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5%以上。

这里,线上课堂、远程医疗、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速成长,运用大数据建设城市大脑,城市数字化样板区正加速形成。

这里,让“大数据”融入“小社区”,智慧社区开启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这里,就是唐山高新区。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新区以产业链部署数字链、以数字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互联网平台、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社区……一系列智慧因子无处不在。在这场数字化的赛跑中,高新区正奋力向前。

产业数字化: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送丝速度、焊接位置、故障报警……唐山松下焊接云服务运营中心,电子大屏满是实时跳动的数据,展示着电焊机的使用情况。

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唐山松下抢抓机遇,率先研发并应用了智能焊接云管理系统,实现了焊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它不仅能实时监测焊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还能收集保存数据,将焊接数据反馈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焊接效率。”唐山松下副总经理陈颉说。

对智能焊接云管理系统,中国远洋造船厂管理人员连连点赞:“我们的焊接效率提升了85%,设备利用率也提高了30%,设备维修从之前的线下24小时到现在线上几分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数字列车”呼啸奔驰,高新区制造业通过“数字制造”被赋予了蓬勃生命力。

数字化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的前提。走进华发教育红外触摸屏数字生产车间,传统的人工组装完全不见踪影,只见智能物料运输车沿着轨道忙碌地穿行,把零部件送到每个工位,从备料、模组生产、背光、液晶屏组装、检测一体机成品仅需8分钟。华发教育总经理蒋超说:“使用数字化车间,红外触摸屏生产产能提升了45%,生产费用降低了30%,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

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高新区各企业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线上”突围开新局。今年首届网上广交会,英东国际积极播晒产品,在“云端”育新机,将直播间变成大舞台,与2000多个潜在客户建立联系,斩获了1400万美元的钢材订单,线上业绩高达6000万美元。借助互联网平台、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等增强数字化营销,正成为高新区外贸企业开拓销售市场的重要手段。

此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成为区内企业加码数字化占据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招。成联电商开发的中国应急产业大数据平台——易应急,旭华智能建成了国内功能最全、用户最多的分布式能源智慧运营平台,可为天然气运营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赛道上,高新区还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总投资7.8亿元的苏宁冀东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目前主体完工,将建成集电子商务、采购结算、物流配送、售后客服等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地区管理总部。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高新区先人一步的谋篇布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持续发力。面对新基建,高新区一马当先,与中国电信唐山分公司合作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在京唐智慧港、创业中心、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积极探索5G应用,全区共建5G网络宏站202个。目前已在京唐智慧港建成3个5G网络宏站,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布放5G专网,共同探索基于5G网络的机器人高清视频回传和远程控制,增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高新区正与数字共舞,让产业腾飞。

城市治理数字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高新区将传统城市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既要让数据“多”起来、“准”起来,又要让数据“动”起来、“跑”起来。

“滴”,在震安科技项目工地,工人们陆续来到实名制员工通道前,佩戴好安全帽,“刷脸”进入工地。

在工地大门不远处,装有4台扬尘在线监测仪,正实时监测着PM2.5、风力、风速、温度、湿度、噪音等指标。走在项目工地中,记者发现“黑科技”还真不少,不止人脸识别、人员定位、智能传感器、全景VR,还有“黑匣子”。

“塔吊装上‘黑匣子’后,工作起来更安全、更放心了。”从事塔吊行业5年的张顺友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塔吊操作主要靠肉眼判断及地面工作人员指挥,如今起吊物超重,或者高度、倾角、幅度、回转等发生异常时,“黑匣子”就会立即报警,自动中止塔吊危险作业。

当然,不止塔吊,工地的人员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监测、安全管控等所有核心要素都会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在震安科技项目监控室,一位工作人员正通过管理平台查看各个作业区的实时情况。“通过管理平台可实时获取现场人员进出信息,在岗情况一目了然,平台还会自动统计分析现场工人数量、工种,从而实现劳务用工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同时,管理人员可通过LED屏幕、电脑或手机APP,实时查看监管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设备管理、文明施工等情况。”

大数据让工地长出“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传统的施工工地拥有了“智慧大脑”。

高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付杰说:“我们将在全区建立40个集环境监测、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安监系统于一体的智慧工地,智慧工地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机械利用率提高近50%,工作效率提升近20倍,安全质量事故和成本趋于最低。”

