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逝世,听闻这消息,有人悲、有人喜,对于孙立人的后辈来说,后者应该更符合他们当时的心情。

一个月后,孙立人亲属想替孙立人伸冤,孙立人听闻后摇摇头,他指着头顶的天花板说:“They still have a lot of people watching me."(他们还有很多人在监视我),至此,孙立人家人只好放弃,直到蒋经国逝世,孙立人才得以恢复自由身。

1955年,孙立人因莫须有的“叛变罪”被蒋介石软禁,而这一禁就是33年,孙立人固然是被冤枉,可有时候政治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这一年也是孙立人人生的分水线,在这之前他是叱咤风云、掌兵百万的将军,在这之后,他则是个没落的一介“武夫”,甚至连儿女的学费都好不容易才筹齐。

其实用武夫来形容孙立人是不大合适的,若他当初不选择入伍报国,他也是个体面的文化人。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是安徽庐江县金牛镇人,他的父亲孙熙泽是清末有名的教育家,当过校长,也干过厅长,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孙家也算是富甲一方的人家了。

孙立人5岁丧母,他的父亲一年后迎娶妻子的堂妹为妻,也正都是一家人的缘故,继母对孙立人很好,他的父亲也对他寄予厚望。

孙立人和父亲

1912年,12岁的孙立人跟随父亲前往北京,当时孙熙泽忙着找工作,要经常搬家,所以那一年,孙立人没有学上。

一年后,清华大学在安徽招生,休学一年的孙立人在近千人的招考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被清华录取,当时他才13岁。

自少年时代,孙立人就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清华时,孙立人不仅书念得好,篮球也打得很棒,在大学时期他是篮球队长,赢得过多场联赛的冠军。

看过孙立人年轻照片都知道,年少的他实在太帅气,会打球、成绩好还帅气的男生,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校园女生共同的男神,只不过那会清华女生很少,可他的名气早就传出了校外。

孙立人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在1921年,当时他带领的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击败了菲律宾和日本队,勇夺冠军,这是没落中国在国际大赛里得到的第一个冠军,也是那一刻,孙立人暗暗立誓,要多为中国尽点力。

鲁迅当年在日本弃医从文,孙立人则是在美国留学时,放弃土木工程学,转去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学习,从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

前排C位是孙立人在清华篮球队时的留影

事实证明,孙立人在军事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回国后他仅仅是一个军训队长,可只过了两年,孙立人就成为上校司令并兼任财政部税警第四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孙立人晋升速度更快,1938年的保卫武汉战斗过后,孙立人声名鹊起,1942年他带领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援助盟军,谁都知道这次远征九死一生,可孙立人根本不在乎生死。

也是在缅甸,孙立人创造了神话,他以不到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我方的敌军,救下七千多名盟军,孙立人的威名,已传到了国外。

可就是这么一位被日军尊称为“战神”的中国军人,下半生却过得极其不如意,但他的骨气却令无数后辈敬仰。

被软禁后,孙立人被限制人生自由,并被强制迁移到台中居住,每个月的收入就只有台湾政府发的一点点生活费,这点钱一个人还可以勉强生活,可要供一家人吃喝、儿女的学费,这就捉襟见肘了。

左一为孙立人

孙立人大儿子曾回忆起那段日子:每到开学,父母总要为我们的学费烦心,日常生活已经尽可能节俭,可还是远远不够。

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能够筹够学费,孙立人只好承包一座小山,在山上种植果树,果子成熟了还要背到市场上去卖。

除了种果树,孙立人也种起了玫瑰,并非为了陶冶情操,而是因为玫瑰比较好卖,孙立人养花也很在行,养出的玫瑰浓香四溢,每次一拿到市场上就被一抢而空,后来大家得知这是孙立人种的,便取了“将军玫瑰”这个称号。

种玫瑰是为了生活,可孙立人却对茉莉花情有独钟,他在卧室旁边种了紫白两色的茉莉花,每年就算开得再好,孙立人也不舍得卖。

清华校报的孙立人

后来孙立人告诉他的孩子,茉莉花是清华的特色,闻到茉莉花香,他就会想起那段美好的岁月,也会想起那些跟他一同并肩作战的战友。

清华园的时光是孙立人一生最快乐无忧的日子,这段时光是孙立人在苦难时期的慰藉,也是因为这样,孙立人告诉他的孩子,无论将来高考考得有多好,只能选择清华大学。

大儿子孙安平当时就考得很好,以他的成绩上台大绰绰有余,但孙安平还是听从父亲的意见,上了清华大学,虽然此清华非彼清华,可就算只是在台湾的清华,在孙立人心里,它还是有归属感。

除了养花,孙立人还尝试过养鸡、养金丝雀,但这些都挣不了多少钱,为了能够在冬天多挣点钱,孙立人和家人选择大量种植圣诞红,每年种植上千株,冬天卖出的时候可以赚到一笔钱。

次子孙天平每天放学回家时,就会帮忙父母干些粗活,主要是给这些花和果树浇水,结果浇水多了,自己练出了八块腹肌。

苦难岁月最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可在被软禁的这33年,孙立人虽饱受生活摧残,可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本心,也未曾忘记与他同肩战斗的好友。

孙立人被解除软禁时已是88岁高龄,他深知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不多,此时对他而言,当务之急是找到当初牺牲战友的后代,在缅甸战场,113团副团长张琦牺牲后,获得了英国王室为他颁发了一枚银星勋章,由孙立人代领。

还有副师长齐学启也壮烈牺牲,孙立人请求国民政府追封他为陆军中将,此时已风烛残年的孙立人,迫切想要把这些消息传给这些牺牲挚友的后代。

当年孙立人未被软禁时,他耗费了数千台币,又通过各种国际关系,终于把齐学启的遗骨从缅甸运回,并将其埋葬在故土,孙立人后来得知在大运动中,齐学启的墓地已经被毁坏,89岁的他寝食难安,百爪挠心.

