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上一直宣扬着“中国贫油论”,很多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大地大多属于陆相地层,而当时西方专家一致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能产出石油,所以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不可能生产出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甚至公开称中国“无油”。

况且,当初一些帝国主义也曾经派出一批批专家和学者前往中国勘察矿产情况,却都无功而返,因而他们更加坚信中国没有石油资源。

可是有一个人却不仅不相信中国是贫油国家,反而用了10年时间成功勘探出了大量的油田,从而打破中国“无油论”。

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不仅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还为中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摘去了贫油的帽子,让中国再次扬名世界。而且李四光非常地爱国,为了祖国的建设,他甘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也要坚决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01

李四光的本名叫李仲揆,出生于1889年,是湖北省黄冈人,家境贫穷,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而李仲揆自幼就在父亲教书的地方读书,直到14岁的时候 他辞别父母,单独来到武昌报考高小。

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他却错误地将姓名那一栏看成了年龄,并在上面写了“十四”两个字。当他发现以后,灵机一动,便把“十”改成了“李”,又在“四”的后面加了个“光”字,于是自此以后,他便成为了“李四光”。

1904年的时候,李四光获得了官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那里,他不仅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日本留学期间,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李四光依然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的革命运动,并加入了同盟会,致力于科学救国的理想事业。

1910年7月,李四光学成归国,并在湖北武昌一所学校任教。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李四光受邀出任湖北军政府事务部长一职,但后来因袁世凯称帝,他感到万分愤怒,便毅然辞去了这个职务。

不久后,李四光再次出国留学,这一次他来到英国,正式开始学习地质学,并于1919年顺利毕业,被授予了硕士学位。

一年后,李四光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回到祖国,并在北大地质系担任系主任兼教授,此后,他便彻底投身于地质科学研究之中。

从1922年开始,他就先后担任了地质学会副会长、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位,后来还被授予了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前往英国多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受到了英国学术界的一致称赞。

02

在李四光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忠诚于共产党,并一直很向往革命。在1944年8月的时候,日军侵占广西,李四光一家和他所在的地质研究所一起从桂林逃难,直至来到重庆。

当时蒋介石就在重庆指挥战争,他一直都非常欣赏李四光,想让他加入国民党。所以当他得知李四光到了重庆以后,立刻派人前来,想请他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

可是李四光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说自己是搞科学研究的,不会当校长。就连蒋介石多次邀请他参加一些宴会,他也从来没有去过,令蒋介石对他是又爱又恨。

可是李四光对共产党却完全不是这种态度,有一次,他在重庆生病住院,周恩来得知以后,特意前去慰问他,并在那里待了几个小时,这却令李四光感动极了。

在抗战胜利以后,同事们都去了南京,唯独他为了躲避蒋介石,专程辗转去了上海,并在那里继续他的地质研究。

1947年底,李四光受邀要去英国参加国际地质学会大会,原本他是不想去的,但是想到周恩来对他的关照,便下定决心要脱离国民党政权,所以最终他还是带着妻女去了英国。

在英国的这段期间,李四光知道国民党就要失败了,中国注定是属于共产党的,所以他呼吁留学生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而效力。同时他也明确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一直不好,但我一定回到祖国去,把我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

李四光一家

而李四光在英国伦敦渴望祖国解放的同时,解放军却已经到达了长江北岸,准备解放南京。但这样一来,地质研究所又不得不再次搬迁了。

在李四光离开该研究所后,便由俞建章担任所长一职。当时,中央研究院要求地质研究所必须搬去台湾的时候,俞建章立刻打电话给李四光,询问该怎么办。

他表示,如果南京变成了战争的地方,那么所里的同事们一定不要远行,可以暂时居住在北京或上海,并把所里的全部仪器和图书都存放在地下室保存。

地质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大多都非常赞同李四光的想法,他们不想搬迁,只想留下来为新中国作贡献。所以他们最终也真的没有离开南京。

03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身在英国的李四光在庆祝祖国成立的时候,却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是台湾给驻英大使发来电报,要求李四光立刻公开发表声明,拒绝共产党给他的政协委员一职。

李四光听了以后,很快就明白,这是毛主席和周恩来信任他和看重他,他的心里感觉非常温暖。于是便询问对方,如果自己不肯公开发表声明的话会怎样?对方明确告诉他,如果他不肯发声明的话,就会被驻英使馆扣押在英国,到了那时,可就麻烦了。

李四光得知了这件事以后,决定带着全家立刻回国,可是他来到码头时,却得知自己预定的船票要下个月才有效。

李四光当然不可能等到下个月才走,于是他立刻决定自己先行回国。而在临行之前,他还特意给当时的驻英大使郑天赐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里表示,中国是自己最理想的国家,自己无比荣幸能够为这个国家服务,如今他已经启程回国,只希望郑天赐也能够早日逃离国民党,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以后,李四光不仅成为了政协委员,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1952年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国家地质部部长。

