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战国时代,武士对于面子有多重视?敬酒不喝,决斗吧!

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后,社会注重集团的能力胜于个人武勇。而礼仪规范正是营运组织时不可或缺的项目。对上下关系与同僚往来制定一套基准与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避免组织内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以此为契机,战国时代的武士开始亲手制定利益规范,目的在于讲究“武士的体面”,也就是面子。

不过,礼仪规范最早是由公卿制定。从平安时代到镰仓幕府,武士将公家的礼仪规范当成武士阶层的礼仪规范,可是这些规范与武士社会有落差,难以稳定普及。室町幕府时,曾主导研究小笠原流之类的武士礼法,不过到了战国时代,这些礼法已经演变为知识分子阶层武士的专利,战国大名只好在自己领地通行的法律分国法(家法)之中,另外追加礼仪规范相关的条文。

因此,各国会有各国的礼仪规范。不过,这些礼仪规范总归来说,就是要讲究武士的体面。礼仪规范分成私人场面和公开场面两种,既有严格的规定,也有许多现在看来难以理解一面。

私人场面

关于私人场面的礼法中,强调的是要互相尊重对方的面子,如果不能获得相对的待遇时,要以对方性命来偿还。举例来说,在受人劝酒时,一旦举杯入口后,再来劝酒的人是讨厌的对象,也必须完全接受。相反地,如果一开始回绝劝酒,之后无论如何都必须拒接到底。劝酒的人无论对方如何拒绝,也都必须想尽办法让对方喝下去。

除了劝酒外,如果在室内不慎踢到人或脇差时,不论平时多交恶,都必须以掌贴地三度致歉。受致歉者必须挥手表示无需过度致歉;徒步者在路上遇到骑马者,为了避免对方下马致意,必须躲在阴暗处。如乘马者发现徒步者时则必须下马致意,而步行者必须负责牵马;路过女性房间附近时,须快步离去等。

这些规范没有丝毫能够折中的余地,所以,最后经常衍生为赌命决斗的结果。

公开场面

在公开场合的礼法规范,讲究的则是必须细心维护主君的颜面。比如说当主君召唤时,无论身处多远,都必须回应“啊!”,并跑步接近主君(若为足轻则回应“内”)。另外,在主君面前盘腿、卷袖子、闲谈、大笑等都是失利的行为;通过走廊时,若走廊上有上位者,必须双方触腰肃静通过。

如果违反这些礼法,轻则被主君训斥,被同僚嘲笑而颜面扫地,事态严重地甚至会被下令自尽。如此严格的制定礼仪规范,除了加强对于武士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也寄希望通过礼仪规范强化武士的道德观。

虽然日本战国时代下克上频发,但也确实有武士严守礼法,哪怕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仍为主君尽忠的例子。不过这种例子在当时属于特例,这也是当时为何强调武士礼仪的原因,但在战国时代这种环境下,想要依赖礼仪规范就必要下克上事件,实在是难度太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