引發國際社會的憤慨,同時表明中華民族堅決抗戰的決心,但在政客眼裏,八百勇士到最後或許只是用生命在演戲的“戲子”。

可是從戰略角度看,淞滬會戰有着重要的意義,東北失守,華北失守,淞滬會戰成功將日本人吸引到地勢更低的華南地區,中國也利用廣袤的土地成功拖垮了日本。

橫看成嶺側成峯,究竟是一場秀,還是扭轉戰局的一步棋,就看你站在哪個立場上了。

後期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和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展開對話,兩人就是站在這兩個不同的立場上,誰也說服不了誰,黃曉明飾演的政府代言人甚至流下了眼淚,說道理我都懂,我欽佩你們那種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但一切都是政治遊戲。

而觀影后的觀衆也會有兩種感受。

一種是感性黨,他們會被那種家國情懷深深打動,久久沉浸在人體炸彈壯舉帶來的震撼中;

另一種是理性黨,他們佩服管虎的勇氣,欣賞影片的大手筆,但始終無法進入影片的煽情模式中,他們會說最後撤退那段開得太大以至於結尾收不住,他們也會拿着真實的史料告訴你,現實中的八百壯士壓根兒沒有那麼慘。

其實哪種感受都對,因爲影片中呈現的場景是一個矛盾交織的場景,展現的內核也是一個矛盾互斥的內核,一片兩看是它的特點,即使有藝術加工,但我認爲還是比《集結號》、《1942》那種純粹的煽情強得多。

考慮到影片本身自帶的束縛,除了因爲審查原因“刪減”了13分鐘而導致劇情有些不連貫外,其他各個方面它都做到了完美,是國產戰爭片當之無愧的新標杆。

03、片中那匹白馬

片中多次出現的白馬是影片的點睛之筆,白馬之於《八佰》,相當於紅衣小女孩之於《辛德勒的名單》。

它一出現,俊逸的外表、奔騰的馬蹄讓人立刻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戰局中抽離出來,它在戰場上頭戴光環,自由奔走,代表的就是每一個戰士心中的英雄夢,比如片中一名戰士最後腹部受傷而死,死前他幻想着自己和趙子龍一樣頭戴寶冠,身披鎧甲,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從山上俯衝而下奔向敵人。

如果是《八佰》給人的感覺是厚重,那麼這匹白馬帶給人的就是輕盈,這種互補讓影片看着不累。

同樣的處理還有語言風格,片中的軍人說着髒話,講着葷段子,玩弄着小心機(張譯拋硬幣片段),影院裏甚至能聽到觀衆的笑聲,我覺得這纔是戰爭片正確的打開方式,張弛有度,看着不累。

而過去的戰爭片,從骨子裏就帶着鐐銬,讓人感覺必須正襟危坐,必須不能笑場,看完心裏堵得慌。

這個白馬的出現讓我看到了主創呈現出來的一種鬆弛和自信,這是難能可貴的。

04、演員衆生相

《八佰》彙集了侯勇、張譯、王千源、姜武等二三十位演技派明星,但它是《紅海行動》那樣的人物羣像電影,看完影片你甚至說不出誰是主角,影片類型決定了一衆戲骨只能蜻蜓點水,演員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青年演員歐豪。

還記得當年《建軍大業》裏他飾演31歲的葉挺,25歲的他生生演出了“熱血高校”式的浮誇,被許多人非議。

在本片中他的戲份也重,原本我擔心他的演技會拉胯,但整體看下來小夥子還是hold住了這個角色,他學會了給演技做減法。

歐豪飾演的這個小夥子有巨大的轉變,起初最爲膽小,敢怒不敢言,日本人殺了他的摯友,他卻不敢開槍,一心想着當逃兵,在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後,一點點變成勇士,最後擊退飛機,慷慨赴死。

每一個轉變他都詮釋得不錯,歐豪不再擠眉弄眼,而是開始用微表情演戲,他身上的那股子英氣用對了地方還是很有感染力的,難怪管虎會給他這麼多戲,相信他以後的演藝之路會走得更加順利。

好了,當我眼含熱淚打完這些字,發現情緒已經平復很多。

我堅信《八佰》會在8月21日正式上映後引來一波觀影狂潮,它是電影市場真正復甦的信號,是2020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競爭者!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