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一位名将,具备的条件有很多,首先你必须要熟读兵法,学会理论知识,当然,历史中也有个别的怪胎(白起、常遇春)除外。具有理论知识后,还需要在实战中学会运用,光读不会用,就会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赵括)。最为重要的,身为名将,无论你是中了埋伏还是大败敌军都要有冷静的头脑,拥有绝对的镇定。

在三国这一时期,涌现不少名将,名声最为响亮的当属关羽。关羽,字云长,是刘备手下头号大将,屡立战功。200年,衣带诏事发,曹操亲征刘备,刘备败走投奔袁绍,关羽被俘。在曹操这里,关羽在万军中取颜良首级,一己之力解除了白马之围,可见其勇武足以媲美吕布。后来,关羽执意离开回归刘备身边,这一段传奇被命为“千里走单骑”。

219年,关羽看准时机,发起襄樊之战,曹操得知后,派遣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支援荆州,可悲的是,于禁还没有看到自己兄弟,便被关羽水淹七军,几万将士全成为了关羽的俘虏。此时的关羽俨然成为三国第一悍将、名将,威震华夏,震慑东汉朝廷(曹操集团)。

不过,关羽得势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孙权命吕蒙白衣渡江,策反糜芳、傅士仁,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俘杀。

纵观整个三国,能够与关羽比肩的名将凤毛麟角,但,也并非没有。与关羽比肩的名将,不是张飞,不是周瑜,也不是陆逊,而是曹操最得力信任的族子曹休。

曹休的名声比不过关羽,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真实的历史中,曹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名将,也是能够与关羽比肩的名将,勇猛虽然不如关羽,但是智力和对心态的把控绝对在关羽之上。

218年,刘备与曹操备军决战汉中,刘备先派遣张飞、吴兰进驻下辩,曹操得知后,派遣曹洪、曹休率军攻打。在这里发生很有“戏剧”的一件事情,张飞在下辩呆着无聊,对了,随着张飞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名人—马超,张飞认为待着也是待着,于是命吴兰自己守老家,待着马超策反氐人(在这里马超颇有威望),一下子策反了七万多口子,可把张飞高兴坏了,但是,紧接着他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曹洪、曹休穿着飞鞋来到了下辩。

面对大敌,吴兰固然守不住下辩,于是张飞灵机一动,派人放出狠话“断军后”,这下,曹洪一方没了主意,分不清张飞的狠话是真是假,众人一筹莫展时,曹休站出来说话了:断军后这事儿得偷摸的干,谁会大声嚷嚷出来?“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曹洪欣慰地看着这个侄子,今后也能放心地将自己的军权交给他了。

张飞的计谋,因曹休一句话破灭,下辩失守,大将任夔战死,吴兰逃走,张飞也没有真的“断军后”。这就是曹休,拥有绝对冷静的头脑。

220年,曹休接替夏侯惇,成为孙权的新敌人。曹休在职期间,孙权可谓是吃够了苦头,动不动就被曹休追着打,论计谋,不是曹休的对手,论兵法,吴军上下也不如曹休,打不过,又无处可逃,这就是孙权的现状。

228年,孙权为了解决曹休这位难缠的对手,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以周鲂动之以情的投降为辅助,终于将曹休引入陷阱。悲剧的是,曹休率军步入陷阱,四面都是埋伏好了的吴军,事发后,不仅没能留住曹休,连曹军也没留下几个。原因很简单:名将最重要的一点保护了曹休,即冷静的头脑。

当曹休得知上当,愤怒过后是出奇的冷静,快速判断形势后,马上对各分队长下达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准确命令,这条命令的及时加上曹军的恐怖执行力,很快从混乱中杀出一条血路,陆逊则眼睁睁看着曹军跑了,看来任何情况都无法阻挡曹军回家的脚步了。

曹休能够在这种情况快速做出抉择,并且下达准确的命令,这才是身为名将的最需要掌握的一点,凭借曹休的冷静,卓越的军事能力,比肩关羽毫不为过,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怕是曹休的名声要大过关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