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湿指水液输布排泄障碍而致湿浊停滞的病理变化,有内外湿之分。其实,祛湿也应该分类!今天,笔者就来到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咨询了专家如何分类祛湿。

以脏腑分类祛湿

宣肺化湿

饮入于胃,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上归于肺,在肺的宣发肃降下,方能将水谷精微输布于体表内外。若湿邪客肺,有霜雾之象,当宣肺化湿。以肺主气论,宣化肺气可获佳效,因“肺主一身之气化,气化则湿亦化”。

健脾化湿

中焦受气取汁,泌糟粕,蒸津液,以运化精微。脾虚运化不及,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聚成水湿,故《内经》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之湿,一为体内津液代谢异常所致内生湿邪,一为“由经络而脏腑,由肺而脾胃”的外来湿邪。需健脾补阳,以化湿浊。

淡渗利湿

水饮经脾之运化和肺之宣发,“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经由肾的蒸腾和气化,升清降浊,清者上供全身,浊者化为尿液。湿邪客于下焦肾和膀胱,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治以淡渗利湿。此法通过甘淡渗利的药物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解。

以路径分类祛湿 ‍

发汗祛湿

发汗祛湿指通过发汗开泄腠理,使湿邪随汗而解的治法,《内经》谓之“开鬼门”。湿邪客于肌表或上焦,宜发汗而解。此法禁忌,一是不可过汗,二是不可火攻。

涌吐祛湿

涌吐祛湿指通过涌吐使湿邪得以从上而解的治法,《内经》谓“其高者,因而越之”。湿邪结聚胸中,常法未能奏效,须以酸苦涌吐,使上焦得通,气机得宣。

通腑泄浊

通腑泄浊指通过泻下使湿邪从下而解的治法,《内经》谓“其下者,引而竭之”。水湿痼结,须“开其大便,以逐其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