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的@隱飲用電影治癒生活。

萬萬沒想到,北美影院翹首以盼的暑期大片《花木蘭》,竟然要在流媒體上線了。

上週,迪士尼宣佈《花木蘭》將在美國及部分市場放棄影院發行,在9月4日直接上線Disney+,訂閱用戶需額外花費29.99美元(約合人民幣208元)才能觀看影片,包括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已開通Disney+服務的市場支持此項業務。而在中國內地,《花木蘭》確認將在影院上映,不過這張新海報的畫風有點不忍直視

消息一出,爭議四起。法國一家獨立影院的老闆,怒砸《花木蘭》海報的視頻火遍全網。

海外媒體更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綜藝》做了一個“是否會花29.99美元看《花木蘭》” 的投票,超過5萬7千人蔘與,有85%的人選擇了“NO”。

時光網也做了類似的投票:如果有可能選擇,你會選擇在什麼渠道觀看《花木蘭》呢?已有2827人蔘與了投票,1638人選擇了“影院看”,346人選擇了“線上看”,還有843人選擇了“不想看”。

估計連劉亦菲自己都是一肚子苦水,本來是主演一個全球發行,投資高達2億元的超級大片,今年3月連首映紅毯都風風光光走完了,怎麼就在北美變成“網大”了呢?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放眼全世界,電影行業肯定是“重災區”之一。迪士尼此番將《花木蘭》從影院轉投流媒體,影響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顛覆性的。疫情倒逼許多以前的規矩和習慣被打破,全世界的電影產業都在被迫進行轉型。當觀衆習慣了在線看片後,一切還能回到從前嗎?

定價29.99美元,迪士尼要搶錢嗎?

Disney+在北美的訂閱價格是每個月6.99美元,但如果你想看《花木蘭》還得再掏29.99美元,是北美電影平均票價的3倍左右。

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就是你需要先掏48元充會員,再掏208元點播單片。

相信大部分中國觀衆都要忍不住大喊:這麼貴?搶錢嗎?沒錯,在中國如果你已經是愛奇藝、騰訊、優酷的付費會員了,絕大部分平臺上的電影都可以免費點播,即使有些好萊塢大片需要單獨付費,也通常不超過10元,而且經常有打折優惠券會更便宜。迪士尼到底是怎麼想的?給出這麼“勸退”的方案?

北美疫情起伏不定,一波接着一波鬧得大家人心惶惶。迪士尼雖然是北美影業霸主,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今年8月5日,迪士尼發佈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虧損47.18億美元,今年迪士尼集團無論是主題公園,還是電影發行都遭遇巨大困難,旗下影視娛樂業務第三季度營收僅爲17.3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55%。虧損了這麼多的迪士尼,顯然有點坐不住了,急需自救,急需現金流回血。

對於《花木蘭》這部原本寄予厚望的大片,迪士尼已經陸續投入了3億美元,包括2億美元的製片成本和1億美元的宣發成本,是迪士尼最貴的真人翻拍電影之一。但從3月份開始,上映日期一拖再拖,北美的電影市場又受到疫情拖累,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原來的人氣。對於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宣發成本,如果《花木蘭》不能儘快上映,觀衆的期待值被吊得太久,宣傳效果一定會越來越差。

同檔期的《信條》,在諾蘭導演的堅持下已經選擇了放棄全球同步發行,在部分疫情不嚴重的地區率先上映,《花木蘭》也該趕緊做個了斷了。流媒體Disney+是少有的能帶來現金流的業務。目前Disney+在全球擁有6000萬訂閱用戶,樂觀估計如果有10%的用戶購買《花木蘭》,給迪士尼帶來的收入都有近2億美元,而且這是淨收入的現金流,不需要和院線分賬。至於在海外院線的票房收入,如果能基本打平宣發成本,就是勝利了。

一場關於“窗口期”的戰爭

前面提到,《花木蘭》放棄在北美上映後,法國一家獨立影院的老闆Gerard Lemoine,上演了怒砸海報的戲碼。

確實可以理解老闆的心情。擺了半天海報,幫忙吆喝了好幾個月的電影,忽然從影院發行轉投流媒體,影院的宣傳投入全都打了水漂,這讓人如何不憤怒?受疫情影響,歐洲影院的經營壓力普遍很大,上週末英國院線票房僅爲同期票房收入的3%。如果《花木蘭》能正常上映,很多小影院或許能從生死線上活過來。

《魔發精靈2》

無獨有偶,今年5月環球影片《魔發精靈2》沒跟影院商量、打破窗口期直接上流媒體的做法,也曾引發北美最大院線AMC和第二大院線Regal的集體抵制。

沒想到過了兩個月,院線又忽然決定不撕了!7月底, AMC院線與環球影業達成歷史性協議,環球的電影在影院上映17天(三個週末)後,就可登陸高端付費視頻點播,AMC預計可分享提前點播的收入。不過,Regal院線表示拒絕接受這個協議。在中國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今年春節前夕受疫情影響,七部春節檔新片集體撤檔,其中徐崢執導的電影《囧媽》,在大年初一以“網絡免費首播”的方式,出現在觀衆面前。

