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不仅大中城市存在,就连四、五线的小县城也不例外。

随着2016年开始的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居民中适龄夫妇的生育欲望,以及二胎出生率,在山东的一些县城相对较高。走在大街小巷、社区村居中,婴幼儿童如雨后春笋,明显见多。

既生之则养之、教之,上幼儿园是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必选。然而,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却给不少家庭带来困惑:

公办园虽然收费比民办园低,但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同时在园,同样是不小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公办园数量较少,覆盖面小,入园资格限制较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常常出现一园难求的情况。

民办园因其潜在的生源和商机,不仅数量上超过公办园,而且在收费上也多有诟病。当地城区民办幼儿园收费大多在每生每月800~1200元,午餐及附助餐另加收费每天10元。虽与大中城市相比低了许多,但却高出公办园收费标准一倍以上,令家长们望园兴叹。

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早教园见缝插针,计时收费,每小时100元,让百姓瞠目结舌。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探求缓解办法,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公办幼儿园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受财政和师资所限,扩大公办园的工作遇到结构性瓶颈:除了少数独立的官办幼儿园之外,主要依托各中小学现有资源恢复校内办园。

这样做的好处是,园舍和师资有了一定保障,仅添置部分幼儿教学专用设施即可。不仅收费降下来了,而且便于管理。但是,也存在某些弊端。

一是在管理上不够专业、到位。幼儿园和中小学在管理上毕竟有所不同,为卸包袱,甚至出现私下对外承包校内园的情况。

二是师资不够专业、适应。由于编制内专业幼师招聘较少,学校只好调剂闲散师资充实幼儿园。这部分教师一般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师生教和玩均不适应,只能是应付。

三是数量不足,覆盖面和生源距离不匹配。即使每个中小学都办园,也满足不了庞大幼儿群体的入园需求,况且还存在幼儿入园是否就近方便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缓解入园难又降低入园费用呢?

根据个人的观察思考,结合个别地方的实践经验,有一条途径可建议偿试:借助部分现有民办幼儿园资源,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加以整合利用,或划归公办园的分园,达到统一收费和管理的目的。由此开始创造条件,让一部分民办园逐步向公办园过渡。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辐射带动。以机关幼儿园、教育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园为龙头,按照区域划分和就近原则,以设分园的形式兼管部分民办幼儿园,辐射带动民办园规范发展。

二是资源租赁。即公办幼儿园以租凭方式,接管使用民办园的土地、场所和设施等资源,促进民办园改“姓”(性质),逐步向公办园过渡。

三是师资过渡。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正式编制,知识水平和幼教能力参差不齐,可以本着个人自愿原则暂时留用。同时,为部分优秀者提供更多的考编机会,促使部分能力弱者尽快提高或自然淘汰,期间派遣公办园教师搞好传帮带。

上述措施,可以稳步推进部分幼儿园由民办向公办的过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并举的办园体制格局,将会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以上仅是个人建议,大家认为可行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