孙立人在1989年初,花了近五万人民币,委托在长沙的故人重新修好齐学启的墓,墓地修好后,孙立人激动到流泪,他亲自为齐学启撰写悼联,上联:九载同窗,同笔砚,同起居,情逾手足。虎勋震蛮域,威名扬环宇,君酬壮志,功垂青史,湘水湘云存浩气。

下联:十年共事,共生死,共患难,待若股肱。杀身惊天地,成功泣鬼神,我迎忠骨,泪洒红叶,秋风秋雨悼忠魂。

人越老就越思念故乡,年老后,孙立人身体每况愈下,他的思乡之情却越发浓烈,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孙立人多次想要回去故土看一看,可由于他身体实在太差,始终不能前行,这个愿望成为孙立人至死的遗憾。

1988年,孙立人昔日部下刘文美前往大陆探亲,特地去孙立人故居拍了一张照片,孙立人看到后泪洒衣襟,他说:“故居所摄照片,曾一再展玩,虽旧梦重温,然亦感慨系之矣。”

他多想回去看一看,故土留存了他儿时美好的回忆,也蕴藏了他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自1932年父母双亡后,孙立人就再也没回去过,阔别五十余载,早已物是人非,故居就只剩下两排青砖小瓦平房。

当年与家人共同栽种的枣树却还在生长,门前的树木早已遮天蔽日,这欣欣向荣的另一面,是破败不堪的房屋,是人烟罕至的弄堂,杂草丛生,早已没有了烟火气,回望过往,孙立人念起与母亲在屋檐下的点点滴滴,露出久违的温暖的笑容。

念起父母,孙立人才想起他们的坟茔已多年无人祭拜,也是在1989年的清明节,孙立人旧部潘德辉去大陆探亲时,孙立人嘱咐他代自己祭祖。

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潘德辉找到孙立人父母的坟墓,令人意外的是,他父母的墓还很完好,看来是有人经常打扫,得知父母墓地仍在,次年,孙立人派长子长孙前去祭拜,并将二老的坟墓迁至故居,迁坟事宜办好后,孙立人曾说要找个机会回去看看,可惜将军终未能完成心愿。

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两岸可以通信之后,孙立人立马和冰心取得了联系。

冰心和孙立人原本并没有任何交集,但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孙立人是清华同学,两人还曾一起赴美留学,所以早年时期,冰心早就听过孙立人的大名。

抗战时期,孙立人去重庆时常常去探望同学,吴文藻就是其中之一,冰心见到孙立人后满口称赞,她听闻孙立人在缅甸战场的战功,打心底敬佩这位顶天立地的将军。

孙立人曾经送给冰心一根手杖,这根手杖大有玄机,紧急情况下可以抽出,便是一把利剑,很适合防身,这是孙立人获得的战利品,很适合文人,便把它送给了冰心,当作见面礼。

当冰心得知孙立人软禁解除后,由衷地为他高兴,1900年3月,冰心给孙立人寄去了一封信,邀请他有空来大陆看看,五月孙立人才收到,在回信中,孙立人透露了自己的近况:“有时脑内空空,思维难以击中”。

此时孙立人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在信的末尾,孙立人道“故人天末,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所愿之得偿也。”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将军大概也知道,此愿平生难实现矣。

那一年的10月5日,适逢冰心90岁生日,孙立人不忘从台湾发来贺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逢九十大庆,敬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冰心收到后极为感动,这个岁数的人,生日无需什么金贵的礼物,好友的一句祝福,便是世界最珍贵的寿礼。

此时距离孙立人辞世只有一个月多的时间,冰心还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接待这位老友,然而等来的却是噩耗。

周良沛在孙立人逝世前去看过他,与往日精神的将军不同,此时的孙立人已经黯淡无光,“他那原来闪光的眼睛,已是灰白得无神了,那挺直的鼻梁和厚厚的嘴唇也瘪下去了.....,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一身都像在打摆子似颤抖。”

周良沛离开时,孙立人强忍身体不适坚持去送这位晚辈,在夫人的搀扶下,他敬了一个军礼,这也是他最后的军礼。

1990年11月人19日上午11时,恢复自由身不到三年,孙立人在回家路中突然病逝,此时离他90岁寿辰仅有三天,临终他的遗言是:我是冤枉的!

这也是孙立人晚年最大的遗憾,恢复自由身后,他有两个心愿想要完成,一是回到故土去看看父母,拜访故人,二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惜都未能如愿。

孙立人一生都极其爱国,他要求所有的儿女不得入他国国籍,更不能娶或嫁外国人,这么多年来,孙立人的儿女虽然都在美国工作,但都没有入美国国籍,他的小女儿爱上了南美人,孙立人死活不同意她嫁,希望她嫁给国人。

所以直到父亲去世后,她的小女儿才得以和男友结婚。

李敖曾如此评价孙立人:“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

愿民族之魂,地下安息,愿盛世的中华民族,不忘当年之辱,不忘曾浴血奋战的先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