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住嘴巴,少说话。金科玉律,尤其是背后议论别人更是大忌,只要知道“任何人说的任何话都有可能到任何人的耳朵里”——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就会小心翼翼地发言了。

2. 掌握好去百度和去问人的平衡点。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下,最令人讨厌的族群之一便是“伸手党”,一句“自己去百度”表明了大多数老油条的态度。然而混久了就发现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时一两句话的点拨胜过一两天的自己瞎百度瞎琢磨,有些问题必须要张口问,问清楚,为了效率,为了明晰责任。当然,该自己研究的东西也不能“甩锅”,两者之间怎么平衡,靠经验,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态度,态度,还是态度。大多数情况下,能力重要,态度更重要。什么态度?谦虚,务实,不怕麻烦,不怕琐碎……简单说,如果给你钱的人觉得一件事很重要,那你一定要表现出对这件事很上心。

给你钱的人,不限于老板,顶头上司,当事人,当事人的二舅姥爷……

一件事很重要,这件事可能是写个法律文书,做个PPT,也可能只是送个快递,给文件标个页码,帮人送孩子。

4. 律师就是夹心饼干中间的心,一边是当事人,一边是法院,都得好好伺候着,谁也得罪不起。

实习律师还得再加上律协,律所,指导律师,律所的其他律师……嗯,拿着2000块钱,谁也得罪不起。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爬完。

5. 报告联络相谈,日企提倡的这三点找不出错来,归结到一点就是和有关方保持信息通畅,让大家在同一时间都知道怎么回事能省去很多麻烦,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

如果一个人活蹦乱跳地进了医院,中间家属什么消息都得不到然后一个月后这个人挂了,那么家属肯定要和医院说道说道;当然现实中没有医生会这么做,3天一汇报5天一通知才是常态——即便如此,有时候这人挂了,家属还是一头雾水,要找医院说道说道。

律师当然是个注重结果的职业,赢可以盖掉一切质疑和不快,但是毕竟古美门只存在于电视剧,时时将过程反应给给你钱的人,让他们听个响,算账的时候也能有个说法。

6. 在银行的时候还年轻,最烦复印卷宗,说实话也偷过懒——现在想起来一阵后怕,幸亏经手的项目都还牢靠,没出过问题也没和谁撕过逼,否则真的会死得很惨。

现在扫描仪复印机是我的好朋友,每天和我相处时间最长的好朋友。

恨不得把所有接触到的文件资料都复制一份,目的只有一个:

留痕,留痕,留痕。

只要你撕过一次逼,就应该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7. 以前也特烦上班穿西服,觉得自己本应是那卧龙山上散淡的人儿,蓝天白云中自由穿梭的鸟儿,不该被这白罩子黑壳子箍住。

然后入了律师这一行,不过还在实习中,就被形式主义迷了眼,白罩子黑壳子是标配,还整天琢磨着手腕上带个报时的,再弄个上点档次的四轮铁盒子。

——终于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是个社畜的事实,并且主动改变以期接近社会中的刻板形象,嗯,成熟了。

8. 认真,仔细,敲黑板,重复一万次也不为过。真的错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名字,电话号码,数字,流程,交通,时间……凡是有可能错的地方都可能会错,解决的方法从态度上看就是认真,仔细,更加认真,仔细。

而从过程上看,没啥好办法,得犯过错,经过事,吃过亏,才能长点记性,也不敢保证下次就完美无缺——毕竟完美无缺这玩意就不存在。

9. 有点苗头就扑杀是个法子,郑伯克段于鄢也是个法子,听之任之let it go也是个法子。

有的时候小错误真就是小错误,你蘸点唾沫星子用手指头抹抹就平了,咋咋呼呼地汇报来汇报去惊得一帮大小老板鸡飞狗跳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致认为你不行;

有的时候小错误你还真摆不平,赶紧提前下上通气做好风雨欲来的准备,真要是闷头不说事到临头那可真就是疾风骤雨;

有的时候事儿看起来挺大,一帮子人也都是如临大敌,准备周全,结果准备着准备着……事儿没了……随风而逝。

至于对这些事情怎么判断,看经验,看运气——真是玄学,要解释能洋洋洒洒一大篇,可却也不一定能说透。

如同前两天北京预报的大暴雨。

10. 最后一条,一定要写个痛彻心扉的。

凡事小心,证据亲自过眼,过手,过心——上面这句话,核心是亲自,亲自,亲自。

我的头发现在还算茂盛,不过这样下去,不到40就得秃了。

嗯,写完这句想了一下

——我好像还挺乐观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