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贵在躬行

记者 范楚乔 赵茜

市区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在介绍该店张贴的“光盘行动”宣传标语 范楚乔 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单位、国家,要想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二字。

“生活条件变好,并不是浪费粮食的理由。”“我也不是故意浪费,但剩菜打包拿回家后也会被倒掉。”“现在的餐饮浪费现象确实比较普遍,应该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针对餐饮浪费行为,记者在市区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

市区一家大盘鸡店内,两名市民用“光盘行动”拒绝餐饮浪费。

不良风气需扭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记者发现,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中老年人对粮食存有敬畏之心,看到浪费一点食物都会觉得可惜,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节俭用餐的良好习惯。

而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表示,自出生后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家吃饭、在外点餐时基本看心情,无意间就造成食物浪费。虽然他们也明白浪费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存在。

80后市民张丽丽说:“常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过的苦日子,吃不上白面,只好每天吃玉米面窝头、红薯等。后来虽然生活条件好了,老人们还是保持着节俭的习惯,经常用一碗不加菜的白面条或一盘凉菜就馍,就解决了一顿饭。”

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张丽丽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她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大部分家庭也比以前富裕许多。玉米面窝头、红薯、高粱面等杂粮,由当年的不得不吃,变成了人们追求健康、偶尔换口味吃的食物。

“现在,人们对食物的营养、口感等有较多的要求,在吃上面越来越讲究,可浪费的情况也变多了。但是,生活条件变好,并不是浪费粮食的理由。吃饱吃好吃健康,并不代表要菜品多、剩菜多。”张丽丽说,应该进行广泛引导和宣传,让全民都养成节俭的习惯。

去年夏天,市民贾先生为家中一位长辈办了丧事。虽然酒席费用超支在他预料之内,但酒席上的剩菜被倒掉时,还是让人感觉可惜。

贾先生说,其实他想过办自助餐式的酒席,大家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用半成品现做。但这个想法他自己都觉得实施不了,怕别人说小气、抠门。如果节俭的社会风气再浓一些,大家的节约意识再强一些,采用一些更好的节约办法,红白事酒席费用也就能减少许多。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挨过饿、受过苦,不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老党员徐鹏高说,平日里时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吃饭大手大脚,有人劝说时还不以为意,认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殊不知,每人浪费一粒米饭、一根面条,累积起来,浪费的粮食就多了。

他认为,应该尽快制止、纠正浪费粮食的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我们老党员也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教育好子孙后代。同时,还要发挥余热,协助社区开展‘拒绝餐饮浪费’的宣传和监督工作。”徐鹏高说。

节约习惯要养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国,3岁孩童都会背这句古诗。但现在,要真正做到珍惜每一粒米、每一颗粮并不容易。不仅宴席、聚餐时的餐饮浪费需要引起重视,而且家庭、个人就餐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减少浪费。

8月16日,记者在市区一家面馆走访时,碰巧遇到一名年轻女顾客刚吃了一小部分面条,就前往服务台结账准备离开。记者在店外询问后得知,该顾客觉得店家做的面不合口味,面条也偏硬,害怕吃完后不好消化。又因她需要外出办事,不能打包带走,只好将面留下。

“我也不是故意浪费,但剩菜打包拿回家后也会被倒掉。所以,除非剩的菜品很多,一般就不打包带走了。”该顾客说。

和这名顾客一样,对食物浪费感到无奈的,还有市民张女士。

因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张女士一般中午不回家,晚饭便会不自觉地做很多菜。她说,家庭就餐也会经常造成浪费。做饭时做多了剩下没人吃,做少了又不够吃。权衡之下,总想着多出来总比不够吃强,所以经常有剩饭剩菜。即便放进冰箱中,第二天也想不起来吃,或者没人愿意吃,最后只好倒掉。

家住锦绣花城小区的杨女士对此也感触颇深,她说:“家里人起床时间不统一,晚起的人又不愿意吃剩菜剩饭,所以饭就浪费了。有时候做饭的量把握不住,做多了也容易浪费。”

不过,杨女士在摸索中逐渐总结出了做饭的经验。她说,做饭时要对每名家庭成员的饭量心中有数,提前把握好量。同时,她发现,用餐盘进行分餐,不但卫生健康,而且还能促使家人加入“光盘行动”,避免食物浪费。

“大家都觉得浪费不好,但是却不去想办法解决。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肯定会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杨女士说。

厉行节约靠自觉

8月17日中午,在市区银湖饭店一楼卡座,记者看到,有三三两两或四五人一桌的散客就餐时,服务员会根据用餐人数,提醒客人适量点餐。

当天中午就餐时间,市民李先生和其余4名家人,选择了79.9元10道菜的套餐。用餐结束后,他主动向服务员要了打包袋,将剩余的几块烧饼打包带走。“饭店这种做法值得点赞,这10道菜有甜有咸、荤素搭配,量也刚好,剩的饼子带回去配个凉菜还能吃,挺实惠,还不浪费。”李先生说。

市民主动要求打包,避免粮食浪费,这是“拒绝餐饮浪费”的一个好现象。像李先生一样,外出就餐时适量点餐、主动要求打包剩菜剩饭的人不少,但大量浪费饭菜的也有人在。

饭店店主薛先生说:“我觉得,制止餐饮浪费,自觉意识很重要。店家要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并提供打包服务。顾客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就餐习惯,主动提出打包需求,将剩余菜品带回家中食用,让每一份食物都物有所值。”

人人知节俭,躬行践履难。节约粮食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小节,但却是全民素质的体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产方式转变,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文明程度。

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行。“光盘行动”,任重道远。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每一名市民都应该自觉树立节约意识,把意识转化为实践,用行动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光大。

“‘拒绝餐饮浪费’,光做‘光盘侠’是不够的。节俭是一种生活习惯,是做人的美好品德。我觉得,大家不光要养成文明的就餐习惯,时刻保持并践行节约意识,还应该自觉行动起来,督促家人和朋友一起节约粮食,以节俭为荣,把厉行节约落到实处。”市民冯女士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