此时,李四光开始挑选自己的左膀右臂,他首先挑选出了原国民党矿产测勘处处长谢家荣。在南京解放后,谢家荣拒绝去台湾,反而组织员工保护好所有财物,把完整的矿产测勘处交给了解放军。所以李四光非常欣赏他,便让他担任地质部总工程师。

在1954年的时候,李四光又看中了黄汲清。这个人比他小了16岁,曾是他的学生,解放前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并和李四光、谢家荣一起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

解放后,黄汲清去了重庆,不过李四光看中了他,又把他调回地质部,担任技术主管。后来,黄汲清在李四光的指导和带领下,成为了大庆油田开采的指导人之一。

1952年,李四光参加了一个会议,在会议休息时,毛主席特意叫来李四光,向他询问一些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这令李四光非常感动,觉得毛主席日理万机,竟还如此关心地质科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能不耻下问,实在令人敬佩。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极为关心中国石油资源前景,有一次,他把李四光请到了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仔细向他咨询了中国石油资源的问题。当时在场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毛主席问他,据一些外国专家说,只有海相地层才能生产石油,可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陆相地层,那我国到底有没有石油呢?

事实上,李四光早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了,在1935年的时候,他还为此写过一本书。书中提到“中国东海和华北地区拥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句话写得很含糊,令人看不明白,其实李四光说的就是石油。

所以当毛主席这样问的时候,他立刻肯定地回答,中国一定拥有大量的天然石油资源。同时,李四光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地质学研究,仔细地向各位国家领导人汇报了一遍。他明确表示,在中国辽阔的地域里,很多地方都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听了李四光的话以后,所有的领导人都很高兴,尤其是毛主席,他本来就不相信外国专家的那套“中国贫油论”说法,如今听了李四光的分析,更是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于是他当即就作出了关于开展石油勘探的战略决策。

1954年的时候,地质部专门设立了矿产勘探学会,李四光担任主任委员,谢家荣、黄汲清等人皆有参与。随后他便带着成员们在全国展开了石油勘探工作。在李四光的指挥下,他们初步了解清楚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大概特征,从而证实了中国确实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后来开发的大庆油田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是在1956年的时候,东北松辽盆地发现了大量油田,这就是世界罕见的大庆油田。后来,在第二届人大代表大会上,周总理骄傲地宣布了这个消息,从而彻底打破了西方认定的“中国贫油论”。

在1964年年初的时候,李四光在参加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时,有个服务员来到他面前,请他前去北京厅。

当李四光不明所以地来到北京厅时,却看到毛主席坐在那里。当时他愣了一下,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没想到毛主席却走上前来,握住李四光的手说:“你没有走错门,是我找你的。”原来毛主席是要赞扬李四光找到石油的贡献。

在人大代表大会闭幕以后,毛主席又找到李四光,邀请他一起去看了场豫剧,当时,两人一边看戏一边交谈,从剧情到石油,无话不聊。毛主席还对地质部和石油部一起合作,找到石油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豫剧结束以后,两人又和那些演员一起合影留念。

不久后的一个中午,李四光接到一个电话,要他赶去中南海。在那里,他不仅见到了毛主席,还见到了钱学森和竺可桢这两位科学家,几个人一起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此时的李四光才发现毛主席竟如此博学多才,从天文到地理,几乎无一不通,这一刻,李四光对毛主席敬仰极了。

04

在李四光的后半生里,曾多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正是毛主席对他工作的高度肯定,让李四光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他更加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不过由于他太过沉迷于工作中,从而忽略了家庭,这引起了他妻子许淑彬的强烈不满。起初,许淑彬还能体谅他的辛苦,可是有一次,李四光工作到深夜还没回家,许淑彬再也忍受不了,于是她把李四光的几块石头放在床上,伪装成人睡觉的样子,自己则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当李四光回来后,看到床上的石头时,便明白了妻子的意思。这一次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过于沉迷研究,而冷落了妻子和孩子,所以他决定自此以后,一定要好好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此后,李四光果然改变了不少,他虽然依然工作繁忙,却也会极力抽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许淑彬看到了丈夫的变化,深受感动,自此家庭生活愈加幸福美满。

由于常年到处奔波跋涉,李四光的身体出现了毛病,尤其是在妻子病倒以后,他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和妻子,身体更加劳累,最终他的身体支撑不住,彻底病倒了。

在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享年82岁。就他在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工作,并言辞诚恳地询问医生:“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好安排一下工作......”然而仅仅过去一天,这位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便就此阖然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