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笔者一直对国内的很多大导演存在一些不好的看法,有些所谓的大导演热衷于拍摄我国历史上和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把这些阴暗面拍成电影拿到西方去评奖,西方的评委们一看,嚯,送上门的自黑题材,都省得投巨资拍《兵临城下》了,给个大奖鼓励鼓励吧。

老实说,笔者一直对国内的很多大导演存在一些不好的看法,有些所谓的大导演热衷于拍摄我国历史上和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把这些阴暗面拍成电影拿到西方去评奖,西方的评委们一看,嚯,送上门的自黑题材,都省得投巨资拍《兵临城下》了,给个大奖鼓励鼓励吧。

等这些大导演捧着西方评委给的奖项兴高采烈回国之后,其他导演红了眼拼了命的挖掘本国历史和社会的阴暗面,然后一窝蜂拍出来送到西方各种电影节上,有的人甚至不惜让电影不公映不挣钱也得先拿去评奖。好像只有得到西方人认可的电影才是好电影一样,可笑至极。

在大小导演们一窝蜂地以西方为尊时,也有的导演却将目光投向真正的历史,他们希望用反应历史的影视作品引导人民尊重历史,反思历史,而不是简单的颂扬和自黑。在这些导演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对战争的深刻描写,也能体会到他们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更能体会到他们对于历史和战争的反思。

这些导演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冯小宁。对于导演这个职业,他曾有句话:要么不拍,拍就拍能够在历史上留得住的精品电影。

一.出身烈士之家的美工

冯小宁出生于1954年的西安,1岁时跟随父母回到北京。按照籍贯来说,冯小宁应该是湖北麻城人,他的爷爷冯亮功1923年在唐山铁道学院上大学时入党,1927年参加红军,1934年牺牲在长征前夕。

冯亮功的弟弟冯树功曾在法国留学,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学生,回国后他成为我国著名核物理专家,抗战时因为拒绝和日军合作被杀害。

可能也是由于爷爷这一辈人的影响,冯小宁的心中很早就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说来也巧,冯小宁在当了几年翻砂工后于24岁时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和张艺谋是同学关系。毕业后冯小宁被分配在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当美工,这个职业又和另一位著名导演冯小刚一样。

冯小宁后来在导演时能兼顾美工和道具工作,估计就和他这些经历有关。在这个时期,他还参演了一部著名的电影《霹雳贝贝》。这个穿着亮片衣服的“外星人”就是冯小宁出演的,当然,那外星人的衣服也是他设计的。

二、战争与和平六部曲之前三部

冯小宁的导演生涯起步于1988年,当年他的电视剧处女作《病毒·金牌·星期天》获得飞天奖最佳导演奖,一出手就不凡。1990年他执导了电影《大气层消失》又获得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连续的获奖证明了冯小宁的实力,也让他有机会有实力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有人说冯小宁导演最佳代表作是“战争三部曲”,也就是《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的代表作应该是“战争与和平六部曲”,后三部不变,前三部则是电影《战争子午线》、电视剧《北洋水师》和《长天烽火》(也叫《大空战》)。

笔者支持后一种说法,也就是“战争与和平六部曲”。

1、《战争子午线》

这部拍摄于1990年的电影总成本只有50万元,唯一一个知名演员是沈丹萍,但该片中有两位小演员日后成为我国影视界的实力派,分别是饰演老兵的富大龙和饰演山炮的黄海波。

该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时空转换,让八路军小战士和现在的孩子们时空转换,这种拍摄手法别说在当年就是在现在也是罕见的。但这就让该片在当年颇受质疑,小孩子觉得没意思,成年人又觉得枯燥乏味。

但是当我们回头审视该片时,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冯小宁在片中拍摄了小战士们不同的牺牲方式,通过这些震撼的镜头让生死、幸福、快乐和苦难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不重新审视自己对战争电影的看法,同时也会重新审视对幸福的看法。

虽然《战争子午线》只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开山之作,但论思想性和超前的拍摄手法,可以算是出道即巅峰的代表作。

2、《北洋水师》

在地球十分之七的海洋上,沿亚洲大陆的东侧,有一条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整整一百年前,在这条海岸线上,曾出现过一支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的庞大舰队,这就是北洋水师!

