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自建立以来,长期面临南北两大威胁,南面从海上流窜来的倭寇,北面是草原上的蒙古贵族。而戚继光则直接参与了对这些威胁的“清除”工作,抗击倭寇让戚继光成为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倭寇平息后,戚继光被调往蓟镇,继续建功立业。

戚继光为何要在蓟州建车营,实行车、步、骑兵协同作战

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主持蓟州军务。由于蓟州当地的卫所兵难以信任,素质极差。因此,戚继光在北方初期仍以他南方的旧部为主力。戚继光面对鞑靼铁骑主要战术基本上沿用在南方克敌制胜的鸳鸯阵。

先前的鸳鸯阵主要是以小股步兵为主的战术,适合在南方沿海对抗倭寇,而蓟州的地理情况与南方刚好相反,是极为开阔的平原,敌人是大批的骑兵。原先的鸳鸯阵显然不适合现在的环境。于是,戚继光开始改良鸳鸯阵,使它具有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还对军队进行了大力的革新,一支合成化军队呼之欲出。

首先戚继光认真研究了俞大猷建立的车营,引进了战车。依据当地地形和防御骑兵进攻的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车、步、骑兵配合作战的战术。

他认为:抵御骑兵,应以车战为主,兵车上配备火箭、鸟铳等武器以及远的火力武器。步兵随兵车行动,兼用鸟铳、刀枪、长棍等武器;骑兵担任侦敌、袭击、追击等机动任务。作战时,战车环列四周,掩护着步骑兵。如敌骑冲来,先以兵车上的火器射击。

他还创制一种有锋刃的拒马器,布在阵前,使敌骑不利于行。敌人逼近时,步兵出战;敌人退却时,骑兵追击。这种战术,使敌骑难以施展纵横驰骋的长处,而明军的各种武器特别是火器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戚继光创制的车营,与现在我军的合成营非常相似,我军合成营由坦克连和步兵战车连组成,而戚继光车营的兵车相当于现代的步兵战车,骑兵相当于坦克连。

战车的使用是新战术的重点,但战车主要的功能并非在于攻击,而是在于防御,它的形状跟民间所使用的相当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民间的车,车厢两侧有厢板,而这种战车两侧只有八面可折叠的屏风,共长5,平日放在车辕上,作战时将之竖起于一边车轮之后作为掩体之用,因此又名“偏箱车”。

若集结数十辆偏箱车并肩衔接,可摆成圆形或方形形成一个防御据点。最靠边的两扇屏风可前后摆动作为士兵进出之用。每一辆战车携带两门“佛朗机”轻炮,它是以青铜或铸铁铸成,长约1至2米不等,口径约两寸,弹药为铅弹,最大型的佛朗机,射程可达300至500米,通常佛朗机和其他的鸟铳火器会在偏箱车的屏风后面发射铅弹。

一般而言,通常步兵20人搭配战车一辆,其中有10人直接附属于战车,任务即为发射佛朗机;另外10人则是戚继光所强调之‘杀手”,任务为持耙、藤牌还有长柄单刀对抗敌军,这10个杀手和战车保持约8米左右距离,当步兵前进的时候,战车也随之推进。

其他的步兵仍使用鸳鸯阵,唯一稍作改变的是原先的藤牌手多了匍匐前进砍马蹄的任务,而长枪手则需要挑刺敌人骑兵,使之落马。就这样,戚继光建立了7个车营,每营装备有重车、轻车。车两头设有长辕,两头皆可驾马,可进可退。

重车每辆装火炮两门,配备20名士兵,其中正兵10名,2名管马,6名管炮,1名车长,1名舵手。另10名为骑兵,其中鸟铣手兼长刀手4名,2名为藤牌手,2名为鎲把手,队长、火兵各1名。轻车配备10名士兵。每营兵车128辆,官兵3109名。

戚继光对于车营的战术构想

戚继光的构想为:与敌兵交锋之际,初期先由骑兵在前阻挡,让在其后的战车有充裕的时间布阵,摆好战斗队形:当敌军逼近,骑兵全数退回由战车组成之阵地中,若敌军数目少于百人,“合成旅”拒战:若大批敌军来袭,则等待敌军进入75米左右火器的有效射程时,佛朗机、鸟锐、火箭倾巢而出,同时施放。

火器施放完毕之后,先前埋伏在战车阵地中的步兵顺势冲出,开始与敌人近身格斗,并由喇叭声加以指挥协同,等到敌军阵势大乱、攻势受挫之际,骑兵才大举集结冲锋,这里所谓的骑兵跟一般的鞑靼骑兵并不相同,鞑靼骑兵往往利用骑兵结队冲锋,以气势压倒对手,而戚继光“合成旅”中的骑兵,却仿佛是“马上”步兵,他们的阵势就如同鸳鸯阵一般,骑兵们依照自己的任务持不同的兵器作战。

此外,尚有一种重型武器,称为“大将军”,炮身重达1000斤,以骡车载运,发射之前需用大木桩钉入地面固定炮身,弹药是用小铁球与石块密实地塞进炮筒内,炮手在点燃引信后也要迅速跳进工事(散兵坑)以避免受伤,“大将军”主要的用途在于近距离大量发射杀伤敌军兵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戚继光对后勤极为重视。改革了当时非常陈旧的后勤制度。当时,每逢战事,明朝北方的士兵的盔甲、兵器、食物都需自己携带,往往尚未接敌就已筋疲力尽;且生活补给品也相当匮乏,士兵往往空腹作战。

