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画蛇添足,早就被识破?关键竟是“扫地人”

我们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后人也一直称赞他,而他在我们心中大概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谓是全民偶像,有关的传奇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知道几个,妇孺皆知的一名英雄,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指挥了赤壁之战并胜利归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这么多诸葛先生的事迹,数也数不完,要一一列举估计可以说上几天几夜,今天我们要谈的是集中诸葛先生智慧的一篇——空城计。空城计作为诸葛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笔,每次提到诸葛孔明先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故事,空城计到底神在哪里?

让这么多后来的历史学家反复解密,从不同的角度都能解答出不同的味道?有的甚至上升到了阴谋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历史学家津津乐道,想要得出一个完美的解释,但是即使这么多历史学家研读,至今也没有做出完美的解释,没有得出令众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熟知的空城计就是利用敌方的心理,从心理上攻击对方,并将其打败,为什么说空城几百次使用都成功了,但是到了司马懿这里就不管用了呢?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到一个细节,而这个细节也成为空城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是他的命门,好像是突破空城计的要害之处。

千百年来,解读空城计的人数不胜数,到底历史上的空城计存不存在我们都不知道,是的,历史事件真假难分难辨,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重要是,思维动脑,启迪自已的智慧,千百年的事,谁 能说得清?哪能见真?毕竟历史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们只能通过史料或者小说去证实亦或者去解读,我们现在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主要是三国志,野史等等,当然还有一部小说《三国演义》,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我们都相信空城计是存在的,咬文嚼字.百无一用是书生!

探讨小说.就是吃饱了撑的!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一直在斗,无论明里暗里都相互较劲,但是神奇的是每次好像都是司马懿输的一败涂地,可能他们较劲了那么多年,唯一一次司马懿的胜利就是司马懿活得比诸葛亮长,寿命比较长,但是即使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刻,司马懿都没能赢得过诸葛先生,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还发明了扎马钉,依旧让司马懿大败,不得不撤军。

为什么会这么说空城计成功了那么多次,当遇到司马懿时,司马懿却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呢?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当司马懿率领了魏国军队来攻打蜀汉军营时,按常人的思维是,司马懿很害怕中计,为什么?因为魏国军队在真实和人数上都有优势,蜀汉集团相加可能也抵不上一个魏国大军,如果短兵相接司马懿完全不用害怕,但是他太了解诸葛亮,再加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给了他打击,所以他害怕中计,也就格外小心。

第二,当司马懿来到要攻打的城池门下,全部的百姓都已经撤退,只剩下几个扫地的人和悠扬的声音,所以司马懿什么都没干,不再指挥攻入城中,而是果断认定其中必有诈,直接率领大军撤回,直接宣布失败。这不是一种好策略,要是攻入城中可能会带来更大部分的人员伤亡,没有率军攻打,反而没有减少士兵人数,不失为一种好战略。

第三,诸葛亮的空城计虽然成为神一般的策略,但是败就败在扫地人,诸葛亮心思缜密,但是安排扫地的人在城门前打扫,这不就相当于我这城中真的没有人,诸葛亮能想到这一点,司马懿能想不到吗?本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想到成为了画蛇添足的一笔,恰恰是这四个扫地的人,让司马懿不在前进反而直接宣布失败,而这次宣布失败让司马懿被曹魏的人看不起,各种声音扑面而来,当然庸人才觉得他胆小,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大赞他的智慧,不得不佩服他这种大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