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八佰》的入場,今年的暑期檔會顯得格外冷清,一個沒有電影做標記的夏天,對很多影迷來說無疑是殘忍的。

《八佰》作爲告別疫情以來第一部得到如此大規模關注的電影,必然要承接住觀衆“報復性”的消費,敢於定檔在8月21日,足見其對內容和對市場的信心。幾支預告片一出,便迅速喚起了整個社會的期待。無論從電影救市的角度,還是從口碑傳播的角度,這必然會成爲2020年第一個現象級電影。

這是一部有共情的電影。對於1937年那個民族危亡的特殊年代,中國有太多的影視作品描摹過,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鋪墊,也就是說只要背景設定在這一年,觀衆就是帶着悲壯的心情來看的。

《八佰》的故事聚焦在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戰場爲四行倉庫,隔着蘇州河,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堅守在四行倉庫的戰士實際上作何抵抗都對戰爭的結果都毫無意義,但考慮到國際政治影響,必須死扛到底,讓世界看到中國抗戰的決心。選擇這樣的背景呈現故事,必然是慘烈的戰鬥場面一場接一場,據說光子彈點就埋了五萬多個,平均一個鏡頭七百多個,加上全程IMAX的拍攝,銀幕前會恍惚覺得就是身處槍林彈雨的戰場,幾乎讓腎上腺達到頂峯。

優質的視聽體驗讓人物的塑造更爲真摯。羊拐(王千源飾)、老算盤(張譯飾)、老鐵(姜武飾),沒有一個看起來像英雄。要麼就是有個散漫,要麼就要有點膽小,這些都可以理解,因爲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外地緊急調遣過來,對戰場不熟悉,對戰友也不熟悉,甚至都沒想好爲什麼要打仗。可也正是這羣人,在謝晉元團長一次又一次的決心鼓舞下,也都相繼拋下求生的本能,明白了“捨生取義”,明知都是死,卻還要勇往無前,至此他們完成了戰士的真正使命。

其實整部電影並沒有明確的主角,更多的是一幅幅衆生相。除了死守四行倉庫的這羣軍人,管虎還在河對岸安排了一羣隔岸看戲的人。這羣人裏,有代表世界眼光的各國使者、商人,他們乘着熱氣球俯瞰着這場水深火熱;有代表當時黑白兩道的黑幫大佬、官方政客,少數人藏在高樓裏,假裝聽不到對岸的槍聲;更多數則是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挑擔小販、憤青學生,他們聚集在一起,似乎整個中國在此刻都聚集在了蘇州河岸,一起見證着這場民族危亡的悲劇。而真正動人的是,是戰士們的鬥志在凝聚,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同仇敵愾。當衆人被對岸的國軍誓死抗敵感染後,“中國不亡,中國不會亡”響徹在蘇州河上空,你能清晰的聽到憤慨、無奈、悲涼與希望。

電影的最後,謝晉元收到了撤退命令,是誓死捍衛尊嚴,還是爲這個民族留下種子,兩難,堅守意味的犧牲,全面抗戰纔剛剛打響,更多的精銳軍人留下,就代表着誓死抗敵的精神還在延續,這個民族就還有人挺身保護,正如片中謝晉元說的“再退50米,我的同胞就要遭受屠殺”。

“英雄”是一個被提的越來越少的詞,可《八佰》又一次詮釋了其真正的意義:他們也都是爹媽生的,只是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以身許國,成了真英雄大丈夫。片中八百壯士感染了整個南岸的人,然後把這份信念傳遞給每一個同胞,現在又通過銀幕感染着一波又一波的觀衆,我想,電影的意義也正是如此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