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了!

国内首个,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获得专利!

今天,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陈薇院士团队等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

根据专利摘要,该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

很多人看到这个介绍,估计云里雾里的。

其实,陈薇院士团队做的这个腺病毒载体疫苗,说白了,就是人工造出一段可以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新冠病毒抗体的基因,将这段基因整合到一种叫腺病毒的工程病毒上,然后将腺病毒打进人体。

换句话说,经过改造后的腺病毒,拥有新冠病毒的长相,却和腺病毒一样弱鸡,但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吞食或者接触这种病毒后,却能够因此受到刺激,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而且,正如专利批文里介绍的:这种疫苗,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应对突发疫情!

现在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已经在国内和国际分别率先进入I期、Ⅱ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疫苗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有人也许会说:不是说中国新冠疫苗全球首屈一指吗,怎么人家俄罗斯和印度,都跑到咱们前面去了?

是啊,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15日,也就是印度独立日,印度莫迪老仙表演讲时,突然宣布,印度制造的新冠疫苗将很快问世。

莫迪称,在印度有三种疫苗,正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一旦获得科学家允许,疫苗将大批量生产。

这是在俄罗斯宣布量产疫苗“放卫星”(卫星—V)之后,第二个杀出来宣布要生产疫苗的国家,一期二期研制数据稀少,直接就是“获得科学家允许”然后量产,居然就科学家允许了......

不过,这也符合印度一以贯之的吹牛逼及不靠谱特性,毕竟11日国防部长辛格就很“遗憾”的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印度将在7到8年后跻身世界前三大经济体。

说起俄罗斯,看起来相对印度,好像相对靠谱点,毕竟人家普京自己闺女都亲自上阵,率先接种疫苗。

普京称:“我女儿已率先接种,首次接种当天发烧至38度,第二天,体温降至37度多。接种第二针时,也略有上升,随后恢复正常。”

普京称:“现在她感觉很好,抗体水平很高。”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就是仅仅用两组76人做完二期的探索性试验后,就强行批准疫苗上市,这种行为基本就是拿即将接受接种的所有健康人,在做三期人体试验。

要知道,俄罗斯的这款疫苗,按照预期要在8月3日才能完成二期临床,正常的规则是经过三期试验才能批准疫苗。

敲黑板!我们来讲一下,三期试验究竟是干什么的。

疫苗三期试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走流程”,不是只要表演一下,最后都能批准。

例如,2019年2月,美国的一款给孕妇使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ResVax)的三期临床试验就宣布失败了。在此之前,一款给老年人使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失败。

果然是战斗民族,跳过三期临床直接开干,如果这个疫苗搞不定新冠,是不是再加一瓶伏特加就可以搞定?

这真的是个谜!

对于俄罗斯和印度这种操作,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办法,只能提醒一声,所有候选疫苗在推出之前都应该经过完整的试验阶段!

言下之意:我该提醒的都提醒了,你们真要蛮干,那就自求多福吧!

其实,如果按照俄罗斯和印度这种路数,中国的疫苗,不知道要出来多少款了。

看吧,世卫组织统计的28个临床试验阶段疫苗,有6个项目进入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其中3支是中国疫苗。

第一个国药集团,在阿联酋进行15000人试验。

7月初,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已在阿联酋启动了第三期试验。

这是全球第一款进入国际临床三期实验的新冠灭活疫苗!

阿联酋国家卫生部长,为首位疫苗接种者。

这支中国疫苗,在阿联酋入组1.5万人。

同时,北京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正在巴西开展3期大规模临床试验。

7月13日,志愿者开始招募。

仅5天,近百万巴西人报名接种。

7月30日,巴西圣保罗医护展示中国科兴疫苗。

入选的巴西市民,开始接种。

陈薇院士团队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正在与俄罗斯、巴西、智利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就3期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谈判,预计将在8月开展试验。

有人或许还会问:既然中国疫苗这么管用,为什么还吞吞吐吐试验,不直接推广注射,皆大欢喜?