而全國影院爲電影《囧媽》投入的先期宣傳費用和衆多資源,自然也就都打了水漂。

此事的後續大家也知道了,全國23家院線公司發佈聯合聲明,激烈譴責與抵制《囧媽》,呼籲電影局叫停在線播放,甚至放話考慮連徐崢以後的片子也要一起抵制。引發中外影院和片方激烈撕扯的,是傳說中的“窗口期”。這裏給普及一下“窗口期”這個概念,電影收入來源除了票房以外,還有許多長線收入,這就是窗口期收入。

以好萊塢電影爲例,從1980年代開始,好萊塢六大製片廠開始設置一整套時間窗口的體系。一部影片首先在影院上映,產生傳統的票房收入。通常在上映六個月後,家庭錄像(錄像帶、DVD或網絡視頻)窗口開啓,各平臺付費點播/下載,爲期大約6-8個月,之後進入有線電視播放窗口,爲期1-2年,最後進入長期的包月觀看和免費觀看。

近年來隨着流媒體崛起,影院窗口期已經在迅速縮短,而受到疫情影響,好萊塢大廠們紛紛打破窗口期規則,提前上線,甚至直接通過流媒體上線新片。比如原定6月上線的《冰雪奇緣2》提前上線Disney+;環球旗下的三部影片《隱形人》、《愛瑪》、《獵捕》,距離院線上映不足1個月,就通過流媒體上線。還有《漢密爾頓》放棄院線發行直接上線Disney+,吸引了一大批新訂戶,環球動畫片《魔發精靈2》則在院線和網上同步上線(21家汽車影院放映了該片),線上購買價格是19.99美元(約合140元),吸引超過500萬用戶購買,創下環球電影在線播放的最好成績。

利益撕扯下,《花木蘭》會贏嗎?

到了《花木蘭》這裏,放棄院線發行的迪士尼,難道就不怕和《魔發精靈2》一樣,被北美影院集體抵制嗎?

怎麼講,可能迪士尼真的不怕,因爲它是北美影院票房的絕對霸主2019年北美地區全年票房最高的前六部電影,全都被迪士尼所承包,去年這家公司貢獻出全年北美市場票房總量的33.1%,遠超其他競爭對手。如果影院拒絕了迪士尼,就相當於拒絕了全年最熱賣的半數電影。絕對的霸主,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話語權。

迪士尼的CEO鮑勃·查伯克曾表示,“《花木蘭》這樣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性的,公司仍然會致力於推動院線體驗。”那麼,這次嘗試有可能會贏嗎?時光君對此持保留意見。

01:43

首先《花木蘭》的點播價格高得異乎尋常,29.9美元,約等於三張電影票的價格,再加上影片前期的一些口碑爭議,北美觀衆真的願意掏這個錢嗎?此外,在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內地市場,防盜版也是個難題。《花木蘭》的片源一旦上線流媒體平臺,高清盜版資源很有可能迅速流出。畢竟其他海外大片,即使是中美不同步上映,正版資源並不會立即流出,因爲有影院窗口期作爲緩衝期,但上線流媒體就很難講了。

這次《花木蘭》主演劉亦菲、甄子丹、鞏俐都是中國觀衆熟悉的演員,電影又講的是中國故事,一旦出現盜版,中國內地可能會是重災區。再加上內地影院尚未恢復全部營業,對上座率和排片場次仍有限制,票房產出仍然有限,這也讓《花木蘭》的中國內地票房,蒙上一層不確定的陰影。

一切還能回到從前嗎?

今年幾乎同時,中國和美國都在進行電影“窗口期”的變革。當觀衆習慣了在線看片後,一切還能回到從前嗎?在中國內地,7月31日剛在影院公映的國產動畫《妙先生》,7天后就登陸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進行付費點播,儘管窗口期縮短到僅有一週,仍然沒什麼太大的關注。

今年陸續有包括大鵬主演的《大贏家》、 甄子丹主演的《肥龍過江》、以及投資3億的電影《征途》放棄影院上映,直接轉爲在線發行。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民衆在流媒體上花費的時間大概是從前的雙倍。今年年初,由於Netflix流量屢創新高,甚至不得不在全球多地降低畫質,以緩解全球網絡的壓力。

不過,流媒體的風光不僅僅是疫情賦予的;即使沒有疫情,流媒體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早在兩三年前,好萊塢大廠就相中這一塊蛋糕,紛紛開始佈局自己的流媒體平臺,迪士尼的Disney+、華納的HBO Max、環球的Peacock等應運而生。

曾經的Netflix被影院集體討伐,參加奧斯卡引發爭議,被戛納逐出門外,被大導演們批評“網大不能算真正的電影”。如今影院紛紛倒閉關門,大導演們的項目停機,各大電影節也都推遲延期。在這種環境下,流媒體不再以規則破壞者的叛逆形象出現,成爲了內容行業的“救世主”。

那麼,影院會消失嗎?窗口期會就此作廢嗎?這也是人們討論已久的問題。疫情對於電影產業的影響將是潛移默化的,縮短的窗口期或許將成爲一種新常態。去影院看電影,在黑暗中享受兩個小時的視聽盛宴,這種體驗珍貴而美好,作爲影迷,我們永遠會記得。但是在不方便出門的日子裏,在沒時間去影院的日子裏,在買不到電影票(嫌電影票太貴)的時候,在家看一部電影,同樣是影迷的樂事。在線觀影和去影院觀影兩種選擇,在2020年正在重新洗牌,交給觀衆重新抉擇。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