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古代官员的摇篮,明清一半官员都出自这座江南考场。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矗立着一座占地30万平方米的古代科举考试院-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1168年,这是江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科考贡院。清朝时期达到鼎盛,拥有2万多件考舍,可同时容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就考。

从江南贡院走出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800多位状元、百万名举人。我们所熟悉的江南才子唐伯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皆出自江南贡院的科考选拔。

现存江南贡院已改建为中国科举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展示古代科考制度的历史博物馆。场馆在原址基础上完好保留了贡院主体建筑名远楼、至公堂、号舍以及魁光阁等考试院历史建筑。同时设立了集影音厅、科考展示区、金榜题名区以及科举名人等场馆的展示区域,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现场真实的呈现,将其历史生动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江南贡院的历史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南宋乾道四年始建建康府贡院,建康府为南京在南宋时期的旧称。明朝时期科考制度盛行,科举考试几乎成为百姓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明朝嘉靖十三年始建名远楼留存至今,是江南贡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名远楼高三层,三重飞檐四方结构。在科举考试期间,名远楼就是发布考试号令以及监考的场地。如今的名远楼依旧矗立于秦淮河风光带上,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赋予秦淮河风景以百年前的时代印记。是江南贡院最为直观的建筑欣赏,也是身临其境科举现场的时空隧道。步入名远楼似乎可以感受到科举考试现场带来的严肃紧张的氛围。

名远楼的东西两侧分布着号舍,是古代科考期间考生们食宿考试的场所,不过一平方米多的空间中只有一块考试桌板,考生需要连考三场乡试,每场考试为期3天,期间不允许外出,吃住考试都在狭小的空间里,一共9天6夜的时间,不少考生因为恶劣环境而病倒甚至丧命。而通过这三场考试的才有机会成为举人进一步参加会试、殿试。就科举考试的制度和环境而言可是比如今的高考难度更大了。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考试环境下,江南贡院依旧走出了800多位状元,10万余名的进士,上百万举人。

如今的江南贡院依旧在原地矗立,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记忆,完整了保留在科考场地的建筑,让后人更好的了解科举考试的真实性。通过游览江南贡院,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的传承、兴盛以及衰落。在这座中国规模最大的江南贡院中仿佛一场时空的交错之旅,身临其间古代考场,依旧令人不免心生紧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