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最顶级的电池产品,谁就能掌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庞大市场。

2020年3月底汽车大厂比亚迪正式发布新一代车用电池——刀片电池,暗流之中颇有掀起行业变革的强大气势,在如今电动汽车追求超长续航、超长寿命的市场背景下,刀片电池重新催生了动力电池的“高安全性”,并且通过了电池行业最为严苛的安全性测试——针刺测试。

自从新兴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2017年夺走比亚迪的龙头宝座后,从创始人王传福到生产商的一线工人,内心的那份骄傲感或许被深深的刺激到了,从那时开始,比亚迪开始加大力度投入电池研发,誓要找回失去的一切。

在刀片电池的发布会上,不同于以往,此次王传福亲自上场介绍刀片电池的研发背景,而让观众和业界印象最深的恐怕是电池的“针刺测试”。在演示的视频资料中,“三元锂电池、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三种电池,全部被钢针刺穿后,业界内主流电池三元锂电池立刻冒烟燃烧,而传统磷酸电池的温度也是异常高,但仅有刀片电池的温度一直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地狱级别的测试”,这是对锂电池针刺实验的形容,其实在我国曾发布的2015版蓄电池安全要求中,针刺测试是企业生产电池必须通过的实验,但现今大多数的电池企业和电池种类难以达到标准,所以针刺测试实验也逐渐演变成企业能去自由选择和执行的测试。针刺测试主要的原理就是,当金属插入电芯内部时,会瞬间造成电池内部大规模的短路,并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得电池急剧升温失控着火。

如果说汽车动力电池通过高温、燃烧、低温、水淹以及挤压等极端环境测试,安全性可以达到99.9%的话,那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更像是朝着动力电池的安全极限迈进。

比亚迪有实力掀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能源变革吗?

1995年刚刚创立的比亚迪还仅是一个生产电池的小作坊,其创始人王传福之前是北京金属研究院最年轻的处长,但那时他仍然做出了职业中第一次的大胆尝试——下海创业。随后王传福拿着自家厂房生产的电池,送给当时台湾的电话生产商大霸使用,刚刚及格的性能和极具优势的价格,一下子就将大霸准备给日本三洋的订单抢了过来,而且还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青睐,比亚迪的商业版图开始全力拓展。

不到三年时间,比亚迪从一个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当时资产上亿的大企业,将镍镉电池做到了行业第一,锂电池和镍氢电池进入行业前三位,比亚迪也以15%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继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王传福的视野不在仅局限于电池行业,而是瞄准了汽车这一块大业务。

“造车就像是造玩具一样”,有人说这是王传福对于门槛极高汽车行业的描述。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公司,并研发了供电动汽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而不是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因为当时三元锂电池的很多专利和技术被日韩厂商垄断,比亚迪想要生产三元锂电池就必须交付一大笔专利费,所以比亚迪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虽然随着磷酸锂电池在电动客车行业一帆风顺,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三元锂电池的迅猛崛起给了比亚迪不小的压力。受限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低能量密度,比亚迪开始了选择了三元锂电池的研发路线,这个时候也是宁德时代在电池行业上超过比亚迪的转折点。

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没想到有朝一日也会掉队。2018年比亚迪单独将动力电池部门拆分出来,企图重新夺回电池行业的宝座。而刀片电池这个看似能重新定义电池行业的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除了转向三元锂电池的研发外,比亚迪仍然在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深耕,一方面比亚迪继续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汽车塞进更多的刀片电池。独特的形状让刀片电池更加集成化,省去了电池包的空间,总体上以提高电池体积密度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电量、更好的散热和极高的安全性。

在三元锂电池主导动力电池的时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究竟能否掀起巨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