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上映之前,各种争议已甚嚣尘上,虽说部分立论并不在电影的轨道上,但一部电影可以激起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探讨,甚至是碰撞和交锋,总归是件好事,至少说明这个题材,对历史烟尘下的我们,是有痛点的。个人以为,讨论可以激烈,允许有火药味,但前提是一家人彼此尊重,且电影最终得以上映,能接受更多人的巡礼,否则一切口舌都是无本之木。

《八佰》的故事背景毋庸赘述,但凡读过几年书的国人,都知道发生在1937年四行仓库那场鏖战,如果你是资深影迷,兴许还知道管虎之前,拍摄于1938年和1975年的版本。和前辈们树碑立传的手笔不同,管虎这一次尝试通过某种“围观战争”的效应,探讨战火中涉关生死的人性,以及星火燎原的觉醒力量。简言之,管虎用了165分钟的片长,讲述了八百勇士如何让民众从事不关己的隔岸观火,到聚众一心的民族振奋。

有意思的是,管虎在大群戏的调度中,用工笔式的闲笔塑造了一个叫老算盘的反英雄形象。当所有人都在这场战事的洗礼中脱变,或在隔岸观火中觉醒为进步民众,或由贪生怕死进化成赴汤蹈火的英雄,唯独老算盘始终表里如一的怯懦,最后成功从振奋人心的抗战激情中逃逸,为人性和民族性的探讨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老算盘一角的由来,首先离不开整个淞沪会战的背景。虽说三个月的鏖战粉碎了日寇三月侵占中国的狂言,但血泪教训同样惨痛。尤其战役后期,蒋介石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延误战略转移战机,三四十万的部队拥挤在几条公路上,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除了正面战场十八万伤亡,又徒添十余万无谓的折损。此外,缺乏统一部署的十二万守军各自为战,亦加速上海最后的沦陷。老算盘原非谢晋元率部德械精锐524团一营一员,而是保安团一个文职人员,和羊拐、老铁、端午等一样,都是十八万死伤溃散部队的幸存者,不得已成为八百勇士的预备役成员。

对老算盘一角的解读,自然也离不开劣根性的质疑。由张译司职的老算盘,并非贪生怕死的扁平塑造,而是立体生鲜的。老算盘的身上,有着传统小农的局限与自私,也有着市井之徒的油滑与算计。他之所谓老算盘,一如要选人去冒险时他鼓励抽签,巧妙地用概率学来降低个人风险,然后又试图用抽老千的伎俩安全上岸。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当一个油滑的人把他所有的小聪明都用在贪生怕上,每一个脑细胞都在惦记如何自保逃生,那他的懦弱就不在是懦弱那么简单,很容易上升为网友喜欢棒打的劣根性。

我不否认老算盘的懦弱,但同时也看到了他身上隐形的善良。敌人把我方俘虏当刺刀的靶子,杀鸡骇猴地活挑高挂,而老算盘对面我敌军俘虏,看不出任何愤怒和复仇的火焰,端不起枪也扣不下扳机。在对面夺人性命之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唯立场和仇恨论,对于一个骨子藏着善良基因的人来说,戒杀或怯杀,是他立于人世间之所以为人无法逾越的底线。从老算盘犹豫再三并尝试救老铁被打飞手指那场戏可证,老算盘虽无杀生的勇气,却有救人的善意。懦弱和善良,大许也是我们民族性里一把无柄的刀子。

以老算盘为代表,怯战成为管虎《八佰》重新审视那场战役的切口。故事不再以铁血军人的正面形象为主视角,而是以老算盘等怯战视角导入,由旁观到见证,由卷入到参与,给观众营造出一种与战争的血腥残酷不期而遇,措手不及又无处逃遁的效果。一众怯战者中,不是来不及认知、适应和成长就已血肉横飞,就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蜕变成赴死捍卫的英雄,唯老算盘贪生怕死的算盘打到了最后,在军民一心的大汇合的背景画面中,黯然神伤地逃出生天并隐匿于人群。

和我同辈的70后男演员里,张译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我们《青年电影手册》华语十佳年度男配角。张译接戏不重样,塑造人物有维度,往往看其开篇一上手就知有没有。去年的大群戏《我和我的祖国》中,张译饰演一位“两弹”幕后无名英雄,没几句台词,还被口罩遮去了脸,仅靠一个千言万语欲说还休的眼神,就扛鼎了全片的催泪担当。这一次在一浪高过一浪大群戏里,依旧无法淹没他的演技。以端午发现他要逃时跪地求饶的戏为例,声音里除了求生欲,说到胖嘟嘟的小媳妇时,不无真实流露的喜悦、性感和挑逗,极具画面感。

总归来说,老算盘是一个并不那么讨喜的复杂角色,这一次,我们的懦弱张译一人承包,然而老算盘的耻辱见者有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