其实,疫苗开发中,最消耗时间和资源的,就是对新疫苗进行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但不管人们对新疫苗的需求多么着急,这一步都是无法省略的。

原因很简单。

首先,要确保疫苗有用,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防护效果,而不是心理安慰,就必须通过临床试验

其次,要确保疫苗安全性,在正式推广之前,也必须接受成千上万人的测试。

只有经过三期临床这个真正的大考,判断一款疫苗收益足够大,风险足够小,这款疫苗才值得推广使用。

大家想象一下,像这种疫苗如果投入市场,全国绝大多数人都会接种!!有效性姑且不论,如果安全性有问题呢?

假如短期内没什么影响,过了几个月发作了呢?那可是全国的人啊!!

还记得四环素牙吗?

当年,四环素没有经过严格人体临床试验,就匆匆推向市场,成了上世纪60、70年代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广谱抗菌素了。

后来,人们才发现,长期反复使用四环素,有可能影响牙齿的发育和形成,不但使牙齿变黄,还会引起牙齿畸形,但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被影响了!

教训惨痛啊!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加强技术攻关,同时给疫苗审批开绿灯,缩短疫苗从开发到广泛推广的时间周期,但人体试验这一关,是绝对不能省的。

更何况,咱们现在,国内疫情防控得很不错,可以有足够条件、充分定力,来一步步做好疫苗研发,避免出现不可逆的错误!

其实,不仅俄罗斯、印度,为了大选,特朗普也在打疫苗的主意,他曾要求疫苗在10月份问世,试图操纵科学为政治目的服务。

关键时刻,到底谁严谨、谁以人民为中心、谁为国民负责任?

不比不知道,一比都明白!

除了研发,疫苗要投入市场,还需要生产,需要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以及畅通完备的产业链。

想想,根据现在的疫情形势预测,若每人注射3次,新冠疫苗全球渗透率达到20%时,需要疫苗50亿支,新冠疫苗全球渗透率达到70%时,需要疫苗将近160亿支。

160亿支疫苗,别的不说,光疫苗瓶,都可能发生严重短缺。

正因如此,6月16日,《华尔街日报》网站已经发出警示:

全球性的玻璃短缺已经出现。即使新冠疫苗真的被研发出来,也无法及时有效地被运往世界各地。

那中国疫苗的年产能到底有多少?能否满足自己人民的需求呢?

疫苗瓶方面,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已经明确表示:

中国疫苗瓶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新冠疫苗的生产需求。

疫苗生产能力方面,国药集团在北京的车间已经通过验收,年产量1.2亿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年产能约1亿剂,再加上科兴集团年产能1亿剂的产能,总计年产能约3.2亿剂。

是的,3.2亿剂,光满足中国的需要,都有缺口,更别说满足全世界160亿支的产能需求。

危难时刻显身手,这时候,中国作为“基建狂魔”的本事,就要发挥出来了。

想想吧,国药集团在北京的车间,世界最大,当时修建仅用了60天,同时,上述提到的这些疫苗生产线,也都是近期刚刚建设,只要我们开动机器,放手生产,相信更多的产能,将很快被发掘出来!

今天,陈薇院士团队疫苗获批专利,是一个大好事,毕竟,秋冬马上要来了,新冠疫情混杂着流感,又可能会来一波,最近,日本就连续4天新增新冠病例过千,这和温度下降,估计不无关系!

中国,是一个时刻都在创造奇迹的国度,可以想见,当中国疫苗正式投产的那一天,将是全球股市大反弹的一天,也是全球经济真正走出疫情的冲击,恢复繁荣的一天!

一些美国政客,不好好把本国的疫情管好、控制住,却成天盯着中国、攻击中国,不知道,等中国疫苗生产线大规模投产,那时他们需不需要借助我们强大的产能?

到那时,打脸不疼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