不仅建筑工地数字化,群众求医问诊也搭上了数字化高速快车。家住世纪龙庭的刘先生突然间胸闷、冒大汗、喘不上气,家人立刻拨打唐山医疗远程门诊96519电话,很快与唐山开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接上了远程视频,视频诊断后5分钟,心电报告与治疗方案就回传到了刘先生手机APP上。按照治疗方案治疗,刘先生身体渐渐恢复过来,又通过与专家远程视频进行了复查。

刘先生高兴地说:“之前去医院排队、挂号、看病、取药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几分钟就搞定,真是太方便了,我们全家都被96519圈粉了。”极速问诊的背后是区内企业启奥科技自主研发的96519唐山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自疫情期间紧急上线以来,呼叫中心已接入热线17357个,为12496名患者进行了远程问诊,解决了百姓有病愁、看病难问题。

数字化不仅让群众看病方便,办事也更高效便捷。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高新区积极推行“互联网+审批”,推出一网通办平台,今年以来办理审批事项896件,总体压缩审批时限35%以上。此外,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还推出了“微信预约平台”,群众通过登录微信搜索小程序“唐山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预约平台”,即可预约办理时间,既缓解了登记大厅人流众多的压力,又解决了办事群众多跑腿、长时间等候的问题。截至目前,通过微信预约叫号平台共接待办事群众5225人次,接待人次数量提高了42%,实现了“预约必办、即来即办、即办即结”。

此外,还有智慧环卫、智慧教育、智慧消防……高新区持续推进大数据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数据跑起来,群众少跑腿;数据融进来,服务更精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庞秋原说,高新区城市大脑将继续探索创新,丰富应用场景,为市民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社区管理数字化: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您好,我们接到平台报警,请您查看家里是否漏水。”社区值班人员正在给居民打电话,挂下电话后,便联系了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直奔居民家中。

“社区安装了超声测流智能水表,既然报了警,应该就有问题。”值班人员判断。经仔细查看,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果然在居民家厨房洗碗池下面找到了漏水点,迅速处置完毕。

这只是在高新区“智慧社区”发生的一件小事。通过在居民家中安装智能超声水表,不仅能做到滴水计量,拒绝跑冒滴漏,还能收集大数据,对是否有人居住、居住人员是否异常等提供参考。此外,在居民家中还安装了可燃气报警装置,对燃气运行进行监控、实时报警和紧急关阀。

自今年2月18日,高新区以新景楼为试点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搭建了智慧安防、智慧家居、智慧分类、智慧环测四大板块和n个系统应用,搭建起便民为民的“高速路”,居民群众开启了智慧幸福新生活。

走进新景楼社区,我们看到,在小区出入口安装了人脸识别和车辆道闸系统,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电子围栏对可疑人员可以“智能识别”,告警提示;高空抛物和周界警报系统对高空掉落物品和周界人员进入,能够立即启动报警。监控室工作人员说:“坐在中控室里,社区里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尽收眼底”。全新的智能安保系统正在全天候守护着居民的安全。

垃圾处理这个“老大难”,一加“智慧”就不难。在新景楼社区随处可见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他拥有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等多种开门方式;内置数字化称重模块,自动称重上传,并能全程跟踪用户的每袋垃圾,对用户进行定期环保积分奖励。

在小区公共区域还有多功能检测仪、质量传感器,实现对社区公共区域PM2.5、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控,并及时处置与管理,群众也能根据指标,安排好健身锻炼等活动。

智慧生活不止这些,新景楼还开发了智慧社区APP, 包括智慧党建、智慧物业、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商圈等多个具体应用,无论是网上预约办证、社区实时公告等公共类服务,还是针对个性化服务的网上“问诊”、网上“缴费”,通下水、修门锁、找家政都能实现。智慧养老,能够实现亲属、社区平台、养老机构的同时联动。

住在新景楼社区的张大妈说:“住在这里,啥都方便,楼道的灯泡坏了,随手拍一张照片放群里就可报修。小区秩序、环境更好了,我们住在这里,幸福指数特别高。”智慧社区真正实现一点即知、一刻就办,智慧生活无处不在。

目前,全区智慧社区达到了64.7%,高新区将社区数字化管理从“单兵突进、试点先行”转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

旌旗高舞风帆劲,破浪前行正当时!

拥抱数字化转型,在智能时代保持领先,高新正加“数”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