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贵·阅多彩 /

作家叶辛在贵州生活和工作过20余年,对贵州有着深厚感情,他曾感叹,“我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还是贵州。”

《打开贵州这本书(手稿珍藏本)》收录了叶辛创作的62篇关于贵州人文、山水、风物、旅游等的散文、诗歌,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对贵州高原的乡情和乡愁。

文章以手稿扫描的形式呈现,极具收藏价值,且可为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新的阅读感受,读者在阅读时更能亲近作者的文字与情感世界,对其书写的内容更平添几分感同身受的体会。

除文字内容而外,还可欣赏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建山创作的黄果树、梵净山、茅台镇、茶园、格凸河五枚以叶辛为票主的藏书票(其中,黄果树、茅台镇两枚藏书票应邀参加2019年9月在广州美术学院、10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当代国际藏书票巡展”)。

生活在贵州的我们,真的了解这一方山水吗?与叶辛一起打开贵州这本书,贵州的多彩与厚重尽在不言中——

扫码领超值优惠券

夏日专属福利

叶辛手稿珍藏本

与你共“读”贵州这本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记得先扫码领取超值优惠券!)

《打开贵州这本书》序

文 | 叶辛

插队落户当了10年知青。1979年10月,由于写了几本书,其中处女作《高高的苗岭》还被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谢飞和郑洞天执导拍摄成电影《火娃》,我奉令调进贵州省作家协会,一直到1990年8月调回上海。

贵阳,以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筑。2013年,贵州建省600周年。往600年前推算,公元1413年,也就是明朝的永乐十一年,大明王朝批准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亦即今天的省级编制,其首府就设在贵阳。从此,贵阳成为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500多年里,贵阳一会儿叫府,一会儿叫县,正式定为省会,则是1913年的事情,而贵阳直到1941年才正式设市。就如同上海的名称早就有,上海正式设市,是1927年才定下来一个样。

生活在贵阳10多年的时间里,我对贵阳最大的一个体会,那就是它的气候十分凉爽。夏日里的高温不过32摄氏度,晚上睡觉还得盖薄被子。2013年夏天上海热得让人吃不消,我在贵阳的黔灵山麓哥哥家中住了几天,天天夜里都得盖被子。现在“爽爽的贵阳”这句话传遍全国,我觉得是最为贴切的。如果允许我带点私心的话,我还要在后面加一句:最爽在久长。

修文县的久长是我插队落户的地方,海拔比贵阳还要高,那里夏日的平均温度,比贵阳还要低3度。到那里去躲避酷暑芒夏,是最好的去处了。热得吃不消的重庆人,一年比一年多地涌到那里的“农家乐”去避暑,成了一大景观。

贵阳不仅气候宜人,而且山川秀丽、风光迷人,被人称为贵山秀水,又一个春城。我生活在贵阳时,只要有朋自远方来,总要劝客人在贵阳多待几天,看一眼有400多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甲秀楼,攀一攀黔灵山的九曲径,如果有半天的空闲,那就找一辆车,把客人送到离城17公里的花溪。

花溪美,美在花溪的水。

花溪是我百去不厌的地方。担任《山花》杂志主编的几年时间里,编辑部每年夏天要在花溪附近的招待所里举办各民族作者的改稿班,在与各族作家、作者交往之余,我沿着花溪河两岸散步,纵论文学和人生,真乃一件快事。婀娜多姿的花溪水,入则幽窅,出则平衍,山环水绕,景色别致。世人都说,天下美景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却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陈毅元帅1959年在陪伴出国归来的周总理游览花溪时,在《花溪杂咏》诗中写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去的次数多了,沿花溪溯流而上,我还发现一条两侧布满法国梧桐的林荫路,清静雅致,煞是诱人。我将其命为“爱情之路”,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写过一篇散文,引得不少人游了花溪公园,还要到公园外的“爱情之路”上走一走,实地体验一番。

近几年来,我几乎年年都要回贵阳一次,只感觉到贵阳年年都有新变化。贵阳的楼更高了,路更宽了也堵了,城也拓展了,金阳新城,贵安新区,新开发的景点一个又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天河潭,离我插队落户地方不远的开阳十里画廊,王阳明当年游历过的六广河……住个三五天,是看不全的。

省城贵阳尚如此,扩大到整个贵州,可看可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之前,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香港商报》共同举办的“品鉴贵州——中国著名作家贵州行”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他们说看不够,来不及看,贵州这地方可看的,该细看细细体验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们去了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在杉木河上体验了漂流,已经大饱了眼福,身心都有了真切体会,马上有人告诉他们,黔南的荔波、黔北的佛光岩,是另外两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漂流除了杉木河,还有马岭河、水春河……可惜日程太紧,去不了啦!

尽管这样,作家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赶到镇远去游了趟潕阳河,观赏了不比弗罗伦萨逊色的镇远夜景,参观了铜仁万山的汞矿,然后又一个“回马枪”,紧赶慢赶回到贵阳参加24届全国书博会的开幕式。之后再下榕江,亲身聆听天籁之声般的侗族大歌;离开贵州之前,又去往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

可以说,我们是走马观花,坐车观花。不过,大多数初来乍到的作家们,还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下了“读”贵州这本书的文章。

这本书就是我交出的作业。

//////////

//

叶辛相关图书信息回顾

//

活动回顾〡书香漫古城,叶辛新书分享会

活动回顾〡叶辛:贵州是写不尽的

活动回顾〡走近叶辛新书《五姐妹》重回“我们的知青岁月”

图文编辑〡张柒

内容合作:0851-86827221

营销发行:0851-868284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