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就采用整车OTA模式,其智能化仍旧与特斯拉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中泰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通过对造车新势力的团队、经营模式、产品、成本和供应链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得出如下四个结论:

1、蔚来的发展与特斯拉最相似。无论是从公司团队配置、经销模式、车型定位,还是从供应链的选择来看,蔚来都和特斯拉采取了相同的模式。从销量、融资状况和人们对造车新势力的熟悉程度上来看,蔚来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随着成本失控问题逐步解决,未来公司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清晰。

2、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是最早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从其招股书来看,理想的成本控制能力强。从公司的发展和产品性能来看,理想凭借增程式的市场定位未来会占据一定的市场。

3、威马、小鹏和哪吒都是走平民化路线,从销量来看,小鹏和威马上半年差距不大,哪吒汽车稍落后,零跑、爱驰、国机智骏、雷丁等车企销量均未过千。产品性能等方面威马和小鹏虽然弱于蔚来和理想,但是价格是其优势,而且目前可以满足家庭基本的出行需求,供应链基本选择国内厂商保证了BOM成本。从融资和智能化上看,小鹏比较领先。

4、造车新势力智能化仍旧与特斯拉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算力收敛趋势加速,造车新势力有望在智能化上迈出更大的步伐,长期看,随着CC架构的普及,造车新势力有望实现赶超。

创始人来自三大背景,互联网背景成为主力军

造车新势力经营团队主要由互联网、传统车企和跨界造车三种背景组成。

互联网:创始人来自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媒体,这类车企有更鲜明的互联网思维,重视宣发和用户体验,代表企业有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从近期造车新势力销量来看,占据一定市场地位的造车新势力主要来自互联网背景;

传统车企:创始人曾经是传统车企的高管,这类车企更加重视汽车的制造、研发和技术,代表企业有威马汽车、华人运通、天际汽车等;

跨界造车:创始人大多来自上游零部件企业、家电行业,代表企业有万向汽车、格力汽车等。

从核心团队来看,特斯拉无疑是造车新势力中阵容最豪华的,且布局全面,保证了特斯拉强劲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当中,蔚来的核心团队布局最像特斯拉的核心团队布局。

创始人:均是多次创业的,埃隆马斯克拥有“特斯拉+SpaceX+SolarCity”,之前创办的公司有Zip2、X.com;李斌拥有“蔚来+易车+摩拜(已退出)”。

团队布局:蔚来核心团队涉及汽车制造和研发、采购、销售、IT、财务,特斯拉核心团队涉及汽车制造、研发、设计、采购、财务、销售、生产、IT等多方面。理想和小鹏核心团队差异最大。理想汽车高管大多出自互联网,小鹏汽车高管大多出身传统车企,这也形成了两家车企侧重点差异。理想汽车更加侧重用户体验和宣发,小鹏汽车更加侧重汽车制造和技术。

制造模式:自建工厂是目前的趋势

从美国经验来看,十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中,只有特斯拉存活下来。消亡的企业均是代工生产。

造车新势力中,特斯拉、小鹏、理想、威马、哪吒都选择了自建工厂。特斯拉已建立三座超级工厂,第四座超级工厂建设即将开始;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获得资质,自建肇庆生产基地;理想汽车收购力帆获得资质,自建常州及重庆工厂;威马收购黄海汽车与中顺汽车获得资质,自建温州及黄冈工厂。

蔚来汽车于2018年四季度财务报表中公告取消2017年签订的在上海嘉定建厂的计划,继续选择与江淮汽车合作制造——代工。

代工工厂劣势:

1、代工模式下,新造车企不仅要支付代工费,还需要承担因销量不济而带来的工厂亏损;

2、合作代工模式下,产品的效率、成本和质量都难以掌控在新造车企手中。自主生产对于产品生产的节奏把控和品质把控则更有优势;

3、不如自建工厂在融资上增加筹码;

4、由于技术变革,不同车企车型使用的技术差异越来越大。

代工模式优势:

1、硬件优势。代工工厂一般为已生产多年的传统车企工厂,在管理、工人、生产设备方面已经完善;

2、企业可以专注在产品设计和研发;

3、制造生产线的投入更加柔和和高效;

4、代工厂可以为车企提供更优质的电动核心技术。大部分的整车企业并不掌握全套的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电机、控制系统。

总结:目前,汽车制造以及系统架构尚未标准化,这个阶段以自建工厂为主。随着汽车智能化深度发展,未来软件系统、硬件架构、设计品牌和OEM都可能会分离,长期看,代工有可能是主要趋势。

产能:自建工厂促进产能释放

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规划为一期年产15万辆,总产能目标是50万辆/年。现阶段,Model3产能15万辆/ 年,Model Y开始生产之后,产能则超30万辆/年;

