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伶仃的叹息转瞬落在寒风里,“哪里不都一样?喜欢什么,中意什么,都由别人说了算,半点由不得自己。”

白蕊姬和如懿第一次说话就道出了自己的一生,但她可能没想到,最后她不仅凭借一己之废了皇后和她的孩子,还为家人换来了泼天的富贵。

蕊姬本是南府乐伎,机缘巧合之下被乌拉那拉家买到京城,又送进宫中,表面看起来她和乌拉那拉如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太后才是她的主子。

小说中描写蕊姬不过是个白净娇丽的女孩,虽十分清秀,但也只是中上之姿并不十分美丽,她长得不如舒妃好看,弹琵琶的技术不如高贵妃精湛,如此平凡的女孩为什么能入了太后和皇帝的眼呢?

蕊姬虽处处平凡但骨子里却有一股子坚毅,她虽是随风飘荡的野草,却不折不弯尽力活下去!

她知道皇帝听遍了高山流水,并不在意她是否能弹得一手好琵琶,于是便另辟蹊径,展示自己纯真骄傲的一面,皇帝见惯了后宫嫔妃的柔顺,偶然一见她这朵带刺的玫瑰自然爱不释手。

她还知道后宫嫔妃大多家世显赫,出身高贵,可这是她们的优点也是缺点,皇帝娶她们又能有多少真心,更多的便是制衡前朝,而自己不同,自己虽身世卑微常被人看不起,但皇帝可以放心宠爱,不用顾忌其中利害关系。

她清楚自己是谁,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她在该受宠的时候宠爱不断,更乘胜追击怀上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她突然心定了,觉得这世间有了一个小人与她血脉相连,一切都不同了。

可她终究还是太年轻,就算有太后可依靠,有皇帝的宠爱,也并不能让她的生活一帆风顺,危机始终在她身边蛰伏,准备随时击垮她。

她生下孩子,一面还未曾见到那小人就被永远埋在地下,她恨、她怨但她无可奈何,她只是一个没有家世没有靠山的嫔妃,她的爱与荣宠都是皇帝给的,所以皇帝说她的孩子是不祥之兆就是不祥之兆,说处理了她的孩儿,便毫不犹豫地抹杀关于这个孩子的一切,她没能力反抗,她也不能反抗。

这便是身为浮萍的悲哀,这也是她的命!

孩子没了,她也失宠了,可她还得继续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当时一切证据都指向如懿,后宫中所有人都说是如懿杀了她的孩子,她心里有所怀疑,但那又怎样,她不顾一切地撕打着如懿,为的是让皇帝看到她的委屈与可怜,让皇帝重新宠幸她,毕竟在这后宫里,无宠的女子定会被踩在脚下。

她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在何种境地下都努力活下去的人!

如懿进冷宫并没有打消她心中疑虑,她在暗中观察,多年后的一天高贵妃的婢女茉心告诉她,是皇后不愿让她这等身份卑贱之人生下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才在暗中害她。

她信了,她设计让永琮的乳母染上痘疹,让襁褓中的永琮神不知鬼不的“病重而死”,终于害她的人有了和她一样的下场,她得手后笑的那样凄凉,她心里是痛快的,也是疯魔的,毕竟就算大仇得报她的孩儿也永远离开了。

可惜她至死都不知道,是金玉妍害了她们母子,但那又怎样,如果没有皇后的姑息纵容,她们母子断不会这么惨!

为孩子报仇后她就像一支枯萎的玫瑰,一天一天的凋零,她原本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去了也好,可老天也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一次为母族做贡献的机会。

这世间最尊贵的男人要她端一碗牛膝汤给同是太后眼线的庆嫔,事成之后便给她母族泼天的富贵,她看着自己日益凋零的生命,又想了想早已离开的孩子,毅然答应了,她觉得以此残命换家族兴盛太值了!

回首一生,她爱过、恨过,却唯独愧对一人,她当初为求自保在如懿身陷危难时狠狠踩过她,她死前定要把这愧疚抹干净。

于是她死前将皇帝的计谋全都告诉如懿,她希望能唤醒如懿的警觉,她希望如懿能明白皇帝不是可依靠的良人,可如懿不懂确切的说是不愿意懂,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蕊姬已经报恩,来这世上走一遭已全无遗憾。

她初入宫时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不如牡丹高贵,不如栀子芬芳,但带刺的花朵狂野的绽放便是她的姿态,后来她经过大喜大悲,别人伤害过她,她为了活下去伤害过别人,可如果她不那么做又会有谁愿意在她脆弱时拉她一把呢?

她一直活得通透,她始终在做利己之事,关键时刻性命又算什么,她只要一个公道只要一个痛快!

她,一个贫民家的女孩,一个长在教坊的乐姬,顺应着狂风飘荡,如疾风中的劲草,柔韧有余不折不弯硬是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她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虽一生短暂却肆意洒脱,这是被宫墙锁住的女人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