这个片头词笔者记了二十多年,老实说这个片头稍显矫情但却气势磅礴,如果在配上童声吟唱的“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来童年的梦……”的片尾曲,那整部电视剧的悲壮基调将会更加完整。

比起老电影《甲午风云》来,《北洋水师》对人物的刻画更为立体、客观和圆满,对那段屈辱历史的再现更为完整。

该剧明星云集,但道具实在寒酸,这也是冯小宁电影的特点,在一个水库里就完成了整个大东沟海战的拍摄。只用了一艘货真价实的军舰就拍摄了全部舰艇戏份,整部电视剧制作费用也就是五十万左右,简直便宜到让人发指的地步。而该剧中很多道具甚至就出自于美工出身的冯小宁之手。

虽然简陋,虽然寒酸,但这部《北洋水师》却是当年在学生党心中最好的影视作品,因为该剧蕴含了浓浓的民族情怀,它对历史的反思,对失败的铭记,对屈辱的痛心疾首都是其他历史电视剧所不能带来的。片尾的各国海军实力对比表更是体现了冯小宁的“野心”。

冯小宁喜欢拍摄历史剧和战争片,其中一个原因是国人对于历史的漠视,对于历史的选择性记忆等因素,而对于国耻更是少有人去关注。《北洋水师》算是冯小宁历史剧的代表作。

3、《长天烽火》

也叫《大空战》,拍摄于1994年,是一部明星云集的历史剧,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那些年我国影视界的流量大咖。

这部反映国民党空军的历史剧在当年看来非常耐看,虽然一如既往的在道具上相对比较简陋,但论起描写空军的影视剧,这部剧算是经典。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长天烽火》在播放了一遍之后极少重播过,现在在网络上也非常难以寻找视频资源。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中明星最多的同时也是存在感最低的一部剧,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

客观来说,该剧也算是冯小宁的滑铁卢,因为《长天烽火》的主旨和诉求不清晰,到底是英雄还是爱情,是民族还是兄弟,该剧交代得不清晰,如果作为一部单纯的电视剧去看也许还可以,但如果从历史剧角度尤其是冯小宁的历史剧角度去看,该剧确实难以和《北洋水师》相提并论。

三、“战争三部曲”

真正让冯小宁名声大噪的其实是他随后几年拍摄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

这三部曲三部电影呈现出冯小宁对战争的重新思考,其主旨和立意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红河谷》选取了我国历史中的真实片段,西藏人民抗英战争。这段在历史教科书中记载寥寥的历史被冯小宁赋予了新的面貌。

该片很多历史剧情取材于真实历史,场景取材于真实的青藏高原。整部影片用悲壮的战争、凄美的爱情、背叛的友情等角度描绘了一幕历史画卷。应该说该片在体现民族性方面是优秀的,但在反思战争上立意稍显薄弱。

《黄河绝恋》,一部在当年曾广受批评的电影,其批评的一个点在于过度渲染八路军女战士和美国飞行员之间的爱情。

笔者的看法是,该片的剧情稍显粗糙,但细节是优秀的,虽然三炮和安洁是不同的死法,人物也是大相径庭,但其死亡的过程都是非常让人震撼的。

不过《黄河绝恋》也不算是最有冯小宁特色的电影,该剧立意过多难分主次,抛开一些挑刺的观点,该片是一部好电影,但并不能算最优秀的冯小宁电影。

《紫日》才是一部冯小宁电影思想的升华之作,也是冯小宁影视作品思想的集大成者。

该片通过中日苏三个人物的遭遇去深入反思战争的起源和人性的善恶,这是导演思想上的进步,也是一种探索。

该片中也有冯小宁的“私货”,他的片尾用一张简单的图表再现了自己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怀,其用意和《北洋水师》的片尾类似。

如果让笔者评比的话,《战争子午线》和《紫日》这两部跨度十年的电影应该是冯小宁最棒的作品,究其根本,这两部电影的反战思想是最浓厚的,如果说《战争子午线》是站在民族纵向的角度去反思战争,《紫日》则是站在世界横向的角度去反对战争。

如果评比冯小宁导演最具家国情怀的作品,那非《北洋水师》和《红河谷》莫属。

至于《紫日》之后的冯小宁作品,笔者认为不论票房高地都无法和前面的这六部曲做比较,此六部曲也算是冯小宁的“绝唱”。

网上有很多对冯小宁的评价总是从电影本身去看,比如什么画面、手法、台词或者道具等,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评价冯小宁的作品,决不能只看电影画面,更要体会电影本身的思想性。

笔者认为,导演,其实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主抓娱乐的职业,而是应该和作家、历史学家相似。导演在拍摄电影电视的时候也应该像传统的文人一样具有风骨,而不是屈从于娱乐市场甚至是西方的奖项。

像冯小宁这样有风骨的导演,我们可以称之为国士无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