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都能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几乎每一处都能留下自然科学发展而带来的痕迹,现如今科学的理念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流。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逻辑建立、逻辑自洽、逻辑完整的过程,科学的理念以“自、然”为逻辑基础,何谓为“自、然”呢?,自者:本原;然者:规律,不需要有“神”的操控、维系,不必因为“神”的意志而转移者,是谓“自然”。以“自然”为逻辑基础的科学理念,带给我们物质发展的无限可能,极大限度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科学技术越是发达,却是越能让我们明白“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越为不足”,越是能让我们明白面对“自然”时我们会有多么的无助。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足以改变我们面对自然时的无助,因此呢,在科学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科学理念却未曾全面替代宗教理念,宗教理念对人们的影响并未完全淡去。需要有“神”的存在,是不同宗教理念的共同特点。在宗教理念中“神”的存有是宗教理念的逻辑基础,需要有“神”的存有,宗教理念才能自洽。世界的纷繁迁变都是“神”的意志所致,“神”的意志以“因果”的形式向世人传达。或者在某些宗教理念中对“因果”的表达不是那么清晰,但凡是需要有“神的存有”来做逻辑基础的宗教理念,都会有“依因果关系而呈现业力”的宿命观。

或者有人会说了,“因果之说”的宗教理念,之所以不会被科学理念全面替代,是因为“因果之说”也会有他的正确性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难道他们能够证明“因果宿命”的真实存在吗?其实可以确定的是,不会有人能够证明“因果宿命”的真实存在,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觉得“因果宿命”无法证伪,既然无法证伪,那就不能否认“因果宿命”的真实性。

“因果宿命”无法证真,却也无法证伪,这是宗教人士相信“因果宿命”的理由,跟“因果宿命”一样,“神的存有”也无法证真,却也无法证伪,于是宗教理念也就一直没能被科学理念所取代。那么“因果之说”真的无法证伪吗?其实只要证明“神的存有”是个伪命题,那么以“神的存有”为逻辑基础的“因果之说”自然也就成了无根之谈。如果“神的存有”只是一个伪命题,那么“神的存有”也就无须证真,那么“因果宿命”也同样无须证真。

在人类文明中多有敬神的痕迹,因为古人们认为是神创造了世界。既然是神创造了世界,那么能被人类敬仰的神,就应当是同一尊神,即便是会有不敬神的人存在,但凡敬神之人,他们的敬仰对象也应当是同一尊神,而不应当出现宗教形式上的信仰分歧。如果是神创造了世界,那么世界上的动物们也是由神创造出来的,那么动物们也应当表达出对神的敬仰,可是你可曾见过动物们有敬神的举动?

动物们不需要有“神”的存有,是因为动物们对世界的认知只需要停留在对局部细节(食物来源、繁殖对象)的观察上,为什么呢?因为“食物与繁殖”几乎就是动物们生命过程中的全部诉求。跟动物们相比,人类具有更高的智慧,人类在生命过程中的诉求不仅仅只满足于“食物与繁殖”,人类还会有认知的诉求、情感的诉求。具有智慧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不会只满足于对局部细节的观察,还需要对“世界的呈现”作出认知与解读,作出能够自圆其说的认知与解读。

据考古发现,跟现代的人相比,古人的脑容量几乎相当,那么古人的智慧并不会比现代人差,只是古人认知世界的手段与工具没有现代人多而已。当时的古人虽然没能对世界作出更多数据化的认知,但是古人的智慧却足以支撑他们对世界作出文化层面上的认知,作出精神层面上的解读来。为了认知世界、为了解读世界,于是古人创造出了“神”的概念,引进了“神”的概念。

“神”这个概念,是基于古人认知世界、解读世界的需要而出现的。“神”的出现开始于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描述,进而发展为精神层面上的习惯性存有。“神”是古人认知“世界呈现”、解读“世界呈现”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呢,在不同部落族群中,被古人所创造出来的神也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概念。既然“神”是一种概念,只是一种由古人创造出来的概念,是为了能够自圆其说地解读“世界呈现”而无中生有的概念。那么“神的存有”并不必有实质性上的意义,那么“神的存有”也只是一个无须讨论的伪命题。既然“神的存有”是个伪命题,那么以“神的存有”为逻辑基础的“因果之说”也同样只是一个无须讨论、无须证伪的伪命题。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好奇小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呢?小编我书念得不多,高中都没能毕业,只是呢,小编我读了十多年的佛经,这些观念的形成得益于佛陀在佛经中的开示。佛家对十二因缘的解读最为详实,但是佛家的因果之说是基于婆罗门教义的沿用,旨在劝发众生的慈悲之心。要知道真正的佛家都应当是无神论者。

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8 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