当鞑靼的骑兵呼啸而至之际,明军却由于马匹瘦弱又无随军重,还需到固定的城镇进行补给,大批兵马整补颇费时日,也失去了制敌先机。因此戚继光建立了辎重营,专门负责后勤的支援。每营重车80辆,每辆车用骡8头,另有中军鼓车3辆。每车可载运米三石七升五斗、豆六石二斗五升、煤二石五升。80辆轴重车合计可携带米三百石。

16万蓟镇军为何没有经历真正的实战

得益于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到1573年时,蓟镇主兵(本镇军队)扩充至九万,连同来蓟戍守的外来客兵,共有士兵16万多人。在戚继光严格的训练下,蓟镇军成为全国有名的“王牌军”。

但这支精锐大军却一直没有施展的舞台,因为在戚继光镇守蓟镇十六年期间,蒙古地区势力最大的俺答汗部已与明朝和好通市,宣府、大同以西,烽火平息。戚继光在蓟镇只能小试身手,几次率军出击,击退鞑靼蒙古土蛮部和辽东朵颜蒙古董狐狸及其侄长昂部侵扰蓟州东部和辽东。

万历二年(1574年)春,戚继光活捉董狐狸之弟长秃以后,董狐狸及长昂率所部酋长及亲族三百人,叩关请罪求降。所以戚继光在蓟镇期间,蒙古基本上没有构成像样的威胁,仅有的几个反叛势力也被打服。

经过戚继光调教后的新式军队战力如何呢?隆庆六年(1572年)的一次盛大阅兵式,终于有机会让戚继光向世人展示这支精锐大军的风采。

隆庆六年秋,兵部侍郎汪道昆等人奉命巡视边地,戚继光垦请借此良机组织一次大阅兵,得到了此时已任兵部尚书的谭纶和朝廷首辅张居正的支持。阅兵地在遵化北长城南侧的汤泉。阅兵之日,清晨五时,周围方圆数十里,旌旗飘舞,战鼓隆隆,16万大军进入指定地域。汪道昆和蓟辽保总督刘应节等要员在身披恺甲的戚继光的陪同下,登上阅兵台。

当步兵、车兵、骑兵以方正的阵形、整齐的步伐顺序通过阅兵台时,阅兵官员目睹那威武雄壮的阵容、造型新颖的战车、整齐昂首的骑兵、英姿飒爽的步兵,无不肃然起敬。又是一阵隆隆的号炮声,戚继光下令“演阵开始”。

随着戚继光的一声令下,近处的烽火台狼烟腾起。霎时间,左右墩台一股股烽烟腾入云霄。模拟“敌军”的万名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边墙,直“犯”内地。明军步兵在战鼓声中,摆成鸳鸯阵,迅速截击“敌骑”。激战中,“敌骑”入阵,明军兵强将勇,奋力拼杀,将“敌骑”杀得人仰马翻,阵势大乱。突然,“敌骑”主力突破长城防线,压向明军步阵。敌我悬殊,明军寡不敌众,力战不支,逐渐后撤。“敌骑”越战越勇,所向披靡。战局急骤变化,观战者个个心急如焚。

这时,只见远处尘上飞扬,数千战车冒着弥漫硝烟驰向“敌”阵。战车上装置着佛郎机大炮、火铳和火箭等新式武器。交战时结为方阵,马步居中,内置拒马器,体轻锋利。离“敌骑”较近时,发射火器,杀伤“敌”兵,乘胜陷阵。步兵依托战车,手持拒马器排列冲锋,用大刀砍“敌”马腿,狼筅、长枪刺“敌”骑兵。几经激战,“敌”阵溃乱,明军骑兵出阵,追击逃“敌”,大获全胜,阅兵台上赞声不绝。

此后,戚继光还演练了夜战、近战、攻城、守城、阵法和比武等内容。演练持续了一个多月,气势蔚为壮观。

戚家军的车营为何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后金铁骑

南倭北虏虽然长期威胁明王朝,但最终都被化解,可明王朝开拓者们恐怕做梦都没想到,对帝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却是东北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戚继光晚年被万历皇帝打压,报国无门。他逝世33年后,明朝与后金的浑河之战,让戚家军的车营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实战,但此战过于惨烈,戚家军直接遭遇了全军覆没。

是戚继光的车营不是后金铁骑的对手吗?我认为不是。首先浑河之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明军一边,明军主要参战兵力有7000人,4000川军以及戚继光侄儿戚金率领的3000浙兵,3万辽东军坐壁旁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000浙兵是按戚继光方法练出来的兵,主要作战方式就是车营。而他们面对的敌人,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有数万之重。

就是这7000人的川浙军团,此前还发生过内讧和火拼。到了战时,还不知团结一心,互不配合,甚至互相敌视,巴不得让后金军将对方灭了,然后自己再灭掉后金军。本来兵力单薄还过于迷信自己的实力,让努尔哈赤得以利用,各个击破。虽然明军给予后金军以极大的杀伤,但终究寡不敌众,随身携带的火药数量不多,戚金的车营最终弹尽粮绝,车被铁索拉开,3000人的部队几乎被全歼。

此战我们可以看到,后金军队在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与明军打得非常艰苦。戚金的车营面对的是10倍,甚至20倍的后金军的车轮战,而且没有后援,军力过于悬殊。如果万历皇帝能重用戚继光,重视戚家军的战法,此时用7个车营,20000多人的戚家军,备足充足的弹药,对付努尔哈赤的数万后金军最起码可以打个击溃战,但历史没有如果。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昏庸无道的万历帝,亲手埋没了一代英雄戚继光,戚继光练兵仅有的硕果——车营也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戚继光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军事革新的精神仍然熠熠发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