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谓君子,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恪守底线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提出“品德检验法”:

给自己一些考验吧。在任何人都看不见的地方,正直地活着;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讲究礼仪地行动。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后,人才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存在。

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存在,除了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他人,更重要的是无愧于自己的心。

在2019年1月18日举行的斯诺克大赛1/4决赛中,丁俊晖对战比利时选手布雷切尔。

比赛进行到第7局,丁俊晖准备开球,运杆几次后突然起身,随后走向自己的座位。

裁判不知发生了什么,丁俊晖扭头向他表示:“Foul(我犯规了)!”示意自己犯规了。

经过电视回放,才发现他在运杆过程中,杆头轻微触碰到了白球,但这样的触碰实在是太细微了,白球几乎纹丝不动。

从裁判表情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发现丁俊晖犯规,而场下的布雷切尔更没有察觉。即使丁俊晖不说,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因为丁俊晖主动承认犯规,全场观众自发为他鼓掌,掌声持续近20秒。

赛后,国际台联的官方推特将这条视频置顶,配上的文字是:“我们酷爱我们的运动,来自丁俊晖的诚实。”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02

越是无人约束,越要自我约束

人都有一种本性:环境越是私密,人越是真实;犯错的成本越低,人越容易出错。

在人生中的很多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因为独处时,没有眼睛看着你,没有道德审判你,你做的一切事都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就露出来了。

作家梁晓声讲过一个故事:在德国夜晚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老太太在静静地等待绿灯,而此时根本就没有车经过。坐在旁边的人不解地问:“既然路上没有车,也没人看见,为什么还要死等变灯呢?”老太太指着远处的一座楼房说:“这不是安全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在那座楼的一扇窗户后面,说不一定有一个孩子正看着这里。我不能让孩子觉得规则可以随意被变通、被破坏,生命可以随意被蔑视。”

自由的前提就是约束。

而真正的修养,就是在无人注意、无人约束的时候,也依然自己约束自己,坚持社会规则和内心道德原则;在能做各种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仍然做好事。

03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慎独,是一种君子的人格。慎独之时,人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是真正活成了人的人。

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后,仅带走两小块山上捡拾的天竺山石,以资纪念。

一天在摆弄石块时,他发现自己竟然做了一件玷污名声的事,山石虽然不值钱,但取之好比贪污千金,变得“不清白”了。

他后悔万分地写下一首自责诗:

“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两块在当地山坡上很常见的小石头,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物。

而白居易却能将这件小事上升到有辱清白的高度,并为此而深刻反省自责。

一千多年过去了,白居易慎独的精神仍为后人赞叹。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品德不仅体现在人前,更体现在人后,每一处细节都是一次品德的雕塑。而一个社会的文明,其实就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恪守内心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