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1940年5月,新四军军部给转战在苏南地区的陈毅和粟裕下达了率领新四军苏南部队主力,渡过长江,挺进苏中和苏北广大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命令。

[新四军战将廖海涛]

日伪军从多方打探到新四军主力已经度过长江向苏北而去,感到是时候肃清活跃在苏南,特别是句容县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留守部队的机会到了。

日伪军从南京、镇江等方向调集重兵向茅山根据地疯狂扑来,积极寻找新四军留守部队决战。

在日伪军疯狂的扫荡面前,留守在茅山根据地坚持抗战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政委廖海涛的带领下,率领所属部队,针对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在茅山这片森林茂密,群山环绕的地方和日伪军促迷藏,以躲过日伪军疯狂的进攻,保存实力,伺机反击。

一天中午,廖海涛和共同转移的部队隐蔽活动在溧水县周家棚子附近,准备吃完午饭后再赶路。这时,担任警戒的哨兵跑来报告,说有一路日军骑兵,漫无目的的朝我们这里搜索而来,并且已经离我们这里不远了。

廖海涛听后,稍稍思考一下,日军是骑兵,行军速度快,如果我们走小路,那正好上了日军的当。我们从山路走,山路崎岖,就是日军追了上来,日军的战马也无法跑起来。

拿定了主意,廖海涛让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不走小路,改走山路,想方设法摆脱日军骑兵的追击,如果还不能摆脱日军骑兵,那就钻进山林再做打算。

廖海涛和部队小跑着,毕竟数百人的行军队列,还是被日军骑兵发现了。日军骑兵看到前面有一部新四军,兴奋的狂叫起来,挥舞着马刀杀将过来,在日军心里骑兵对付新四军步兵,那优势不是一般的大。

廖海涛看到日军骑兵追击的越来越近,他当即命令部队进入路边的山林。因为茂密的山林,不是土路,可以任由战马驰骋的。

日军骑兵见新四军全部进入了树林,更高兴了,以为能把廖海涛率领的部队一网打尽了。

廖海涛命令战士们一定要沉着,把枪口对着树林外的日军骑兵仔细瞄准,谁第一个进来,就让他第一个见阎王。

起初还非常兴奋的日军骑兵来到树林外,一下子傻了眼,因为树林茂密,杂草丛生,还有各种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战马无法迈得开步子。

可是突然发现这么多新四军,让日军骑兵怎能轻易放过呢。日军指挥官一面向邻近地区的日伪军喊话,要他们赶来增援。同时,也一声令下,让骑兵都下了马,变成步兵进到了树林里搜索起来。

[向苏南挺进]

廖海涛见此,他松了一口气,战士们同样紧绷的神经也松了许多,因为廖海涛带领的战士们躲在掩蔽处,那些进来搜索的日军骑兵,端着枪进来是在明处,只要他们敢进来,那就是一个个活靶子。

那些日军骑兵可没有想到这些,在他们想来新四军哪有什么战斗力,只要冲进森林,这些新四军就会束手就擒的。

日军骑兵蜂拥着进了山林,廖海涛和战士们手里的枪都瞄准了这些前来送死的日军士兵,廖海涛看到日军越来越近,已经快看到这些日军士兵得意忘形的脸时,他一声令下,战士们手里的枪全都响了起来,一阵猛烈的射击过后,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很快就被打死了40多个。

这时,日军骑兵才发觉上了圈套,慌慌张张地退出了树林。不过狡猾的日军没有退走,而是在几个方向分别派人把守,把这座山林包围了起来,那意思很明白,只要新四军敢于突围,那就毫不客气。

天天渐渐黑了下来,前来增援的这股日军的其他部队,带着照明弹等来到了这里,很快把这片山林照亮的如同白天一般。

日军乘着照明弹的亮光,胡乱向树林里开枪开炮,目的就是把廖海涛带领的部队逼出来。

廖海涛也想到如果任由日军这么狂轰滥炸,树林会起火,一旦树林被烧起来,那情况就非常危急了。廖海涛借着日军的照明弹和日军炮弹落下后的亮光,终于发现了可以突破的两个豁口。

他迅速召集部队共同研究突围方案,告诉他们,如果困守在树林里,不突围决不是长久之计,日军的炮弹不停的打过来,已经让不少树木着火了,如果不在大火燃起来之前突围出去,无疑很危险。

再有,天亮后,日军会利用机枪的密集扫射和手雷逐次投掷,会逐渐缩小包围圈,更加大了突围的难度。

为此,廖海涛决定,由他和一位负责同志分别带领一部兵力,从两个方向突围,突出重围之后我们在相对安全的郑村结合。

事不宜迟,廖海涛和这位负责人分别带领部队,借着夜色和照明弹的双重掩护,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的走出了树林,令廖海涛和战士们奇怪的是,他们这么能够从容的走出重围,竟然让日军没有发现。

[召开抗日宣传动员大会]

突出重围的廖海涛和部队一路急行到达了距离日军很远的地方,感觉到安全了,廖海涛派出警戒哨后,让非常疲倦的战士们睡个好觉,好继续同日伪军战斗。

就在战士们睡的正香的时候,却被不远处枪炮声惊醒了,原来天色已经大亮了。

当廖海涛和战士们得知枪声大作的地点,原来在他们刚突围出去的树林不远处的一个村子,赶来增援的伪军和固守待援的日军,都以为对方是新四军,因为正下着大雾,无法分清对方是什么部队,打得正欢。

廖海涛得知原委后,开心的笑了起来,不过他没有让战士们多停留,马上集合队伍向另一支突围出去的部队,约定好的会合地点赶去。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