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八佰》。

昨天(8月14日)中午12点27分,《八佰》全国首场点映结束,影评如前天的京城暴雨,大坝开闸一样瞬间冲下来。

战斗场面看懵了,郑恺一跳太燃了,口罩全哭透了……这是一部会被直观情绪吞噬掉心情很久很久的电影。

十几二十个角色,没有核心主角,但任何人都可能是单场戏主角,就这样,把叙事情绪像接力棒一样一冲至顶。

毫不犹豫,豆瓣四星走起了。

好,调性一定,大家可以安心二刷三刷。但此刻,我想先谈谈一些内里的问题。

别误会,这个“问题”不是指犯了“错误”。

而是指一种少见的“创作事实”——那就是,《八佰》这部电影在这“禁映”的一年里,除了按照“上级要求”修改内容,同时,它还做了更精确的修正。

第一导演至少通过五位内部人士证实,目前的147分钟公映版本,和此前160分钟原版相比,不仅损伤不大,反而更凸显节奏,更好看!!

所有关心《八佰》的观众,必然会聚焦在那场护旗戏上。那是上级的大忌,又是全片大高潮,是《八佰》能否公映的终极矛盾。

而结果是,护旗戏不但基本得到保留,表意未遭重创,相反,另有戏份做了显著删节,甚至是直接删掉一个重要角色。

说“因祸得福”有点不地道,但说“随机应变”,打个巧,这绝对实属。

唯结果论,《八佰》,到底是幸运的。

#以下涉及剧透,重视第一观影体验者请先收藏#01.CG制造“灰”天白日旗,精剪弱化重复性煽情

开门见山。

电影里,青天白日旗有户外变色能力,在叠好时是正常颜色,摄影也给了特写。

但是一旦把旗张开,或者被挂起,就被CG修成了类似于浅灰色,一面“灰”天白日旗,有时候还会被摄影卡在画外。

与之搭配的,是同时删除了一点主战场四行仓库内的升旗镜头,以及在电影故事开展到“第三天”时,最关键的升旗护旗场面里,国军战士的煽情戏码变少了。

当然,这些修改,在整体情绪上也就弱化了5%都不到吧,至少观众不会因为跳剪而产生“咦,他们在干嘛”的断裂,同时情绪抵达度也恰到好处。

看完了我就和朋友开玩笑,电影里那面“灰”天白日旗,大可以做成周边,那真的是《八佰》独有配色。

这么严肃的事情,做周边?能不开这个玩笑吗?

那你好好想想,这个配色的是谁造成的呢。这还真不能简单甩锅电影局。大家也都明了,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外部的意见,十几位老前辈联名上书表达诉求,在去年那个特殊的场合中,《八佰》确实没有冒尖的时机。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这一次,《八佰》的电审批号从2019年内部试映的88号,变成了2019年第800号!

随着“等灯,等灯灯灯”龙标出现时,后排的观众随口而出“800?”

是的,《八佰》有一个只能归其所有的独家编号!

如果批号能这么操作,毫无疑问,总局明摆着是无比支持这部电影的。

事实上,总局一直支持管虎拍《八佰》,总局也希望《八佰》能给国片提升高度。

在拍摄前,管虎是和电影局的人沟通过的,电影局的人也知道诸如升旗护旗的存在,当时的建议是不给旗子特写,但从没否定,这场戏不能拍。那意思就是,咱们将来商量着来。

管虎也在现场动用了多种拍摄方案,至少三种吧,你要是但凡了解这种A级制作都明白,你不可能一种方案拍完了爽了了事,这不可能的,这是5亿造价的制作。当然这第一种方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尽可能全景展示。

其实吧,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中,就没有这个肉身护旗这码事,从历史真实性而言,这场戏的成立与否,完全是可以再做讨论的。

但《八佰》的表达核心在哪?

就在于,苏州河南岸那边的国人,看到苏州河北岸的血战,能否觉醒,以及何时觉醒。

什么是觉醒?觉醒不是睡一觉醒来,拿着别人给的历史书这么一看,说一声“知道了”。

觉醒是,你不睡觉,也得拼着命的,去用自己之所能,查阅这件事的历史真相。

觉醒,是一种已经形成了本能的自省,是对我们中国人民族性的长久要求,它一直处在紧迫的状态里。

这就涉及到影片的一处遗憾。

阮经天角色被删。

阮经天

02.民粹批判消失,小粉红的脸躲过重击

阮经天演了啥?