蔚来:由于采用代工模式,其产能受限,蔚来合肥工厂产能目前是3500台左右每个月,到九月产能会达到5000台每月,根据其月销量来看,这个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理想、小鹏汽车、威马和绿驰汽车目前的产能规划一样,都为10万辆/年。理想汽车常州工厂二期投产后,预计产能可达20万辆/年。威马汽车自建工厂一期产能规划10万辆/年,逐步释放为20万辆/年;

爱驰、新特等产能规划超过20万/年。

成本结构:理想成本控制能力强于蔚来

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成本结构相差很大。蔚来汽车物料成本和制造费用占比最大,而理想汽车此项成本占比相对较小,BOM成本失控是蔚来之前的弱项之一,但有望在20年开始好转。在人工费用和研发费用上,理想汽车占比远超过蔚来汽车。

双方成本结构的差异也反应出来理想对于BOM成本的控制能力强于蔚来。在未来的发展中,理想也会得益于BOM成本的控制而快速达到盈亏平衡点。

从销售费用来看,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各项占比相差不大,人工费用和营销费用之和的比例相差3%。可见,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成本结构的差异是由研发费用和BOM成本造成的。

德国杂志《WirtschaftsWoche》表示,Model 3的材料和物流成本约为1.8万美元,12.62万人民币,人工成本为1万美元,因此制造一辆Model 3的总成本为2.8万美元。通过对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成本进行拆解,我们测算出蔚来单车成本约为30万人民币,理想ONE单车成本约为22万人民币。BOM成本的差异虽然也有M3是轿车成本较低的原因,但由于产品销售价格带类似,特斯拉的成本控制+产品溢价综合能力远强于竞争对手。

智能化:特斯拉领先全市场

FSD两大负责人具有丰富芯片研发经验。FSD前负责人Jim Keller是处理器界传奇人物,曾效力于DEC、AMD、苹果等公司,参与设计速龙K7处理器和苹果A4/A5/A6处理器,是速龙K8处理器的总架构师,还是制定X86-64指令集者之一。FSD现负责人Pete Bannon曾在苹果参与研发了从A5到 A9处理器的研发。

理想ONE、蔚来ES6和哪吒U都采用了Mobileye Eye Q4 的芯片,而特斯拉选择了自研芯片。从算力和功耗来看,特斯拉FSD芯片的算力是MobileyeEye Q4 算力的29倍,但是功耗比也仅仅提升了20%,不会因为耗能过大而消减续航里程。

目前各车企的智能化级别都达到了L2.5级,从芯片来看,特斯拉会优先达到L3级别。

特斯拉集成式架构奠定自动驾驶基础

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是一种“分布式方案” 。车辆各功能由不同的单一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车辆功能的实现是靠ECU的累加实现的,传统车型的ECU多达70余个,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建立在传统的电子电气框架上的OTA,在层级上只能做到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在线更新升级,而无法对操作层面进行修补。

特斯拉跨过交叉域EE架构,采用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只有三大部分,包括CCM(中央计算模块)、BCM LH(左车身控制模块)、BCM RH(右车身控制模块)。其中,CCM直接整合了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IVI)两大域,以及外部连接和车内通信系统域功能;BCM LH和BCM RH分别负责剩下的车身与便利系统、底盘与安全系统和部分动力系统的功能。不用去4s店,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只需要免费更新升级包就可以实现升级。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最大的优势在于数据量

特斯拉在所有电动智能车领域开始相对较早,其技术成熟先进,具有竞争力。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最大的优势在于数据量的优势。

自动驾驶基本的原理是采集足够多的行驶场景,让算法系统充分学习,给出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这要求有足够的数据。目前,特斯拉已经积累了16亿英里的行驶数据,装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超40万辆,同时,特斯拉主要的数据是通过自己的电动车终端回传,数据真实可靠。

传统车企开始转型,差距至少5年

吉利汽车发布了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打造智能互联体验。长安汽车in-Call车载智能行车系统、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长城哈弗互联系统等,都已实现了智能化车载技术的应用。

大众专门成立Car.Software车载软件开发部门,开发自己的车联网操作系统VW.OS,力求在2025年前,所有新车型使用vw.OS汽车操作系统和与微软合作的汽车云服务。但是从这个角度看,传统车企与特斯拉差距至少有5年。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聚焦ICT技术,做面向汽车增量ICT部件供应商。华为在ICT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而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也将帮助智能汽车高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智能汽车使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造车新势力正逐步缩小与特斯拉智能化差距

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就采用整车OTA模式。蔚来北京软件研发中心和北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在过去数年间承担了整车OTA、自动驾驶等智能化研发工作。蔚来已完成14次OTA更新,NIO OS的软件版本已经到了2.6.5,新增功能超90项。理想汽车OTA已完成5次升级,随着理想ONE的车机系统OTA的升级,已经能够改善发动机、车载娱乐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元器件,升级内容也逐渐由车辆基础问题向更智能的功能细节转变。

从OTA升级内容来看,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还有2-3年,但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