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了电影《八佰》的点映,总体打8.5分,观影感受如下,有剧透。

➀观影准备

有条件的观影前带一包纸巾去影院。

➁影片的基调是悲哀。

四行仓库的一边,被电影里的人称为是地狱,画面很明显的冷色调,残缺的石像人头上伫立着象征厄运的乌鸦,没有经验的保卫团在遭遇真正战斗时的脆弱和慌乱,国军处决逃兵的冷酷,许许多多的血肉模糊,战争的残酷,画面尺度很大。

长官多次提到,四行仓库,将会是我们的坟墓,不要抱有幻想,这是立了死志。

而河的另一边,是租界,被电影里的人称为天堂。纸醉金迷的世界,画面虽然是暖色调,但却充斥着一副溢出银幕的“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味道。麻木不仁的同胞们,是看戏的看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望远镜成为了最为“冷酷”的道具,戏子不经意间的一句,是“看戏呢,不,揪心呢”道出了当时国人的病根,当洋人问到方记者,这场战争好像和你毫无关系的时候,记者沉默地离开了,他不敢面对这样的拷问。

这是一个虚假且破碎的天堂,掩盖在灯光、歌舞下的夜上海,依旧是一块让人悲哀的土地。

➂ 影片拍的最好的地方,是战争的群像戏,最打动我的三处地方。

一处是面对敌人钢板阵破墙时,那一位位国军战士扛着炸药包往下跳的身影,河对面,平民们听到的是一个个地名,一个个人名,振聋发聩。

一处是平民的觉醒,又是一个个人名,一个个从租界出来,抱着电话和电话线奔向死地的身影,赌场的小哥,在一开场还想着如何从赌场生意换一个活计,在那一声声人名声下,一个握拳,告别了大姐,刀起刀落,血手印留在了状子上,不禁让人动容。

最后一处,是升旗。喊着只会种地,以为只是来上海打扫战场的新兵蛋子,终于学会了握枪杀敌,从东北逃了那么多年的老兵油子,照了很长时间的镜子,终于扛起了机枪,一面旗帜,是民族不屈的脊梁。

➃白马

白马这个意象,有一点超现实的味道在其中,欧豪饰演的新兵,最终骑在了白马上,面对千军万马,所有热血的男儿,都有过这样的梦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白马上的,既是新兵,也是坚守四行仓库的每一个人。

这样的牺牲值得么?

当一开始便在城楼上用望远镜关注战斗的教书老师,开始丢下妻子珍贵的首饰的时候,开始拿出藏在家中的枪支杀敌的时候,我想很多东西,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

➄上映的版本看完,没有提到孙元良,也没有洗白。

借着特派员之口,主创们说出了这场战斗的意义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人看的秀,是当时政府来争取国际同情的筹码,战争的背后是政治。

但对于身处这场战争的士兵而言,这是一寸河山一寸血,是向世人宣告,中华何止一田横。

➅最后,说一些我觉得遗憾的地方。

电影里有些场景,有些人物的表现,我是觉得斧凿痕迹还是过重了点。

比如白马这个带有超现实味道的意象,还是让我有些出戏,或许它可以代表主创所寄予的特定意义,但我依旧觉得,对于战争片,尤其是这样的题材而言,少一点技法上的斧凿痕迹,这样会更好点。

(文/星夜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