一名有着特殊身份的南岸记者。他极力反对日本的侵略,宣传反战。谁知在南岸百姓的抗日热情被调动起来后,大家竟然发现,阮经天是一个日本人,也不管三七四十六,就给他一顿揍,下场,基本算是打死了。

这场戏,在公映版完全消失。

现在尚不得知删节原因,但是可以猜测那么几点。

一来,阮经天这个角色所揭露的意识形态矛盾,在南岸里不齐平。啥意思呢?就是说,南岸的人虽然需要开智觉醒,但电影里着重刻画的那些角色大部分都带着身段地位的,具体人名不列了,总之是些黑帮老大、女权先驱、知识分子、电影明星、京剧名角儿……这些人,本来就是有智慧的。

什么是开智啊,开智的前提就是你得已经积攒了很多智慧。所以,阮经天这名日本记者的这种悲惨结局,和整个南岸群像不匹配,你会糊涂——哪来这群傻B刁民要揍他?

另外一个猜测,在《八佰》的某一版本剧本中,在四行仓库里,也有一名日本人,并且还是一名日本女子,她随着英国记者混入仓库,找她的中国丈夫。但是丈夫没找到,却被一些诸如姜武扮演的老铁这样的角色占便宜了,其实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批判描写,但是呢,管虎最终没有拍这个角色,或者是拍了,但并未放在最初终剪版本里。

这名日本女子与阮经天的角色,是有主题呼应感的,但是女子不在,男子单独留在这,显得单薄了。

还有更加靠谱的猜测——阮经天那段戏,拍得太乱,节奏很不好,删了可以铺平节奏。

那敢情还是工作量太大角色太多承载不到了。

太可惜,因为阮经天这个角色在表意上无比重要。

某种程度上,阮经天的结局,就是批评极端爱国主义,怒打小粉红的脸,怒打那些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来混去的键盘暴民。

觉醒,其实分两层,第一层是对国家危难、国人意识的觉醒,而第二层觉醒,是对人性的觉醒,我们要有包容,要有冷静的历史观。而不是,你占领了钓鱼岛,我TM就去砸你的日本车,TM就不是这个道理对吧。

《八佰》里还是有少数戏份,微弱地表达了这个方向,比方说,南岸第一场群戏描写,童子军发放物资时,新来南岸的人群起哄抢。还有,日军的芥子毒气从四行仓库飘到南岸,老百姓顿时骚乱起来,赌场里,有人顺手牵羊,赌场外,有人偷街边小摊的包子,童子军杨慧敏带老奶奶进赌场求救,刀子此时并没开门。

咱们再说回阮经天,他让我想起《叶问1》里最后林家栋那个“良心汉奸”角色,当年叶伟信也是到最后把那个角色删除了,为啥呢?还是怕得罪观众太多。当时那场戏,写的就是叶问打赢了日本军官,坐在外面观看的日本副官怒了,拔枪要杀叶问,林家栋冲了上去,导致副官只是打中叶问的胳膊,岂料,夺过枪的林家栋,却被老百姓误解成汉奸原形毕露,他竟被活活打死。

我还是觉得,那才是管虎真正想说的,现在删节后,确实有点单一的“国军主旋律”了。批判上的狠度,是打了折扣的。

03.其它寓意

除了护旗和阮经天,电影里还有非常多细枝末节的删改与剪辑调整。

诸如故事结局中那段惨烈的过桥戏(历史中并没有那么惨,电影这么拍也是做情绪用的)在篇幅上有一定的压缩,王千源、姜武、李晨、余皑磊最后组成的狙击敢死队原本是有最后的战斗场面的,为了另一边过桥戏的节奏,全删除。

过桥

这种删节还算涉及到剧作构思,很多删改其实并不涉及于此,一开场,主席的题字没有了,同时去掉的,还有关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绩的旁白,这都无所谓吧。

因为电影片长和镜头数高度密集的原因,很多在去年看过原版的媒体人或者影评人,也都记不清楚目前公映版本到底删节了多少,他们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叙事变得更加清晰流畅。

全片看似视角混乱,这角色来一笔,那角色来一嘴,但其实管虎是用主角能量游动式的拍法,当那几个着墨极多的主角牺牲之后,那种戏剧时刻下形成的情绪能量,最后会一点点积累汇聚到第三幕的主角谢晋元身上。

当然,这种拍法吧,还需要观众是否足够沉浸。

《八佰》能聊的实在太多了,好片子就需要多侃侃,像什么动物隐喻,老鼠钻洞与白马绕楼,都很有意思,和《老炮儿》鸵鸟压马路或者《斗牛》里老牛上房是一个念想。

所以,今天这篇就是开胃菜,咱下周,接着细聊《八佰》。

撰文/法兰西胶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