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华谊兄弟出品、管虎执导的战争片《八佰》举办了特别的“五城云首映”,并在全国多个影院做了点映。影片的豆瓣开分8.3,票房超过了1400万。虽说眼前正处于疫情期间,观影流程有些复杂,但当天上座率已接近极限。一票难求的场面,甚至让人联想到了往日的春节档。

《八佰》将视角对准了1937年10月底的上海,艺术化地再现了八百壮士守护四行仓库的战斗。这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也是最为特别的一战。仓库矗立在苏州河岸,对面就是公共租界,一河之隔,差别大得有如伊甸园与鬼门关。

其他部队都撤走了,只留下了这八百壮士(真实人数只有四百多),来抗拒人数远多于自己、装备远强于自己的敌军,是为了提振国人的士气,也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但偏偏是这样一场战斗,能奇迹般的坚持了四天四夜,生生打出了变数,打出了悬念,也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尊严,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韧劲和坚持。

管虎导演一贯善于表现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纠结、不甘与反抗。这一次,他并没有将谢晋元(杜淳饰)作为绝对核心,虽然正是谢晋元的勇敢担当和有胆有识,才让这场战役能够坚持下来,并让强大的对手产生了敬畏。

影片将大量镜头,留给了一些“边缘人”。如根本不敢开枪的小兵端午(欧豪饰),一心只想跑路的“老算盘”(张译饰),没有正型的老兵油子羊排拐(王千源饰),贪生怕死的兵混子老铁(姜武饰)等。他们原本就是编外人员,也想得过且过,可在环境的感染下,在战友的感召下,在敌人的刺激下,他们在这短短一百小时之内,居然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甚至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剧情走向的重要一环。

而着墨较多的两位战士,朱胜忠(魏晨饰)和山东兵(李晨饰),也并非标准的战争英雄,朱胜忠举止霸道,满嘴脏话。但正是应了那句“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完美的苍蝇只是苍蝇。”他们的作为绝对是军人骄傲。而各地方言恰到好处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以及悲壮气氛,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民抗战,这才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弘扬。

作为一部战争片,交锋场面的诠释与营造无疑是重中之重。导演通过五场特色鲜明的战争大戏的,既将剧情的焦点、燃点与泪点一重重地构建起来,也让剧中角色一步步走向勇敢和成熟,更让苏州河两岸的心,一点点地连在了一起。

因为靠近租界,敌军不能使用重炮攻击。但不等于说战争的惨烈程度就大大下降了。事实上,每场战斗,仓库随时都有沦陷或毁灭的可能,每次阻击,所有人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这是战力的对决,更是意志力的较量。

最让人震撼、既心痛又感动的一幕,无疑是那场“自杀式攻击”的戏份。具体细节就不好透露了,但那种身为勇士的血性,身为男人的豪情,身为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很难不让观众感动,掏出纸巾也就在所难免。而高潮戏分中的“全民参与”,则是将人性之光奋勇闪耀的意境,充分展现了出来。不得不说,全程IMAX65mm摄影机真香。

这场战斗成了“直播的战争”。战士们不停地流血牺牲,随时有万劫不复之险;苏州河对岸的租界中,起初依然是灯红酒绿,燕语笙歌。有人坐在自家阳台上,看着子弹噼啪作响,犹如看场大戏;更有安坐在飞艇上说风凉话的外国新闻记者,冷血得简直令人发指。

但壮士们的挣扎与奋斗,斗志与意志,还是感染了很多可以置身事外的上海市民,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为这场战斗做出贡献,献出爱心,甚至付出牺牲。日军的暴行,不但没有吓倒中国人,反而让各个阶层的市民都团结了起来,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被屈服? 这样的民众,怎么可能甘心被奴役?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没有未来?

今年的新冠疫情之下,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电影行业。即便很多影厅陆续恢复了营业,但观众不算太多。一方面,上座率和时间限制,影响了他们的热情,一方面,老片重映的吸引力确实有限,影院需要真正的大片“救市”。

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中国头部电影公司的华谊兄弟,愿意让《八佰》这部投资5.5亿的大制作,成为首部在院线上映的商业大片,其展现的负责态度,令人起敬。

《八佰》本身过硬的品质,814点映的良好口碑,万千观众的极大热情,以及全国疫情的继续向好,无疑都会极大地提振行业信心,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定档公映。而《八佰》为中国影业所做出的担当与贡献,相信也会换来良好的市场回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