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築路的回想 作者:傅連波

鄉 村 築 路 的 回 想一傅 連 波

天津新聞《村村通客車,打通入村最後一公里》的報道,曬出天津市爲人民辦實事的成績單。全市“實現全部村村通客車”的喜訊令人振奮,它不由得讓我回想起36年前在嶽龍莊鄉修路的情景。

一、羣衆的呼聲,就是我們的底氣”

寧河區嶽龍鄉(鎮),在寧河東北部的邊遠地帶。與唐山市豐潤、豐南接壤,屬革命老區。總面積57平方公里,擁有21個自然村、耕地47500畝,3303戶,13366口人。1984年春我調任該鄉黨委書記。那時正是傳達市委提出的“爲市民辦好10件實事”的熱潮中,羣衆“修路”要求十分迫切。“土木之工不可擅動”,怎樣回應羣衆的熱望,我們面臨着實際考驗。嶽龍莊鄉是農村改革的先行單位。聯產承包責任制走在全縣前列,全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商品經濟發展很快,是天津市農村改革的試點。爲了落實市委要求,帶着羣衆期盼的課題,我與鄉長韓國福等幹部騎着自行車,進行了實地路況勘察。當時全鄉兩條骨幹道路都是土路。東部的稱爲“東大寨路”,連接11個自然村;西部的稱爲“西大寨路”,連接10個自然村。延伸各村的9條村道也都崎嶇不平,每逢雨季泥濘難行,羣衆生產生活很不方便。爲了集中“一班人的”智慧,我們黨委會認真貫徹了市委“爲市民辦好10件實事”的精神,通報勘察情況。大家分析認爲,現實的出行困難,就是制約全鄉經濟發展的瓶頸。羣衆收穫大量的棉花、蔬菜、藥材等農產品運不出的“難事”,就是我們要辦的“實事”。道路不通,照樣受窮。“羣衆的呼聲,就是我們的底氣”!資金不足,發動多方籌集;技術不足,求助工程部門;力量不足,領導兼職分工。這樣越議信心越足,一致表態“爲羣衆造福的事,就是脫層皮也得幹!”我們向寧河縣委報出了修建鄉村公路規劃,與縣交通管理局溝通協商,得到了領導的鼓勵支持。修建鄉村公路的消息不僅在全鄉產生轟動、也引發社會輿論的關注。

二、爲羣衆辦好事,黨委咋說就咋辦

要把好事辦好,必須順乎民意。修路沿線村莊的幹部羣衆爲之歡欣,積極響應;距修建路段較遠的褚莊子、東港村,以及曾莊等村的村民耽心“路修不到家門口”,消極觀望;境內的縣級路豐李路(豐臺至李麻鄄)橫貫北部於潮莊、嶽龍莊、李麻鄄。這些村民認爲修路與己無關,存有“不搭邊、不出錢” 的想法。爲此,我們反覆思考,立足實際研究方案,在村幹部會議上講清“普遍受益、公平負擔”的原則,進行“分類”動員。隨之分頭入村,傾聽羣衆意見,有針對地開展思想工作。對偏遠的村莊,旗幟鮮明地亮出“村村通公路,修到大隊部”的承諾,公佈了“分級負擔,比例出資”的規定,對已通縣級公路的村,深入宣講市委“爲民辦實事”的重大意義,講清“鄉村公路,人人享有,鄉里修路,全民有責”的一盤棋思想。經過耐心地工作,終於達成思想共識。於潮村、李麻村的支部書記都說“鄉里爲羣衆辦好事,黨委咋說就咋辦!”我們依照“國家補助、鄉里籌措、羣衆集資”的辦法,很快籌齊了資金,爲公路開工提供了保證。

三、爲家鄉修路,我們爭取立功

爲了加強領導,我們首先建立了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付連波任總指揮,鄉長韓國福、武裝部長李中堂爲副總指揮,副鄉長安樹生、王永岐、周志民爲成員。下設工程組、後勤組。領導明確分工,做出周密規劃,全部工程分期實施。其次,我們像招工那樣選拔修路民工。按照“自願報名,體檢面試,品德審覈”程序,在全鄉選拔180名身強力壯的民兵。並以村編班、指定班長,實行嚴格的組織管理。此外,我們把“爲家鄉辦好事”的思想教育貫穿始終,不斷激發民工“講實幹,做貢獻”的忘我精神。民工們表示“爲家鄉修路,我們爭取立功”!他們與交通局工程、路政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奮力拼搏在工地。黨委政府把修路當成大事,每當開槽、回填、鋪油的關鍵階段,書記鄉長都親臨現場,指揮鼓勁兒。副總指揮李中堂身先士卒,腿上生瘡、妻子生病都沒歇假。他虛心請教,很快成爲技術內行,實施了高效調度;副鄉長安樹生能幹事、敢擔當;王永岐患有肩周炎、低血糖症,一門心思抓施工;周志民主動參謀,熱心後勤服務。施工員牛明義、張賀亮、李世凱、王元章、張慶義等都是幹在苦處,任勞任怨。各村的村民能夠顧全大局,主動清障“讓路”,發揚了老區的奉獻精神,爲施工創造有利的條件。湧現出一批“苦幹實幹”的築路模範和“無私奉獻”的熱心村民。“你們爲羣衆掙口袋,我們沒法不答應”

