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当我在分析哈佛教授怒斥tiktok是“精神鸦片”的问题时,评论区有不少人非常认同这位教授的观点。

大致的看法是:以tiktok或者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凭借洗脑的BGM搭配一些夸张、刺激性画面,再加上短小精悍、快速滑动高效获取娱乐信息等逻辑,从而能够让使用者出现成瘾性,因此将其理解为“电子鸦片”并不为过。

诚然,我们确实能够找到很多例子,证明沉迷短视频是一种折磨精神、伤害身体的行为。

但换句话说,真的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被短视频毒害吗?亦或者,是否其他的娱乐手段就不至于造成上瘾了呢?

在此我说一个自己的结论:如果人本身没有自制力的话,任何娱乐手段都可以成为“鸦片”。

首先需要强调:自从文明出现以来,人类就一直渴求着能够获得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手段。

古代人会选择开诗会、看《金X梅》之类的刘备文、上青楼等等,哪怕是穷苦人家没这些条件,每天干完活跑固定地方听说书也是一种乐趣。

再不济还可以手动发电嘛。

若是有人沉迷于以上任何一种娱乐方式,都有可能导致自己本来该做的事情荒废,无数才子的精华都贡献给颜如玉,而不是等到金榜题名后享受春宵一刻。

到了我小时候那会儿,你知道每天家长老师在给我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吗?

“绝对不可以去游戏厅/网吧,否则你就毁掉了”。

当时有太多跟我年龄相仿的人,因为沉迷于打小霸王游戏机(后来则是网游),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校也不去了,偷钱跑去上网。

于是社会舆论就把锅全部甩给游戏,当年本来有一档叫做《游戏东西》的电视节目也硬生生被叫停,关于游戏的妖魔化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有所好转。

我记得上初中时玩《天之痕》,那正版光碟质量太垃圾,动辄动画结束之后就死机,弄得我的进度总是很慢,因此就有过明明白天还要上课,却凌晨2点爬起来玩它2、3个小时的经历。

现在想想,这确实是有点上瘾的味道。

你把很多人批评短视频的那套言论放在当年电子游戏上,根本毫无违和感。

只是当年打游戏的那帮人长大了、拥有话语权了,所以游戏就变成美好回忆,仿佛它从来没有让大量青少年沉迷其中、毁掉自己似的。

至于后来的网络小说也是如此,在没有如今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之前,网文真的放飞自我,现在装大贤者的唐家三少,当年又不是没写过主角怒X最终BOSS的剧情。

写男频的那帮大神,当年谁没有点经典的刘备段子?

前两年有过一则看网文戒毒的新闻,堪称是以毒攻毒。

由于我们熟悉的网文通常都是百万字起步,拿着手机日夜不停地看也得翻上很长时间,因此对于读者的意志力又是极大考验。

若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有可能啥事情都不想,脑子里全是把自己代入主人公身份好好爽一把的冲动。

除此之外,看动漫、追剧、听各类成功学鸡汤、看各种挑拨两性关系的文章,哪一个不是能够让大家产生一定精神依赖性的呢?

甚至于,你阅读本文的平台,同样能够起到引诱用户上瘾的作用。

光知乎上热榜的问题,就足够大家看上很长时间了。

我不说很多人也知道,国内部分媒体跟有KPI任务一样,每天都会扔出来几条“美国为什么这么傻”的问题,然后吸引段子手回答,进而让更多用户消耗他们的娱乐时间。

以上种种,只要你过度沉迷的话,都可以被视为“精神鸦片”。

花10个小时看网文/打游戏/看知乎段子的人,就比同等时间刷抖音高贵吗?

难说。

因此,既然娱乐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那么大家应该拥有着自由选择娱乐方式的权利,当然你要说大宝剑或者喝酒打老婆那种违法的除外。

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让娱乐仅仅起到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甚至于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的作用,而不是让它麻醉自己,整天脱离现实。

同样是看短视频,那么多教你学做菜的、excel技巧、P图小能手、知识科普的不看,就知道看小姐姐跳舞,那自然不行。

同样是看网文,不少大神当年就是看着看着手痒自己写,结果就发达了。

同样是刷知乎,有人关注的是那些把教员语录/让子弹飞截图/英剧名台词/苏联笑话抄过来骗赞的答案,有人早早地看到了一些大神建议,3月买白银都发财了。

说起来哪怕是鸦片,最初也是药而不是毒品,仅仅只是取决于使用方式罢了。

就说到这儿吧,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