四、你們爲羣衆掙口袋,我們沒法不答應

1986年3月,在二期工程實施階段,我們將原定的“環形路”方案調整爲“日字路”,就是在東西兩條主路中間劃線接通,不留“斷頭路”。這個方案沒能得到批准,交通局認爲,從大良村修到曾莊就算通了柏油路,計劃里程不宜突破。爲了爭取支持,6月8日清晨我們黨委成員趕到交通局,堵住局長“講道理”。我們詳細彙報了更改方案的理據,反應了羣衆的意願,講明“打通中間段、不留斷頭路”的益處,聲言“局裏不答應我們就不走”。經過雙方熱烈爭論,最後王繼先、桓秀荷兩位局長笑着說“鄉里修路比你們家裏的事還上心”,“你們爲百姓掙口袋,我們沒法兒不答應!”於是我們研定了雙方分擔比例,達成了“兩全其美”的協議,繪就了公路工程的理想藍圖。在施工期間,交通局領導多次現場指揮,排憂解難;工程隊長李振海、書記徐天閣,路政科長李維奇等20餘名骨幹,精心測算堅持質量,爲工程順利進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五、路通百業興,這錢沒白花

自1984年6月開始,我們用了近兩年時間,在嶽龍境內建成30公里柏油路,形成了“兩縱三橫、四方聯通”的交通網絡,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結束了農民祖輩土道出行的歷史,贏得了廣大羣衆的讚譽。一是爲經濟發展提供了交通保障。嶽龍鄉鎮的水泥企業、建材、紙業較發達,過去產品及原料運輸常常“塢車”。交通條件的改善使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小閆村屬藥材種植專業村,是寧河藥材公司的集中收購點。公路通車後,各村專業戶開小拖車交貨、騎上摩托車聯繫客戶;養雞專業村姜甸子與縣供銷社簽有收購合同,運輸雞蛋曾成了“困惑”。新的交通使他們每年減少“磕窩”損失上萬元;爲此,開發專業戶都擴大了經營規模。羣衆們感慨地說“路通百業興,這錢沒白花!”二是提振了老區的革命精神。修了路、連了心、提了神。嶽龍鄉是革命老區,1942年8月褚莊村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年底,麻坨、李麻鄄、東港西魏甸等村先後建立了黨組織,受到當時的中共豐玉寧聯合縣委表揚。1996年9月,我們邀請全鄉百名老黨員、老幹部,安排大轎車巡遊觀光,爲公路通車“剪綵”。一路上老人們歡欣鼓舞、交口稱讚。1942年入黨的褚莊子老黨員張炳均說“老區有變化,我們託了共產黨的福!”小田村支部書記劉慶成寫詩稱道“祖輩走土路,今朝油路通,出門心暢亮,農業更興隆!”三是方便了羣衆交通出行。公路通行讓羣衆的獲得感明顯增強。鄉鎮企業近千名職工能夠快捷上下班;嶽龍中學等三所學校500餘名師生不再因“冒雨跋泥、遲到誤課”而苦惱;屈莊村陳志海購置了大巴車,開通公交班車從鄉里直達縣城;村民婚喪嫁娶、走親訪友、治病求醫都暢行無阻。毗鄰的豐潤、豐南的商戶也都沿路到嶽龍經銷,由此促成“嶽龍集市”。他們羨慕地說“嶽龍的路真好,陰天下雨都不耽誤賣貨!”四是改善了鄉村的環境面貌。我們制發了《嶽龍鄉鄉村公路管理規定》,組建了公路養護班。落實了“鄉路鄉管,村路村管”的分級管理辦法;實行“村田林路渠”綜合治理,推進了綠色工程。多數村莊“抓基礎,辦實事,”規劃街道、改造民房、抓村委會建設。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發生了喜人的變化。鄉村公路竣工通車,這是我們向寧河縣委呈送的踐諾報告;是向全鄉(鎮)人民交出的真情答卷。鄉里羣衆要爲我們修建紀念碑,黨委認爲鄉親們的情意就是貴重的“獎盃”,這是鞭策和期待,我們心領感恩。天津市媒體爲此做了專題報道,1986年底,我在天津市農村工作會議做了典型發言;鄉黨委被市委授予“優秀黨委”光榮稱號,這一切都是激勵我們前進的精神力量。我退休12年了,離開嶽龍莊鄉(鎮)已36個年頭。當年修路的情景仍歷歷在目,老區人民的精神有生難忘。這些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持“爲民辦20件實事”成效顯著,到2018年全市公路里程達到1169公里。我們當年修建的柏油路早已翻建成混凝土大道,客運班車已經入村進莊。全鄉(鎮)人民正在平坦寬敞的幸福大路上奔跑,我爲之興奮,爲之自豪!

撰稿: 傅 連 波

編輯: 王 可 元

2020 / 8 / 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